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科学传播中知识的“地方性”再建构——以《浑盖通宪图说》与《同文算指》的编译为例
1
作者 杨爱东 宋芝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7-24,共8页
科学知识的"地方性"不仅指知识产生、形成以及辩护的"地方性",还应包括科学知识在跨文化传播中所渗透的诸如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地方性"。李之藻所处的社会文化传统,所持的文化立场以及其自身的知识储备... 科学知识的"地方性"不仅指知识产生、形成以及辩护的"地方性",还应包括科学知识在跨文化传播中所渗透的诸如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地方性"。李之藻所处的社会文化传统,所持的文化立场以及其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科学素养都影响到其对《浑盖通宪图说》与《同文算指》的选构与编译。因此,科学的跨文化传播是一个知识在"地方性"因素参与下的再建构过程。这一再建构过程说明"中心—边缘"式科学传播模式是有失偏颇的,同时还反映出儒家文化在学习与接受异质文化中呈现出的某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知识“地方性”再建构 李之藻 《浑盖通宪图说》 《同文算指》
下载PDF
论“地方性知识”对后殖民主义的启示
2
作者 邓欢 《丽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2-75,共4页
吉尔兹提出的"地方性知识"倡导的文化多样性、本土性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等原则和方法,给后殖民主义很大启发,并被借鉴和吸收,最终成为其理论的建构因素之一。
关键词 “地方知识” 后殖民主义 启示
下载PDF
基于“地方性知识”视角的转型期乡村社区文化建设 被引量:4
3
作者 沈丽丽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3-36,共4页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看,乡村社区的本土文化对于改变当前转型期乡村社区的边缘状态和实现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构建乡村社区文化的过程中忽视地方性知识的作用而单靠现代工业文明的输入并不能解决当下农村社区的文化现状。应...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看,乡村社区的本土文化对于改变当前转型期乡村社区的边缘状态和实现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构建乡村社区文化的过程中忽视地方性知识的作用而单靠现代工业文明的输入并不能解决当下农村社区的文化现状。应在尊重当地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重塑符合当地人民发展需要的文化系统,促进乡村社区文化的健康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建设 “地方知识” 乡村社区
下载PDF
能否将中国哲学看作一种“地方性知识”?——关于《中国哲学:通向世界的“地方性知识”》一文与陈少明先生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刚刚 《甘肃理论学刊》 2021年第3期64-70,共7页
陈少明先生在《中国哲学:通向世界的"地方性知识"》一文中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地方性知识",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普遍化的理性倾向。他由此提出了把中国哲学推向世界的方式。然而由于对"地方性知识"... 陈少明先生在《中国哲学:通向世界的"地方性知识"》一文中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地方性知识",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普遍化的理性倾向。他由此提出了把中国哲学推向世界的方式。然而由于对"地方性知识"理解的偏差,导致此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将格尔兹的"地方性知识"概念与劳斯的"地方性知识"混为一谈;二是误解了"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的关系;三是将"地方性知识"应用于哲学领域,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地方性知识"概念的使用限度,而且这种做法会走向文化相对主义,最终反而会阻碍中国哲学融入世界。本文立足于对陈文的分析,旨在走出"中国哲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知识” 中国哲学 普遍性知识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民间艺术教育传承的阻抗与化解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杰远 姚文伟 《民族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41,共8页
“地方性知识”为理性认识民间艺术教育传承做出了合理辩护,是推动民间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必要视角。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民间艺术是在历史情境中所凝结的地方多元文化符号观念,揭示了特定群体的文化行为特征。在地方性知识... “地方性知识”为理性认识民间艺术教育传承做出了合理辩护,是推动民间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必要视角。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民间艺术是在历史情境中所凝结的地方多元文化符号观念,揭示了特定群体的文化行为特征。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下,民间艺术体现出增强国家认同、涵濡乡土精神、延续生存智慧的现代教育价值。目前,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民间艺术教育传承遭遇多重阻抗:文化群体“地方性知识”理解偏狭,实践活动背离“地方精神”,教育情境脱轨“生活世界”。为整合民间艺术传统性与现代性知识观念,民间艺术教育传承需文化群体确证复合性知识价值,实践活动回归“地方真义”,教育情境嵌入“生活场景”,进而建立地方知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有效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知识” 民间艺术 文化符号 生活世界
原文传递
民族音乐学传入后对我国已有传统音乐研究的否定——“西方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之一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善武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0-35,132,共17页
西方民族音乐学传入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显现出负面影响,并且出现了一股对已有传统音乐研究从学科价值、目标方向、理论方法到研究成果予以根本否定的思潮。将已有研究作为民族音乐学"中国化"、"中国实践&qu... 西方民族音乐学传入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显现出负面影响,并且出现了一股对已有传统音乐研究从学科价值、目标方向、理论方法到研究成果予以根本否定的思潮。将已有研究作为民族音乐学"中国化"、"中国实践"的"特殊阶段",以非世界音乐研究的"闭塞"、"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狭隘的音乐本体观念"、"单纯的民族感情"等从整体上加以否定;传统音乐研究所长期坚持的建立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目标,因与民族音乐学后现代理论对音乐本质与规律的否定而遭到否定;传统音乐研究中一直使用的各种音乐学方法,因违背民族音乐学文化分析的理念而予以否定;已有收集整理及研究的成果,也因不符合民族音乐学文化认知的要求、不能提供文化背景资料而被否定。民族音乐学传入后对已有传统音乐研究的否定,根本原因在于"用民族音乐学的眼光看"。已有传统音乐研究的被否定,促使我们深究并弄清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学 “特殊阶段”论 “地方知识” “缘木求鱼”说 “破铜烂铁”说
