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识解视域下转喻式翻译的“在场”研究——以《印度:受伤的文明》汉译为例
1
作者 张继东 杜若凡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在场”是西方修辞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翻译研究中修辞“在场”的创设与识解维度和转喻密切相关。基于认知识解理论和转喻的运作机制,本研究考察了译者是如何利用修辞“在场”再现原文并影响受众的。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受详略度、聚... “在场”是西方修辞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翻译研究中修辞“在场”的创设与识解维度和转喻密切相关。基于认知识解理论和转喻的运作机制,本研究考察了译者是如何利用修辞“在场”再现原文并影响受众的。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受详略度、聚焦、突显性、视角等识解维度的影响,产出的译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与原文存有差异,但经由转喻操作后,与原文形成了较高的语义对等。因此在识解维度的作用下,译者通过转喻式翻译基本实现了原文信息的“在场”效果。本研究能够深化翻译中对修辞“在场”的探索,对翻译学与修辞学的系统优化构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转喻式翻译 识解
下载PDF
构建生命“在场”的教育——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
2
作者 李凤月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13期124-126,共3页
关照学生生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理应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向,坚持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在场”,使学生在生命化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出具有创新、创造特点的... 关照学生生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理应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向,坚持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在场”,使学生在生命化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出具有创新、创造特点的思维,获得丰富的生命涵养,发展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在场” 小学英语
下载PDF
“缺场”与“在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研究
3
作者 陈秀娟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2-98,共7页
高校英语教育既要有专业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又要根植中华传统文化,从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教学主导权和话语权。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师生精神,有助于完成英语教育要求,达成立德树人目标。高校英语教... 高校英语教育既要有专业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又要根植中华传统文化,从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教学主导权和话语权。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师生精神,有助于完成英语教育要求,达成立德树人目标。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在场”,是推进优秀文化“出海”的重要基础、新时代赓续中华文化血脉的有效途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双赢的关键举措。针对目前英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功利动机阻碍传统文化融入、教师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忽略、考试评估中传统文化的缺位等传统文化“缺场”表现,可从遴选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法创新、健全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在场” 高校英语教育 跨文化
下载PDF
情境任务写作教学要“在场”
4
作者 齐云飞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情境任务写作教学中,强化“在场”意识,能让学生深入事物本质,直指情境任务的解决。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设计情境任务,让感知“在场”;挖掘内容要素,让表达“在场”;给予多重视角,让评价“在场”。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情境任务写作 “在场” 交际语境
下载PDF
“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在场”问题研探——以青海刺绣艺术数字化保护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效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非遗"保护领域各"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字化保护工作者"在场"意识的有限性。培育并完善数字化保护工作者的"在场"意识,应当了解与青海刺绣艺术相关的历史文化信... "非遗"保护领域各"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字化保护工作者"在场"意识的有限性。培育并完善数字化保护工作者的"在场"意识,应当了解与青海刺绣艺术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学会利用口述史方法接近"非遗"传承人的"场域",以忠实的态度记录"非遗"素材,并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对待"非遗"传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数字化 “在场” 域” 青海刺绣
下载PDF
“在场”的诗学与政治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江素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5-150,171,共6页
对"在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空关系和在场形式等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场"内的权力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将对"在场"问题作诗学和政治学的分析。所谓诗学分析,即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 对"在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空关系和在场形式等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场"内的权力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将对"在场"问题作诗学和政治学的分析。所谓诗学分析,即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在场"的内涵。政治学分析则主要是从符号和权力的角度来研究"在场"问题。对"在场"的权力分析主要借鉴福柯的权力观点,即微观权力的视角,将"场"中的权力关系与当下的社会语境联系起来,研究现实"在场"和网络虚拟"在场"背后的权力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政治学 “在场” 权力
下载PDF
“在场”抑或“缺席”: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乡镇政权——基于赣中地区A乡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尹利民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3-31,127,共9页
