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US乌鲁木齐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特征分析及发展对策
1
作者 向勤 菊春燕 韩林林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7期45-53,共9页
做好城镇-农业-生态3类空间规划,是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做好空间特征分析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结合2005、2008、2012、2016和2018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技术研究乌鲁木齐市... 做好城镇-农业-生态3类空间规划,是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做好空间特征分析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结合2005、2008、2012、2016和2018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技术研究乌鲁木齐市3类空间变化的规律,通过数据发现2005—2018年乌鲁木齐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面积减少,城镇空间面积增加;结合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和可达性因子,运用GeoSOS-FLUS模型,设定城镇空间发展、农业空间发展和生态空间发展情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3类空间面积变化较为显著,同时城镇空间的发展与生态空间面积存在一定负向关系,因此在未来城镇建设时,要重视农业-生态空间保护工作,坚守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协调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农业-生态空间 驱动因子 GeoSOS-FLUS 情景分析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敏感性的新余市生态空间保护研究
2
作者 吴强 杨文 +2 位作者 张丽梅 王悦 杨新华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5期658-663,共6页
为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抗干扰能力,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江西新余市为研究区,采用功能性-敏感性综合分析方法,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并对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评价,构建新余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通过评价生... 为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抗干扰能力,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江西新余市为研究区,采用功能性-敏感性综合分析方法,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并对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评价,构建新余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通过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系统敏感性,确定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通过综合评估,提出“一心两屏两带,多廊道、多节点”的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该格局的构建不仅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景观连续性,还兼顾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可为新余市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敏感性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洞庭湖地区生境水生态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时空分异
3
作者 王晓华 张颖 +1 位作者 宁启蒙 吴雨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117,共13页
【目的】为延缓洞庭湖地区生境质量持续下降和生态服务功能继续减弱,从结构、功能和质量的角度提出生境水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以期为生态空间保护和水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和社会统计数据,借助ArcGIS分... 【目的】为延缓洞庭湖地区生境质量持续下降和生态服务功能继续减弱,从结构、功能和质量的角度提出生境水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以期为生态空间保护和水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和社会统计数据,借助ArcGIS分析手段,对洞庭湖地区2010、2015和2020年3个年份的生境水生态空间的结构、功能及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并提出管控框架和关键举措。【结果】1)洞庭湖地区生境水生态空间总体规模在7300 km^(2)以上,其中水体区域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临岸陆生区,而水陆交错区所占比重最小,研究期间生境水生态空间面积存在小幅减少;岳阳市的生境水生态空间总体规模较大,临澧县的生境水生态空间规模较小。2)洞庭湖地区生境水生态空间的综合功能约为0.4000,研究期间有一定提升;各单元中,沅江市生境水生态空间综合功能价值最高,津市市生境水生态空间综合功能价值则相对最低。3)生境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以洞庭湖及沿岸河流、东部与南部山地丘陵区为高生境质量集中分布区,而在地形平坦、人口经济活动较密集的城镇地区的生境质量较低。【结论】应从生境水生态空间的结构要素出发,科学规划生境水生态空间功能分区,并与“三区三线”划定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推动多尺度多层级生境水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关键举措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水生态空间 结构-功能 可持续发展 洞庭湖地区
下载PDF
城镇-农业-生态协调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优化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筱青 李思楠 +4 位作者 谭琨 苗培培 普军伟 卢飞飞 王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6-307,I0002,共13页
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布局现状,探究在"城镇-农业-生态"协调下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案,该文以抚仙湖流域为例,基于3S技术,运用MCR-CLUE-S模型,研究流域城镇建设情景、农业开发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综... 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布局现状,探究在"城镇-农业-生态"协调下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案,该文以抚仙湖流域为例,基于3S技术,运用MCR-CLUE-S模型,研究流域城镇建设情景、农业开发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综合优化情景4种模式下2030年国土空间的结构和布局,最终提出抚仙湖流域"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协调下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分区。结果表明:1)2005、2010和2015年抚仙湖流域城镇空间呈上升趋势,农业空间呈下降趋势,生态空间先升后降,10 a间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2)以重要水源地、湖滨湿地和大面积自然林地为保护源,选取高程和坡度等8个阻力因子,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以及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源"核心区、生态保护区、生态边缘区、农业开发区、农业边缘区和城镇建设区;3)以生态功能分区面积为约束条件,通过Markov模型结合CLUE-S模型模拟抚仙湖流域2030年城镇建设、农业开发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的优化布局。城镇建设情景综合考虑生活需要以及政策指导下以开发城镇空间为主导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数量及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农业开发情景控制城镇空间规模,开发部分生态空间潜力;生态保护情景下农业空间面积有所减少,城镇空间面积少量增加;4)抚仙湖流域2030年综合优化情景模式下,根据土地功能的不同,划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农业空间、城镇-生态空间、农业-生态空间和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其中农业-生态空间最小,生态空间最大;5)通过分析4种情景下区域发展的特点,结合抚仙湖流域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认为综合情景方案更合理并更适合当地的发展,其他3种单要素情景方案可为综合情景方案的实施进行相关的补充和调整。