下载PDF
老舍与“京味儿”文学的未来生长空间 被引量:5
7
作者 路文彬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我们今天一向津津乐道的"京味儿"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片面的。说其"片面",就是因为老舍所表征的那种"平民性"几乎全盘遮蔽了"京味儿"文化理应同时拥有的"贵族性"。此外,随着全球化... 我们今天一向津津乐道的"京味儿"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片面的。说其"片面",就是因为老舍所表征的那种"平民性"几乎全盘遮蔽了"京味儿"文化理应同时拥有的"贵族性"。此外,随着全球化时代趋同力量的渗透,"京味儿"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现实在场必将濒临终结的命运,所有那些试图突破"京味儿"的时限而将其永恒化的努力都不过是一种变味儿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京味儿” “平民说” “地方知识”
下载PDF
社会区分、强力并接与资本亲和——人类学视角下的小青柑茶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同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41,共9页
小青柑茶是市场周期资本"内卷化"拼凑的产物。其经济叙事依赖诗性逻辑,而其品味的社会建构与区分机制,则切中了当代中产阶层上班族的"痛点"。在此过程中,不同"地方知识"的边界被强制打破、粗暴并接。这表... 小青柑茶是市场周期资本"内卷化"拼凑的产物。其经济叙事依赖诗性逻辑,而其品味的社会建构与区分机制,则切中了当代中产阶层上班族的"痛点"。在此过程中,不同"地方知识"的边界被强制打破、粗暴并接。这表明,市场从社会"脱嵌"后,并不必然伴随有效的社会"自我保护",相反在资本"强力并接"作用下,人与物可能转向缺乏"文化自觉"的"资本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区分 “地方知识” 强力并接 资本亲和
下载PDF
客家研究的知识谱系——从“地方性知识”到“客家学”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东 杨扬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32,220,共17页
19世纪,在土客矛盾与冲突频发、周边人群对客家人的总体印象日趋负面的背景下,以清代嘉应籍客家士子为核心的一大批知识精英纷纷著书立说,由此而开始了客家历史文化的"元典"建构和"知识考古"工作。进入20世纪,一方... 19世纪,在土客矛盾与冲突频发、周边人群对客家人的总体印象日趋负面的背景下,以清代嘉应籍客家士子为核心的一大批知识精英纷纷著书立说,由此而开始了客家历史文化的"元典"建构和"知识考古"工作。进入20世纪,一方面由于冒犯性的"辱客"事件不时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客家人自我意识的持续高涨,这一书写传统绵延传承,在新的历史情境下和一系列急迫的时代课题越来越紧密地相关联。正是在与时代性课题的交织与缠绕过程中,围绕客家历史文化的书写,终于从一种传统的"地方性知识",上升为现代人文学术语境下的"客家学"。梳理其间的曲折与变化,勾勒百多年间围绕客家历史文化建构的知识谱系,不仅能够加深对客家研究学术史的认识,而且对于理解现代学术语境下人文知识的建构、生产与社会变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知识谱系 “地方知识” “客家学”
原文传递
人类学与课程研究的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建培 李月华 《泰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从传统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民族志"到派克创造性提出了"族内人与族外人",再到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和"深度描写"的理论和方法,为课程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并推动...  从传统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民族志"到派克创造性提出了"族内人与族外人",再到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和"深度描写"的理论和方法,为课程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并推动了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民族志” “族内人与族外人” “地方知识” “深度描写” 课程研究
下载PDF
论民族法学的“地方性知识”维度——从法哲学的视角切入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0,共4页
在当前中国的民族法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均认为存在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民族法学理论研究的不足,首先体现为对民族法学自身定位、性质、特征理论研究的不足。现有的研究总体而言仅仅是对民族法学存在状况的描述,并没有发现并指出支撑民... 在当前中国的民族法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均认为存在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民族法学理论研究的不足,首先体现为对民族法学自身定位、性质、特征理论研究的不足。现有的研究总体而言仅仅是对民族法学存在状况的描述,并没有发现并指出支撑民族法学这一知识性存在的内在根基。美国学者吉尔兹曾提出的"地方性知识",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民族法学的内在理论逻辑观照。中国民族法律史的嬗变,也证明了民族法学的"地方性知识"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法 “地方知识” 法哲学
原文传递
如实回答与沉默权废立之争——基于全球话语中“我们的“”地方性知识”之再认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冬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不得自证其罪"与"如实回答"是否冲突问题,在短暂的争论之后,似乎成为一个无解的难题。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表明了"我们的"与"他们的"价值共识,但是... "不得自证其罪"与"如实回答"是否冲突问题,在短暂的争论之后,似乎成为一个无解的难题。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表明了"我们的"与"他们的"价值共识,但是如实回答之保留,则又区别了"我们的"与"他们的"的差异,致使"他们的"沉默权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我们的"如实回答的对照面。国际公约规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共时性,又凸显了我国"如实回答"的独特性,必将"沉默权"与"如实回答"置于"全球话语"与"地方性知识"之中。如实回答抑或沉默权之"废"与"立"的问题,非工具主义与条件论所能解释清楚的,二者之争实属深层次文化价值观之争,非置于文化与法治的多维视阈中加以辨析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实回答 沉默权 文化进化 “地方知识” 法治国家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州珮功夫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13