本文通过A乡的案例与逻辑分析,表明乡镇政权的中心工作仍然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基本处于"缺席"的状态。乡镇在农村公共服务中是否"在场",则要取决于乡镇干部对自身"职务晋升"可能... 本文通过A乡的案例与逻辑分析,表明乡镇政权的中心工作仍然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基本处于"缺席"的状态。乡镇在农村公共服务中是否"在场",则要取决于乡镇干部对自身"职务晋升"可能性预期的判断,不具有硬性约束。乡镇政权的"在场"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效能,而且有利于加强国家与农民间的联系;乡镇政权的"缺席",不仅使得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得不到提升,阻碍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且还会加剧乡镇政权的"悬浮",进而恶化基层的治理环境。上述结论还揭示了,在后税费时代,地方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方向演变,需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结构性变迁下方可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或“缺席” 农村公共服务 乡镇政权 政府职能 基层治理 服务型政府
下载PDF
“在场”的言说:新媒体时代影视评论刍议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振华 何庆平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6期32-40,共9页
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影视评论发生质变,在评论主体、呈现形式和风格特征上都与传统影评截然不同。新型影评可以细分为微博影评、朋友圈影评、弹幕影评、评分式影评、公众号影评、短视频影评。透析"新影评"存在的权威瓦解... 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影视评论发生质变,在评论主体、呈现形式和风格特征上都与传统影评截然不同。新型影评可以细分为微博影评、朋友圈影评、弹幕影评、评分式影评、公众号影评、短视频影评。透析"新影评"存在的权威瓦解、资本暗推、粉丝控评、情绪泛滥等现象,背后是市场与艺术、开放与封闭、自由与失控、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在场” 影视评论 新影评
下载PDF
从“缺席”到“在场”:学生课堂参与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卫倩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第11期67-68,共2页
课堂参与是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行为。目前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观念错误或操作失范,致使学生课堂参与的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课堂教学片段,分析学生课堂参与的路径。
关键词 课堂参与 学生个体 “在场” 路径 课堂教学活动 缺席 教学片段 性行为
下载PDF
从“缺席”走向“在场”——谈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为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益民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5年第9期27-29,共3页
名著阅读,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语文能力的提高、学生人格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实中,教师往往“缺席”名著阅读教学。因此,建议教师从三个方面实现由“缺席”走向“在场”。一是通过“推荐书目”,“在场”于“读什么... 名著阅读,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语文能力的提高、学生人格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实中,教师往往“缺席”名著阅读教学。因此,建议教师从三个方面实现由“缺席”走向“在场”。一是通过“推荐书目”,“在场”于“读什么”环节;二是通过“名著导赏”,“在场”于“如何读”环节;三是通过“过程评价”,“在场”于“怎么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推荐书目 名著导赏过程评价
下载PDF
“在场”: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质量尺度
11
作者 顾尔伙 《西南教育论丛》 2010年第4期76-79,共4页
本文在对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内涵和意义进行阐释基础上,系统说明了田野研究“在场”五要素(当地的传统、表演事件、表演者、受众、研究主体),同咿在场”是考量田野工作及其质量的基本尺度,最后针对田野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几... 本文在对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内涵和意义进行阐释基础上,系统说明了田野研究“在场”五要素(当地的传统、表演事件、表演者、受众、研究主体),同咿在场”是考量田野工作及其质量的基本尺度,最后针对田野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田野研究 质量尺度 “在场”
下载PDF
《画意》中的“在场”状态
12
作者 朱俊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7-119,共3页
海德格尔在继承胡塞尔现象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创了从“存在”入手直切事物本体的“存在论———解释学式现象学”,这种回到原初经验状态本质直观的看事物的方式,为我们认识事物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本文将试从海德格尔关于”在... 海德格尔在继承胡塞尔现象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创了从“存在”入手直切事物本体的“存在论———解释学式现象学”,这种回到原初经验状态本质直观的看事物的方式,为我们认识事物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本文将试从海德格尔关于”在场”的思想角度出发来重新观照诠释中国古代画论,以期进一步更好的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画论的丰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海德格尔 中国古代画论
下载PDF
基于竖屏语境的新闻叙事“在场”趋向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笑楠 贾乐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39,共3页
随着以手机为主导的媒体终端逐渐接管融合新闻报道的延展空间,竖屏生产成为媒体融合进程中需全方位考量的命题,并推动新闻生产新一轮改革沿着竖屏社交逻辑展开。本文分析竖屏叙事的特点,试图在竖屏语境中引入“在场”理论,并在移动社交... 随着以手机为主导的媒体终端逐渐接管融合新闻报道的延展空间,竖屏生产成为媒体融合进程中需全方位考量的命题,并推动新闻生产新一轮改革沿着竖屏社交逻辑展开。本文分析竖屏叙事的特点,试图在竖屏语境中引入“在场”理论,并在移动社交环境中探索新闻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旨在为竖屏新闻纵深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屏叙事 新闻生产 “在场”理论
下载PDF
“在场”与神话 被引量:3
14
作者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马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2,共6页
对于"在场"这个词,没有一种字典含义或者权威讨论可以确定它的意义,以使任何一个使用它的人都接受。因此在使用它的时候,我们有很大对其意义进行调整的自由。事实上,在使用这个词的过程中,唯一切实可行的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 对于"在场"这个词,没有一种字典含义或者权威讨论可以确定它的意义,以使任何一个使用它的人都接受。因此在使用它的时候,我们有很大对其意义进行调整的自由。事实上,在使用这个词的过程中,唯一切实可行的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增进我们对人文学科的理解。当试图满足这一要求时,我将其与再现相联系。我要关注的是再现的一种变型,在此意义下,过去被允许以一种"偷渡"(鲁尼亚)的方式进入现在,以至于在历史再现中,过去在字面上也成为"现在"。在分析历史再现的这个变型过程中,我采纳鲁尼亚所使用的所谓"平行进程"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再现 神话
