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多异美学”到“多元共生”——从谢阁兰、朱利安看法国文论阐释中国问题的范式及其发展
1
作者 吴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2,179,180,共16页
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是中西思想与文化相遇的重要场域,不仅以跨文化反思的方式呈现出中国形象,还促进了中西文明的对话与互鉴。谢阁兰建构的“多异美学”与朱利安主张的“多元共生”文化观均是西方文论阐释中国问题的重要范式:谢阁兰... 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是中西思想与文化相遇的重要场域,不仅以跨文化反思的方式呈现出中国形象,还促进了中西文明的对话与互鉴。谢阁兰建构的“多异美学”与朱利安主张的“多元共生”文化观均是西方文论阐释中国问题的重要范式:谢阁兰修正了此前欧洲文学/文论中异域猎奇式的方法论,重新阐释了“异域情调”一词的内涵并发展出一种大写的“多异美学”,赞扬多元文化的“差异”之美,超越并批判了西方殖民主义;而朱利安则是在强调多样性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对话主义方法论,不是立足于发现“差异”,而是借助中西文化“间距”进行“外部解构”“迂回-进入”,推动了寻求“多元共生”的范式成为阐释中国问题的方法。从“多异美学”到“多元共生”,这一发展反映出法国文论对中国问题的阐释与研究所经历的范式发展,也推动着中国问题成为世界知识生产与理论创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美学” “多元共生” 谢阁兰 朱利安 中西对话
下载PDF
走向“多异”:从莫泊桑到谢阁兰
2
作者 邵南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4年第2期29-37,共9页
在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文坛上,面对令人不安的双重人格现象,各国作家如史蒂文逊、莫泊桑等相继对其展开探讨。而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双重人格的认识逐渐加深,便发现了人性本来的多重性,于是无奈地将人格分裂接纳为人性的一部分。在... 在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文坛上,面对令人不安的双重人格现象,各国作家如史蒂文逊、莫泊桑等相继对其展开探讨。而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双重人格的认识逐渐加深,便发现了人性本来的多重性,于是无奈地将人格分裂接纳为人性的一部分。在这一潮流中,法国旅华诗人谢阁兰在充分吸收莫氏等前辈成果的基础上,更汲取了中国文化元素的精华,终于从恐怖的双重人格现象中提炼出了灿烂的"多异"美学,为前人的探讨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答案,也给后人对于人性的认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泊桑 谢阁兰 双重人格 “多异美学
原文传递
独对五千年——论谢阁兰进入中国文化传统的尝试
3
作者 邵南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5年第2期50-54,共5页
当法国旅华诗人谢阁兰亲历中国文化传统的绵延不绝,他并不满足于发出慨叹,而更对其加以研究;他并不满足于研究学习中国文化,而更以之为一个诗人的终极精神寄托。他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视为"时间的异域",并以一己之"... 当法国旅华诗人谢阁兰亲历中国文化传统的绵延不绝,他并不满足于发出慨叹,而更对其加以研究;他并不满足于研究学习中国文化,而更以之为一个诗人的终极精神寄托。他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视为"时间的异域",并以一己之"虚空"的灵魂与之对话。由此,谢阁兰不仅开法国诗人与中国文化传统深层交流的先河,也为我们重新审视个人"继承传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阁兰 中国文化传统 “多异美学时间的“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