作者 刘馨泽 胡峻榕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23期65-67,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广西玉林州珮功夫传承的困境与突破,指出州珮功夫的文化价值。针对州珮功夫传承中存在的传承载体缺失、生存危机、文化与利益发展不平衡、传承失去依附等困境,提出了关注传承群体的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认同度与... 本文主要研究广西玉林州珮功夫传承的困境与突破,指出州珮功夫的文化价值。针对州珮功夫传承中存在的传承载体缺失、生存危机、文化与利益发展不平衡、传承失去依附等困境,提出了关注传承群体的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认同度与自觉性、丰富传承与发展方式等策略。本文意在丰富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出有实际效用的相关发展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知识” 州珮功夫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Constructing a Local Folk-belief Knowledge System: A Case Study on Xiangtou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14
作者 LI Xiang-zhe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11期1000-1006,共7页
In many areas of North China, villagers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specific practice like ritual, rather than ideology when dealing with the relevant belief problems. Therefore, practice is far more important in the... In many areas of North China, villagers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specific practice like ritual, rather than ideology when dealing with the relevant belief problems. Therefore, practice is far more important in the analysis of villagers' belief problems. In everyday life, villagers produce an entire set of local knowledge based on their needs and experience to life, and form various social relationships based on the shared knowledge. Narration and practice are not only the strategies that villagers often use to construct their local knowledge but also the leading ways to produce and inherit it. So it is indispensab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duction ways and the practice, which concerning about the local belief knowledge, thus it may be better to understand their inner logic of participating the relevant ritual activities when we analyze xiangtou (香头) and kanxiang (看香) activities widely existed in rural areas of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k-belief knowledge Xiangtou Kanxiang NARRATION activity
下载PDF
A New Method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s Mining and Geo-filter for Mining Spatial Association Knowledge 被引量:6
15
作者 LIU Yaolin XIE Peng +3 位作者 HE Qingsong ZHAO Xiang WEI Xiaojian TAN Ronghu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389-401,共13页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methods, as a set of important data mining tools, could be used for mining spatial association rules of spatial data. However, applications of these methods are limited for mining results conta...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methods, as a set of important data mining tools, could be used for mining spatial association rules of spatial data. However, applications of these methods are limited for mining results containing large number of redundant rules.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named Geo-Filtered Association Rules Mining(GFARM) is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redundant rules. An application of GFARM is performed as a case study in which association rules are discovered between building land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driving factors in Wuhan, China from 1995 to 2015. Ten sets of regular sampling grids with different sizes are used for detecting the influence of multi-scales on GFARM.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filter 50%–70% of redundant rules. GFARM is also successful in discovering spatial association pattern between building land distribu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rules spatial visualization driving factors analysis land use change