研究结果可为抚仙湖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湖泊 城镇-农业-生态空间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MCR-CLUE-S模型 抚仙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MOLA方法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分区研究——以神农架林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秀兰 王霄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8年第4期1-14,共14页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土地利用竞争不断加剧,尤其是在承担着生态保护任务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分区是减少各类土地利用竞争冲突...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土地利用竞争不断加剧,尤其是在承担着生态保护任务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分区是减少各类土地利用竞争冲突和提供决策机会的重要手段。以神农架林区为例,以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规划为基础,采用多准则评估(MCE)和多目标土地分配(MOLA)方法划分出神农架林区"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结果表明:林区城镇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空间的比例约为0.73∶1.92∶97.35,其中农业生产空间集中分布于阳日镇西北部和东南部、木鱼镇东部;城镇发展空间主要分布于松柏镇东南部、阳日镇中部、新华镇中部和木鱼镇西北部;生态保护空间广泛分布于整个林区范围。MOLA方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区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农业-生态”空间 重点生态功能 多目标土地分配 神农架林区
下载PDF
四川省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规划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志 韩剑侠 +2 位作者 倪化勇 王东辉 黄天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4-1057,共14页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开展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区(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研究,初步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整理研究区以往地质调...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开展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区(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研究,初步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整理研究区以往地质调查等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成-德-眉-资同城化区资源环境条件总体较好,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呈“东北向、三廊道”的空间特征,近30年来近80%地区生态空间维持良好,且生态空间增加区略大于减少区,生态功能逐年增强。大气环境较好,河流与地下水水质处于一般,河流水质总体“上游优、下游劣”,地下水劣V类水呈“城区大集中、城周小分散”的分布特征。农业生产适宜区分布广、集中连片,水土资源组合条件好,土壤养分、环境质量总体为优良,大部分地区含硒元素,局部为富硒地区。城镇建设适宜区分布广,水土资源禀赋较好,同时面临地震与地质灾害、洪涝的灾害风险。【结论】基于自然地理格局的相似性,建议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形成一体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区域性生态先行示范区,建立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规避自然灾害,优化空间格局,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城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安全 环境保护 农业生产 城镇建设 ---资同城化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四川省
下载PDF
金华-衢州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及其调控
7
作者 杨丽 杜文渊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40-344,共5页
以金华 衢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城市空间扩展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探讨.... 以金华 衢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城市空间扩展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探讨.通过研究,将金衢城市群划分为城市人文生态区、城郊农业发展区、生态经济协调区、保护性经济开发区和生态保护培育区等5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衢州 城市群 生态经济功能区划 城市空间扩展分析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亚琼 黄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9-263,共5页
为了分析当前国内区域间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变化特征,研究运用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视角构建了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压力-状态-响应"视角... 为了分析当前国内区域间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变化特征,研究运用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视角构建了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压力-状态-响应"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且与各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有紧密的联系;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较好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而服务功能差的省(市、区)遍布华北、华南、青藏、西北及西南地区,且经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生态服务功能 压力-状态-响应 综合评价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实施意见》的通知 被引量:3
9
《河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年第12期53-72,共20页
冀政办字[2019]76号2019年12月13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实施意见》已经2019年9月26日省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关键词 张家口市 《<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实施意见》 水利厅 人民政府 生态环境支撑区 有序退出 再生水利用 “两区”建设 水源涵养功能 环境厅 绿色城镇 生态修复工程 河北省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添贵 吴次芳 +2 位作者 沈孝强 姚岚 李洪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年第6期40-49,共10页
从结构和功能关系两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分布在0.008~0.14... 从结构和功能关系两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分布在0.008~0.141之间,城镇化水平最高区域为南昌市区,最低区域为武宁县;2从空间分布看,6个城市建成区的城镇化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属点状分布;而剩余25个县域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以鄱阳湖湖滨带为核心,圈层形式向外围逐级递减;3从结构与功能关系看,在城镇化结构中社会收入分值所占比例高,而居民生活和经济产业分值比例较低;在城镇化功能中基础教育、人居环境和医疗卫生功能得分较高,而就业吸引力相对不足和基本社会保障水平相对偏低;4空间优化显示,城镇化高质量区与亚高质量区应以提高城镇化结构功能为主,城镇化中质量区与低质量区应选择同步优化城镇结构与提升城镇功能。基于结构-功能关系的城镇质量测度和优化空间布局,可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健康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结构-功能关系 熵值法 空间优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下的乡村空间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尚新 《吉林农业》 2017年第12期110-110,共1页
乡村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点。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乡村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与乡村空间功能分区密切相关,必须多层次优化功能分区,促使乡村生态环境、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本文从不同角... 乡村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点。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乡村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与乡村空间功能分区密切相关,必须多层次优化功能分区,促使乡村生态环境、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下的乡村空间功能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乡村 空间功能分区
