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震云《一日三秋》中的“复魅”叙事
1
作者 桑靖博 《文教资料》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小说已经呈现出“复魅”的叙事特征,在《一日三秋》中,刘震云对神秘主义元素的“复魅”更为深层和多元,他不仅书写了托梦、上身等种种非常态的现象,还塑造了具备通灵能力的人和有灵性的动物等。在这部小说中,刘震... 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小说已经呈现出“复魅”的叙事特征,在《一日三秋》中,刘震云对神秘主义元素的“复魅”更为深层和多元,他不仅书写了托梦、上身等种种非常态的现象,还塑造了具备通灵能力的人和有灵性的动物等。在这部小说中,刘震云放弃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而选择谈神论鬼,使小说叙事突破了客观现实的限制而呈现出鲜明的“魅性”。通过“复魅”叙事,作者更好地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思索,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充满神秘氛围的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复魅”
下载PDF
文化“复魅”:反叛现代性与重建精神世界——对当代藏族民族志小说的思考
2
作者 王琳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3-55,共3页
当代藏族作家通过书写藏地原始文化以及人物神性特征表现出对现代性的反叛,同样也凸显出作家试图在现代性隐忧中重建本民族的精神世界。本文主要对《瞻对》《康巴》《格萨尔王》等藏族民族志小说作品进行分析并展开思考。
关键词 文化“复魅” 反叛现代性 精神关注
下载PDF
启蒙与“复魅”的双重变奏——试论中国当代启蒙困境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业锦 《琼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5-49,共5页
启蒙主义是继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个进步思潮,启蒙主义即理性主义,主张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愚昧、专制,呼唤自由、平等、民主等,人道主义是启蒙主义的原点。中国是否仍需启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否发生效用纯属两... 启蒙主义是继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个进步思潮,启蒙主义即理性主义,主张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愚昧、专制,呼唤自由、平等、民主等,人道主义是启蒙主义的原点。中国是否仍需启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否发生效用纯属两个伪命题。从主体上讲,任何时代都需要启蒙,只是启蒙的对象、方式、思想内容要随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只有从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出发,彻底反思启蒙理性自身的局限性如启蒙理性宏大叙事、以西方为中心的普遍主义、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主义,才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当代中国启蒙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与“复魅” 人道主义 启蒙突围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祛魅”与“复魅”——解读影片《狩猎愉快》
4
作者 张嘉楠 杨文睿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22期113-114,共2页
改编自刘宇昆同名小说的Netflix动画短片《狩猎愉快》讲述了一个从"祛魅"走向"复魅"的故事。片中,传统的中式楼阁与现代化的工业城市交叠,妖娆的狐狸精与蒸汽机械并存,体现了东方文明在遭受西方文明冲击后的状态:... 改编自刘宇昆同名小说的Netflix动画短片《狩猎愉快》讲述了一个从"祛魅"走向"复魅"的故事。片中,传统的中式楼阁与现代化的工业城市交叠,妖娆的狐狸精与蒸汽机械并存,体现了东方文明在遭受西方文明冲击后的状态:来自西方的现代化浪潮先将神秘的东方"祛魅",继而又成为其走向"复魅"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魅” “复魅” 《狩猎愉快》 浪漫主义 跨文化
下载PDF
自然“复魅”与现代性反思——迟子建小说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景明 《华夏文化论坛》 2014年第1期78-84,共7页
"自然生态"始终是迟子建小说关注的母题,生态感悟成为其作品异常突出的思想倾向。生态意识的生命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自然"复魅"中的现代性反思是迟子建小说生态意识体现的三个方面。迟子建将"生命一... "自然生态"始终是迟子建小说关注的母题,生态感悟成为其作品异常突出的思想倾向。生态意识的生命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自然"复魅"中的现代性反思是迟子建小说生态意识体现的三个方面。迟子建将"生命一体化思维"以及"万物有灵论"思想融入自然写作,力图通过自然"复魅"突破自然"去魅"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认识,从而构筑蕴含诗性和神性的生态乌托邦,使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生态意识 生命体验 现代性反思 自然“去魅”“复魅”
原文传递
自然及其“神性”:论雷平阳的生态诗学