下载PDF
十年:一个中国村庄的道德图景——基于江苏省华宏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露璐 史文娟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58,共9页
中国乡村的每一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伦理文化传统和道德生活样式,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地方性道德知识”,是理解中国乡村道德发展规律和加强乡村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2007年和2017年对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华宏村的两次田野调查,还... 中国乡村的每一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伦理文化传统和道德生活样式,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地方性道德知识”,是理解中国乡村道德发展规律和加强乡村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2007年和2017年对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华宏村的两次田野调查,还原和呈现村庄的道德状况及发展变化。十年来,华宏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升,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辩证统一的基本规律。传统乡土伦理与现代理性意识交织共融,“半熟人社会”的人际信任关系更为复杂。华宏村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示范,充分彰显村庄领袖作为“新乡贤”的引领作用,始终体现共同富裕的伦理目标和实践诉求,凸显农民的主体性和实践智慧,不断巩固和加强村庄伦理共同体建设,实现了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性道德知识”的传承与发展,为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村庄 乡村道德 田野调查 “地方性道德知识”
原文传递
The Role of Local Knowledge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Extreme Climates in Local Communities:A Case Study in a Nomadic NIAHS Site 被引量:2
17
作者 WANG Guoping YANG Lun +3 位作者 LIU Moucheng LI Zhidong HE Siyuan MIN Qingwe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1年第4期532-542,共11页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research on extreme climates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crucial component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Local communities,which have been facing extreme climates for a lo...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research on extreme climates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crucial component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Local communities,which have been facing extreme climates for a long time in their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have developed some locally applicable traditional knowledge tha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adaptation to extreme climate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Therefore,this research aims to link Local knowledge(LK)to community extreme climate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conceptual model.It then takes the extreme climate adapta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nomads in a temperate grassland of China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ole of LK in extreme climate adaptation using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framework.The main research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1)To construct a conceptual model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 among extreme climate events,risk management,LK,and farmers’adaptation strategies;(2)To apply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 field case to reveal context-specific extreme climate adaptation mechanisms with LK as a critical component;(3)To test the framework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extreme climates adaptation,and the conservation of LK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local communities could manage extreme climates as a disaster risk through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med from LK,because as a knowledge system,LK contains relevant knowledge cove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knowledge extreme climate adaptive strategies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Ar Horqin Grassland Nomadic 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Nation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China-NIAHS)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