下载PDF
三江源生态功能区自然地理特征与农牧民收入增长研究
12
作者 王森熊 栗海红 商文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7期156-164,共9页
基于三江源生态功能区21个县级行政区2012—2019年农牧民收入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地形-气温优劣度指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研究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区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基于三江源生态功能区21个县级行政区2012—2019年农牧民收入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地形-气温优劣度指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研究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区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567.92元上升至10417.56元,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局部区域存在空间聚集现象。(2)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区域经济发展、城乡资源配置及政府经济政策全面作用于农牧民收入。(3)空间杜宾模型表明某一区域农牧民收入增长会对相邻区域产生带动作用,地形-气温优劣度越差,区域间农牧民收入水平越低;GDP增长有利于增加相邻区域农牧民收入,产业结构改善有利于增加本地区农牧民收入,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对农牧民收入增长作用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增加能同时促进区域间农牧民收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民收入 地形-气温优劣度 空间杜宾模型 影响因素 三江源生态功能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思楠 赵筱青 +3 位作者 普军伟 王茜 苗培培 谭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42-253,F0004,共13页
国土空间优化是促进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喀斯特地区生态和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广南县为例,基于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协调方法和国土空间“双评价”方法... 国土空间优化是促进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喀斯特地区生态和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广南县为例,基于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协调方法和国土空间“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及冲突空间修正规则的制定,提出了一种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综合优化分区方法,并结合地理空间建模和统计分析工具,构建了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综合优化分区格局。结果表明:1)最适宜级和适宜级占比之和最多的是生态保护适宜性,为61.21%,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部,城镇开发适宜性最少,为27.81%,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农业开发适宜性为49.80%,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东部;资源环境承载力以VI级和V级为主,在东北部和东南部承载力等级最高,在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最低;2)在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中,与生态功能相关的国土空间类型占据喀斯特地区发展的主导地位,占79.54%,与城镇功能相关的国土空间类型最少,占2.35%;以城镇功能为主导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以农业功能为主导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和东部,以生态功能为主导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3)双评价方法和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协调方法的结合能够更精准化和更合理的构建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格局。不同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类型的合理布局将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石漠化状况的治理以及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功能 优化 国土空间 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协调 双评价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的黄河三角洲碳代谢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路昌 王之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90-6101,共12页
为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碳代谢生态关系与国土空间利用的内在联系,为国土空间格局调整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构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分类体系,利用生态网络分析模型(ENA)对黄河三角洲2000~2020年的碳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标准差椭圆... 为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碳代谢生态关系与国土空间利用的内在联系,为国土空间格局调整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构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分类体系,利用生态网络分析模型(ENA)对黄河三角洲2000~2020年的碳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生态关系变化率(ERCR)评价各空间之间的生态关系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0~2015年生态空间被农业空间占用等现象频发,碳代谢呈紊乱局面,2015年后正碳流显著提高,碳代谢趋于平衡;研究区主导生态关系为竞争关系,碳代谢生态冲突较为强烈,2015年后西北地区互惠共生关系逐渐增多,国土空间演变重点区域由南向北转变;研究区大部分生态关系变化率满足ERCR>0,生态关系规模增减与空间转移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仍有不合理利用现象,碳代谢压力尚存,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城镇”空间 碳代谢 生态网络分析模型 生态关系变化率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中国陆地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功能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机制
15
作者 顾观海 吴彬 +4 位作者 张文主 卢盛权 陆汝成 谢双蜜 黄思静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44-1660,共17页
边境地区的地缘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沿边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挑战日益突显,科学识别国土空间功能及优化布局对促进边境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多源地理空间数据测度国土空间功能,运用修正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回归模... 边境地区的地缘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沿边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挑战日益突显,科学识别国土空间功能及优化布局对促进边境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多源地理空间数据测度国土空间功能,运用修正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研究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功能的区域分异规律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边境地区的国土空间功能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城镇发展功能迅速提升,农业生产功能稳步增强,但生态服务功能略有下降。(2)“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整体和局部空间上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东北和西南边境地区的“三区”功能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北部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功能的耦合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西北和西藏边境地区呈现出失调状态。(3)不同国土空间功能变化的驱动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城镇空间功能主要受社会经济和对外开放因素影响;农业设施技术、地形地貌和跨境合作是影响农业空间功能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地形起伏度、气候和生态压力则是驱动生态空间功能的关键因子。基于此,边境地区应增强维护边疆安全与稳定,持续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对外开放的贸易合作与交流,采取积极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并确保可持续的高效农业生产,从而推动区域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功能 区域差异 驱动机理 中国陆地边境地区