6
作者 李秋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2-117,共6页
雷平阳生态诗学以云南地理环境为坐标,将诗歌写作之经验、情感与想象倾注在对自然生态的关切和描摹之中,努力呈现特定区域的自然万物之“神性”意味。雷平阳的诗歌写作,以呼唤“神性”自然与理想人性之复归的方式,以独特的“环境想象”... 雷平阳生态诗学以云南地理环境为坐标,将诗歌写作之经验、情感与想象倾注在对自然生态的关切和描摹之中,努力呈现特定区域的自然万物之“神性”意味。雷平阳的诗歌写作,以呼唤“神性”自然与理想人性之复归的方式,以独特的“环境想象”,回应着消费文化、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与原始文化的侵蚀,完成了对一个被“怯魅”的自然之“复魅”。诗人对云南地域多元的宗教现象,特别是佛教及衍生文化情有独钟,诗作借助宗教元素表现了与民族情感、心理相联结的生态思想,开掘其隐含的文化意味与审美价值。雷平阳的诗歌在回归诗性“自然”的同时,也在向人性之初复归,用以抵制、补偿科技理性带来的伤害和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平阳 生态诗学 自然 “神性” “复魅”
下载PDF
自然书写——中西方诗歌中的物质生态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庞慧英 张昌宋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在中外诗歌中,"自然书写"都是一大创作主题。在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上,中国古诗更多地把人与自然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英语诗歌往往把人与景糅合在一起,以突出人的情感。在表达自然的施事能力方面,英语诗歌更多地表达诗... 在中外诗歌中,"自然书写"都是一大创作主题。在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上,中国古诗更多地把人与自然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英语诗歌往往把人与景糅合在一起,以突出人的情感。在表达自然的施事能力方面,英语诗歌更多地表达诗人从自然中感受到神秘的旨意和力量,而中国古诗中,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从物质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中外诗歌,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然在诗歌创作中的能动性,自然不仅能激发人类的创作灵感,而且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然的叙事,是人与自然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文本。承认自然具有施事能力和叙事能力有助于摆脱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状态,建立人与自然平等的整体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书写 物质生态意识 中西诗歌 自然“复魅”
下载PDF
《阿凡达》生态美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竞宇 王全权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5-82,共8页
《阿凡达》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卡梅隆在电影中赋予其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深刻的生态内涵,不断引发世人的反省与思考。电影中纳美人作为潘多拉星球的智慧生物,他们崇敬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是对海德格尔提出的"诗意的栖居&q... 《阿凡达》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卡梅隆在电影中赋予其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深刻的生态内涵,不断引发世人的反省与思考。电影中纳美人作为潘多拉星球的智慧生物,他们崇敬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是对海德格尔提出的"诗意的栖居"的美学命题的完美诠释。纳美人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将自己与其他生物视作自然界平等的生灵万物,遵循自然之神——伊娃的自然旨意和平衡,他们对自然的态度和与自然平等的相处模式,正是生态美学倡导的"复魅"图景的呈现。同时,导演卡梅隆赋予了这部影片很浓厚的女性色彩,通过影片告诉观众,自然作为人类的哺育者,理应得到人类的尊敬与爱护,只有自然母亲才是人类生活的乐土和精神寄托的家园。这一思想又与"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美学基本理念有着高度的契合。因此,《阿凡达》是一部蕴涵丰富生态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其对人类重建生态意识、重建精神家园的关注,对人类生存条件的终极思考,值得我们反复研究与探索。本文试图结合电影《阿凡达》的情节,系统分析影片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处在地球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危机丛生状况下,如何改变传统的主客二分的价值观,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找到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凡达》 生态美学 诗意地栖居 “复魅” 生态女性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