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大一统到统一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
作者 赵德昊 周光辉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8,213,214,共14页
中华民族从自在实体向自觉实体的转化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意识的形成根植于自身长期以来的观念与实践,成形于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救亡图强的历史进程。在历史上,大一统观承受了王朝更迭、外... 中华民族从自在实体向自觉实体的转化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意识的形成根植于自身长期以来的观念与实践,成形于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救亡图强的历史进程。在历史上,大一统观承受了王朝更迭、外来文化冲击和各民族融合引发的变革,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在发展状态的重要文化和心理纽带。近代以来,由传统大一统王朝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不可避免,以“天下大一统”为理想愿景的大一统观也经现代观念的重构,转变为追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代统一性理念。从大一统观念下的自在共同体转化为统一性观念下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天下一统的文化愿景被重构为多元一体的身份意识,向内凝聚的政治结构被重构为集中领导的团结意识,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哲学被重构为文明发展的历史意识。以现代统一性观念为基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使中国能够在维系统一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一统 统一性 现代国家建设
下载PDF
大一统历史建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凝聚
2
作者 田广林 周宇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9-135,共7页
“大一统”历史观是两汉王朝的官方历史哲学,其核心要义是王权至上基础上的国家统一、天下一家。汉代的主流思想家和历史家出于维护王朝大一统的政治立场,在其历史叙事体系中,建构了纵向圣王一脉相袭,横向华夷共祖同源的“大一统”历史... “大一统”历史观是两汉王朝的官方历史哲学,其核心要义是王权至上基础上的国家统一、天下一家。汉代的主流思想家和历史家出于维护王朝大一统的政治立场,在其历史叙事体系中,建构了纵向圣王一脉相袭,横向华夷共祖同源的“大一统”历史发展演进模式,作为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确认其文化身份的历史依据,同时建构了华夷同源、“天下一家”、“四海归一”的大一统历史记忆,将华夷各族整合成为一个世代相继、绵延不断的“文化血缘”共同体,籍以与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政治时局相呼应。通过这样的人为建构,赋予汉帝国绍继周、殷而为新王的正统性与权威性,从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孕育,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历史观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认同
下载PDF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向内凝聚——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3
作者 马英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秦汉到清中期内容上承夏商周时期奠基的中华文化,下启近代以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注解现实,以强有力的中国国情史料支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大一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玲妍 黄敏 +1 位作者 周玉玲 李碧华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发展是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只有不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阶段的客观需要,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书同文、语同音、心相通、情相融。文章基于民... 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发展是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只有不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阶段的客观需要,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书同文、语同音、心相通、情相融。文章基于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教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既有文献及研究成果,了解当前民族语言教育发展现状,就部分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语言教育师资队伍、加大语言教育投入力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课程思政在语言教育课堂的融合程度四条策略,并认为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民族地区语言教育进程,以语言相通促进各族群众的沟通交流和国家认同,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 语言教育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德全 金炳镐 《学术探索》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反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了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纲”得到有效落实,必须了解其核心... 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反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了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纲”得到有效落实,必须了解其核心——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这是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性、自信心的前提和基础。高质量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各民族大杂居状态充分实现、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助推;实现共同富裕是增强各族人民自信心、自豪感,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大力传承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华优秀文化,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路径
下载PDF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规范等凝聚工具的基础上,成为各民族认同凝聚的有效方式。基于所具备的各民族认同凝聚功能,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现路径如下:首先,以党建引领巩固民族政治共识性基础、塑造民族现代性政治认同,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政治凝聚中,铸牢各民族的政治归属意识;其次,以党建引领扩充民族关系网络纽带、实现民族社会信任增蓄,在培育中华民族共享社会资本中,铸牢各民族的社会互助意识;再次,以党建引领拓展民族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民族政治文化符号、供给民族核心价值观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各民族的精神共通意识;最后,以党建引领代表各民族共同性利益、调节具体性利益,在协调中华民族共生利益关系中,铸牢各民族的利益联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认同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5
7
作者 林继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贯穿人民生产生活行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区域整体保护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表现出各民族共同生活...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贯穿人民生产生活行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区域整体保护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表现出各民族共同生活之上兼收并蓄的特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沛资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就是以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的活化实践来提升各族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将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在于强调共同性,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发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性 整体性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岳涵 高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党迈入新征程的重要议题,需要各高校师生自觉承担起责任与使命。然而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族团结相关教育体系需持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党迈入新征程的重要议题,需要各高校师生自觉承担起责任与使命。然而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族团结相关教育体系需持续优化、师生责任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本文围绕完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层组织协同发展架构、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和积极培养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态等三个方面阐明了全国高校应做到协同配合,积极探索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高校 教育 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必要性、价值及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伟杰 李锐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高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与外延,塑造大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同时,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满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然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高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与外延,塑造大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同时,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满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然要求,又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现实需求,还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客观要求。通过整体融入与分散嵌入相结合、挖掘典型素材进行感染式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实效,从高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探寻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剪纸课文化育人的价值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婷燕 张海燕 贺宏燕 《新疆社科论坛》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剪纸艺术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将剪纸艺术引入教育教学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加强民间文化艺术教... 剪纸艺术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将剪纸艺术引入教育教学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加强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提升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剪纸课文化育人全过程,不仅可以充实学校课程内容,而且可以充分展现剪纸艺术的魅力,拓展青少年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让其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让青少年学生在剪纸艺术的学习创作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传承 剪纸课 文化育人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民俗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梁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乡村振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现实基础,民俗文化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民俗文化旅游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乡村振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现实基础,民俗文化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民俗文化旅游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独特优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民俗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挑战,提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民俗文化景观、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等实践进路,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 民俗文化旅游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逻辑、统合实践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有紧密的互补性、统一性和同向性的内在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精神养料,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方向指引,二者在有机统合中,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精神文化面向与认同意识面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有紧密的互补性、统一性和同向性的内在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精神养料,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方向指引,二者在有机统合中,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精神文化面向与认同意识面向的重要构件。