原文传递
我国沙尘暴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4
16
作者 常生华 李广 侯扶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88,共5页
根据全国近30a的沙尘暴记录,运用分形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沙尘暴的发生规律明显不同。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平均为4.4d.a-1。年降水量≤305mm的地区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平均为9.9d.a-1,这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主要是我国传统... 根据全国近30a的沙尘暴记录,运用分形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沙尘暴的发生规律明显不同。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平均为4.4d.a-1。年降水量≤305mm的地区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平均为9.9d.a-1,这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主要是我国传统的畜牧区;305mm<年降水量<570mm的地区平均为4.0d.a-1,这是草原区,主要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570mm的地区为0.4d.a-1,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305mm<年降水量<570mm的区域,沙尘暴发生的频率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大,为4.1,年降水量≤305mm地区,沙尘暴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3。分析认为,我国沙尘暴危害的防治需要构建牧区—农牧交错带—农区生态农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发生日数 分形分析 空间格局 牧区-农牧交错带-农区生态农业体系
下载PDF
广东省区域空间结构调整优化设想 被引量:7
17
作者 蔡人群 林幸青 许自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3,共6页
生态—经济功能区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区,主要目的在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全国各地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地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地理学界必须高度关注的新课题。广东省目前把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东翼沿海、... 生态—经济功能区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区,主要目的在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全国各地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地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地理学界必须高度关注的新课题。广东省目前把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东翼沿海、西翼沿海、北部山区四大经济区域,对区域空间规划布局,制订政策具有指导作用,但新时期形势发展也显示这种划分的不足一面,有进一步优化必要。文章在分析现行省内经济区域划分存在问题基础上,认为省内区域空间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按照“中心城市带动,生态环境协调,突出区域主导功能,河流流域上下游协调,保持县级行政界域完整”五个划分原则,提出广东区域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建立省内生态—经济功能区两个设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空间结构 优化 生态-经济功能
下载PDF
珠三角都市型农业(UA)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林 宋光辉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00,共6页
根据珠三角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论述了都市型农业的空间——功能分区,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定量的珠三角都市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引入熵的概念,避免了层次分析(AHP)等常用方法所带来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对总体... 根据珠三角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论述了都市型农业的空间——功能分区,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定量的珠三角都市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引入熵的概念,避免了层次分析(AHP)等常用方法所带来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对总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据此对珠三角9个城市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所面临的改革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型农业 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 空间-功能分区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粟晓玲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34,共8页
【目的】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农业是我国主要用水部门,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是缓解缺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农业水资源的概念和优化配置内容,对作物灌溉制度优化、灌区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 【目的】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农业是我国主要用水部门,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是缓解缺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农业水资源的概念和优化配置内容,对作物灌溉制度优化、灌区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灌区多水源联合调控、区域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优化配置、水-粮食-能源协同优化以及优化配置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结论】指出了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进一步对考虑气候变化、虚拟水贸易和水碳足迹的种植结构优化、基于二元水循环转化模拟的灌区多水源优化调控、水-粮食-能源-生态协同优化以及灌区适宜生态结构与耕地规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种植结构 空间布局 耕地规模 -粮食-能源-生态
下载PDF
基于格局与过程耦合机制的景观空间格局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康世磊 岳邦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5,共6页
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原理,是生态学研究转化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所必需的"空间语言"之关键所在。研究分析了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内涵与外延,认为"快"过程所对应的流动和迁移过程更容易受到人类活... 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原理,是生态学研究转化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所必需的"空间语言"之关键所在。研究分析了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内涵与外延,认为"快"过程所对应的流动和迁移过程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与控制,并针对"快"过程剖析了景观中格局与过程的动态耦合关系,继而从景观功能与景观连通性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了格局-过程耦合系统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机制,最终提出景观空间格局优化五步骤方法:景观功能评价、系统耦合关系分析、关键过程分析、景观连通性分析、空间格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格局-过程耦合 空间格局优化 景观功能 景观连通性 景观生态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