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工作介入与农村扶贫模式创新——基于中国村寨扶贫实践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文祥 郑树柏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8-203,共6页
当前实行的"增能型"农村扶贫模式,立足于向贫困者提供资金、技术与培训,提高贫困者的健康、知识、技能及生计基础。但由于贫困群体中贫困文化以及社会排斥的存在,"增能型"扶贫难以促使贫困群体打破恶性循环而走出... 当前实行的"增能型"农村扶贫模式,立足于向贫困者提供资金、技术与培训,提高贫困者的健康、知识、技能及生计基础。但由于贫困群体中贫困文化以及社会排斥的存在,"增能型"扶贫难以促使贫困群体打破恶性循环而走出困境。而在"增能型"扶贫模式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所生成的"合作型"扶贫模式,既通过资源合作实现了增能,又在管理合作中引导村民养成与现代生产相匹配的观念与习惯,建立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打破了贫困文化与社会关系的排斥而实现了有效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村扶贫 “增能型”扶贫 “合作”扶贫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困境青少年隐性“辍学”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基于云南省N乡的调研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慧 厉丽 黄若彤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50,共10页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具有同构性,教育扶贫工作中一系列社会、人文、心理等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介入。本研究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权能贫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参与观察法和个案访谈法,分析解决云南省N乡困境青少年的隐性“辍...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具有同构性,教育扶贫工作中一系列社会、人文、心理等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介入。本研究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权能贫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参与观察法和个案访谈法,分析解决云南省N乡困境青少年的隐性“辍学”问题,并以G村和M村具有该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及其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运用增能与优势视角,重点进行个案与小组工作的介入服务。经调查发现,当地存在隐性“辍学”问题的教育扶贫对象具有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维持青春期身心平衡发展等需求。基于此,调研团队通过干预教育扶贫对象的心理状态、引导其学习社交技巧和青春期心理知识、链接教育资源等方法来提升他们的抗逆力,从而增强扶贫的内生性动力,实现增能型教育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社会工作 “增能型”扶贫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