结合天津市的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统合的实践机制主要在于,围绕“主体对象-传承方式-产业转化-空间区域”四维度,通过锚定各族青少年群体、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深挖民族文化性旅游、扎根民族互嵌式社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化育功能,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在有机统合的实践机制基础上,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协同性,应当依循“认知—认可—认同”三层次路径,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及性与系统性,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与大众性,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民族性与先进性,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分析和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永亮 刘雨薇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精髓在于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以追求人类解放为定位。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影响下结合我国国情的“共同体”表现形式。本文从“现实的人”“个体与共同体”等方面探讨两者的关系,进...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精髓在于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以追求人类解放为定位。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影响下结合我国国情的“共同体”表现形式。本文从“现实的人”“个体与共同体”等方面探讨两者的关系,进而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主要从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视角来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同体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国家
下载PDF
“大一统”视域下明代西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4
作者 赵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3,共8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中华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融汇,但对国家“大一统”的不懈追求却成为中华各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中华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融汇,但对国家“大一统”的不懈追求却成为中华各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并形成了对历代中央政权、正统、治统的高度政治认同,这些认同均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容,不仅成为中华各民族联系、融合与携手前行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核心凝聚力量。自古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民族,在与周边地区和民族进行广泛而持久的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明一代,藏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员,不仅为维护明朝的“大一统”政权和正统、治统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西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重叙事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生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做到“深”“细”“实”“活”,将宏大的国家话语进行“降维法”实践与应用,突出人民群众在推动民族历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普通大众为主体的小叙事作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突破口,弥合政府叙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做到“深”“细”“实”“活”,将宏大的国家话语进行“降维法”实践与应用,突出人民群众在推动民族历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普通大众为主体的小叙事作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突破口,弥合政府叙事的风格单一性、概念抽象性、宣传垂直性的缺漏。要贯通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小叙事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宏大叙事,促使大众通过日常叙事主动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热情,使民间叙事与国家话语相得益彰。在大叙事与小叙事的循环互构中,确证与阐释中国特色发展的成效和道路优势。在故事的书写、传阅和共议中加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和责任承担,最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自觉自强的行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群众
下载PDF
梯次推进: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静 马雪莲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教育作为继往开来、培基铸魂的基础工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格局,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形成不同学... 教育作为继往开来、培基铸魂的基础工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格局,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形成不同学段纵向螺旋上升、不同学科横向融合贯通和不同部门协同发力的“一体化”教育网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一体化育人体系,使教学、育人、管理体系有序衔接。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并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梯次性,使教育内容循序渐进推进;以不同区域“试点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形式,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深入推进各学科融通、各学段贯穿的课程体系,实现教材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通过梯次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作用,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基于“四个维度”的梯次推进,助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一步一级逐渐提升,按照梯次推进的理念不断积累以达千里之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梯次推进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从王通看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双重认同及其德性追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视角
17
作者 许可峰 苏冰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9-67,87,156,共11页
王通处在中国社会从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动荡分裂进入隋唐新的大一统建立之际。他的“大一统”思想包括正统与道统两个方面的内容。他的正统观把“正统”之“正”,从神秘的超自然拉回民心,使之符合“道统”之“道”,首创了在历史书写中... 王通处在中国社会从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动荡分裂进入隋唐新的大一统建立之际。他的“大一统”思想包括正统与道统两个方面的内容。他的正统观把“正统”之“正”,从神秘的超自然拉回民心,使之符合“道统”之“道”,首创了在历史书写中给“大一统”过渡时代确立“正统”政权的先例,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认同中理念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将统一视为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发展的应然与必然,意味着中国要么是统一的,要么是必将统一的。他的道统观主张基于人本主义与民本思想的“三教可一”,并通过谨慎著述、传道育人与文学、音乐艺术(诗、乐)创作,来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文化共同体意识(“道统”),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的个体自觉与群体超越性追求。在王通身上,也反映了古代教育家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在“道统”传承上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 王通 正统观 道统观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化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丽梅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支持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村寨在推进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支持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村寨在推进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穿民族村寨旅游内涵式发展,以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性互动的发展机理。同时,涵化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必须以乡村文化展馆“塑形”,以智慧民族村寨“赋能”,以文旅融合发展“做实”,以民族村寨文化“铸魂”,以乡村三治融合“协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村寨旅游内涵式发展中实现“纲举目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纲举目张 发展机理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形态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兴国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释,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与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共同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释,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与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共同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社会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时代论域共演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精神力量之魂的根基性表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向功能。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内容、价值与发展指向,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实践、价值与制度新形态,将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效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载PDF
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考量、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松岭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6-46,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涉台“五个共同”和“四个坚定”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新时代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主张。在这一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了以往多在民族工作场合谈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涉台“五个共同”和“四个坚定”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新时代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主张。在这一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了以往多在民族工作场合谈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课题。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严峻复杂国际形势作出的战略判断和战略举措,针对岛内绿营政客不断“去中国化”、不断“解构”中华民族和建构所谓“台湾民族”所采取的战略措施,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四个共同”为起点,夯实两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三交”为理论框架,促进两岸心灵契合;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做好中华文化的守护、传承和弘扬;坚持立体互嵌,引导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地区同胞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有助于强化国家统一的合法性、推动两岸社会整合与和平发展,还能对抗外部干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问题 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统一 民族复兴 两岸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