下载PDF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父亲形象的“缺席”与“在场”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淑芬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29-134,共6页
在《赎罪》中,麦克尤恩安排了三个家庭父亲不同程度地"缺席",这与小说的人物主题发展、深刻的社会背景及作家的身份焦虑密切相关。虽然父亲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全文的男性形象,父性权威和霸权性男性气质弥漫并贯穿整... 在《赎罪》中,麦克尤恩安排了三个家庭父亲不同程度地"缺席",这与小说的人物主题发展、深刻的社会背景及作家的身份焦虑密切相关。虽然父亲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全文的男性形象,父性权威和霸权性男性气质弥漫并贯穿整个故事进程,父亲形象以种种变形和隐喻的身份"在场",无形中影响着小说主人公们的发展。麦克尤恩的这种男性书写不仅描绘了二战背景下的男性图景,而且表达出作者对消解父权文化,摒弃阶级封锁,以及建构更加和谐两性关系的热切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 父亲形象 “在场”与“缺席” 父权文化
下载PDF
中国特色扶贫话语英译中的修辞“在场” 被引量:4
16
作者 熊正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讲话蕴含了中国新时期的扶贫智慧与思想。为使这些中国智慧更好地对外传播,以新修辞"在场"(presence)(或"呈现")理论为基础,对《摆脱贫困》、"习近平新年致辞"与"中国重... 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讲话蕴含了中国新时期的扶贫智慧与思想。为使这些中国智慧更好地对外传播,以新修辞"在场"(presence)(或"呈现")理论为基础,对《摆脱贫困》、"习近平新年致辞"与"中国重要政治词汇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扶贫专题)三套文本里中国特色扶贫话语的汉语文本与英译文本进行修辞解读,从"选择"(choice)、"表达"(presentation)角度考查英译文本对汉语文本做出的调整,进而论证中国特色话语外译过程中,可使用"选择"与"表达"两种修辞手段调适译文,增强修辞功能,引起受众兴趣,激发互动,构建认同,从而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话语 英译 “在场”理论 选择 表达
下载PDF
政府“在场”抑或“退出”:第三部门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祥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第三部门承担了政府剥离的非核心职能,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实现了从“万能政府”向“高效政府”的转型。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行政强制需要转为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互动,管理过程要突出治理措施的理... 第三部门承担了政府剥离的非核心职能,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实现了从“万能政府”向“高效政府”的转型。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行政强制需要转为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互动,管理过程要突出治理措施的理性设计。传统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都要发生变化:权力下放由“集权管理”转为“分权管理”,职能定位由“划桨员”变为“掌舵师”,运营方式由“国有国营”变为“国有民营”,关注重点由“重视投入”转为“重视产出”,经营机制由“垄断经营”变为“竞争经营”。在扩大第三部门行动自主权过程中,政府需要保持“在场”而不是“退场”,政府的职责在于优化政策环境和加强疏导。第三部门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意识、制度、需求、人才等瓶颈,这需要在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建立科学约束机制、建设动态轮值小组、强化公民参与意识、谋求持续资金支持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在场” 第三部门 公民社会 社会管理
下载PDF
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下《我不是药神》的国家“在场” 被引量:1
18
作者 苗雨 邓涵予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第5期164-165,共2页
银幕背后不仅是资本和商业的无限可能,在社会主义中国,同时也是为"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我不是药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实践化的进一步影视呈现,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艺大众化理论以影像形式的深... 银幕背后不仅是资本和商业的无限可能,在社会主义中国,同时也是为"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我不是药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实践化的进一步影视呈现,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艺大众化理论以影像形式的深刻领会。因此,论文以现实主义为研究起点,从叙事策略、商业化类型结构的剧作分析该电影,综合运用现实主义、形式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分析四种理论,并最终落脚在"国家‘在场’"这一研究终点之上,目的是凸显新时代下民众与国家对电影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我不是药神》 剧作类型结构 国家的“在场”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角下高中政治课堂的“在场”互动 被引量:1
19
作者 琚亮 章根平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6年第6期44-47,共4页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主体间性”理论视角下的政治课堂互动,以课堂参与者交互性关系的实现为教学目标达成的着力点,通过打造选择与创生情境素材的“对话场”、体验与理解情境活动的“分享场”、尝试与创新合作...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主体间性”理论视角下的政治课堂互动,以课堂参与者交互性关系的实现为教学目标达成的着力点,通过打造选择与创生情境素材的“对话场”、体验与理解情境活动的“分享场”、尝试与创新合作学习的“参与场”、回归与超越生活世界的“实践场”,构建参与主体多元互动的政治课堂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政治课堂 “在场”互动
下载PDF
浅谈微博环境下的“在场”传播---基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0
作者 侯文妮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1-96,共6页
该文采用内容分析以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全民在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时使用微博进行集体讨论的情况,分析得知,微博传播已经跨越了"身体的"远程交流,达到实时在线的"在场"传播... 该文采用内容分析以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全民在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时使用微博进行集体讨论的情况,分析得知,微博传播已经跨越了"身体的"远程交流,达到实时在线的"在场"传播。论文追溯了"在场"传播的渊源,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以微博为代表的现代"在场"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背后折射出来的关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大阅兵 “在场”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