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富贵不能淫》中的“大丈夫”及其价值
1
作者 王雯雯 《中学语文》 2024年第33期102-103,共2页
《富贵不能淫》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重回课文解读舞台的中央。其中最值得研究的着力点之一,是文中所说的“大丈夫”。“大丈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中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理清“大丈夫”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明... 《富贵不能淫》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重回课文解读舞台的中央。其中最值得研究的着力点之一,是文中所说的“大丈夫”。“大丈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中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理清“大丈夫”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明确孟子心中“大丈夫”的特点,从而完善“大丈夫”的形象,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贵不能淫》 “大丈夫” 孟子
下载PDF
杜甫“大丈夫”人格刍议
2
作者 王义梅 李明亮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2期110-110,112,共2页
儒家理想人格之"大丈夫"人格乃杜甫人格魅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像杜甫一样,时时怀着忧患意识去审视一切,去勇敢承担应负的责任,杜甫的正义感和不卑不亢的品格在现代的社会也很有必要提倡。虽然现代社会经济条件较... 儒家理想人格之"大丈夫"人格乃杜甫人格魅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像杜甫一样,时时怀着忧患意识去审视一切,去勇敢承担应负的责任,杜甫的正义感和不卑不亢的品格在现代的社会也很有必要提倡。虽然现代社会经济条件较前发达,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是非不分,正义感似乎被人们所遗忘,也更不必提不卑不亢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重温这些人格魅力,让它们来弥补当代人格的缺陷,让它们来重塑当代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大丈夫”人格 忧患意识 正义感 不卑不亢
下载PDF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3
作者 陈湘瑶 《文教资料》 2015年第10期85-87,共3页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继承者,他的"大丈夫"人格内涵主要包括"居仁、立礼、由义"和"不淫、不移、不屈",其特征表现为"道性善、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和艰苦奋斗"。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思想影响深远,它是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继承者,他的"大丈夫"人格内涵主要包括"居仁、立礼、由义"和"不淫、不移、不屈",其特征表现为"道性善、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和艰苦奋斗"。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思想影响深远,它是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将"大丈夫"人格思想融入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大丈夫”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下载PDF
孟子的“大丈夫”精神与大学教师的德行修养
4
作者 黄卓颖 《文教资料》 2018年第17期107-108,共2页
儒家宗师孟子在论士的修养过程中曾提出一种"大丈夫"的精神,作为理想和典范。今考其内涵,主要包括四点:对道德理想("仁义")的坚守,"反求诸己"的修行,以教为乐的取向及"不为已甚"的作为。通过取法与借鉴这四点,可以济助当代... 儒家宗师孟子在论士的修养过程中曾提出一种"大丈夫"的精神,作为理想和典范。今考其内涵,主要包括四点:对道德理想("仁义")的坚守,"反求诸己"的修行,以教为乐的取向及"不为已甚"的作为。通过取法与借鉴这四点,可以济助当代高校教师完成其德行修养,形成"良师"风范,从而有效开展大学德育,对学生"心灵转向"和道德化改造,产生正向和良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丈夫”精神 德行 反求诸己 以教为乐
下载PDF
汉代“大丈夫”语汇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卫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大丈夫” 后汉书 三国志 日常生活 男子 汉代社会 生理学 东汉末年 两汉史 中原文化区
下载PDF
“成善之途”——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思想及其对当代人格塑造的价值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金鹏 《西部学刊》 2020年第8期23-26,共4页
孟子所希冀的理想人格在孔子"君子"理想人格内核"义"的羽翼上进一步展开,以"性善端"为基石,"大丈夫"为形象的孟子理想人格,集中了"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持志养气&qu... 孟子所希冀的理想人格在孔子"君子"理想人格内核"义"的羽翼上进一步展开,以"性善端"为基石,"大丈夫"为形象的孟子理想人格,集中了"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持志养气"等修养方法,更加形象化、具象化,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理想人格,对于当下国民的人格塑造,在激发人格主体意识、加强人的道德反思与自律、培养人的气节意志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丈夫” 孟子理想人格 人格塑造
下载PDF
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7
作者 欧晓静 虞满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3-75,79,共4页
作为孟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丈夫"理想人格不仅是传统士大夫追求的人生信念,而且在当代的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中依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的分析,可以发... 作为孟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丈夫"理想人格不仅是传统士大夫追求的人生信念,而且在当代的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中依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格、进取精神、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大丈夫” 理想人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大丈夫”理想人格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8
作者 姜俞含 赵昕仪 《哲学进展》 2022年第6期2017-2021,共5页
儒家孟子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之星。孟子的核心思想包括性善论、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在哲学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中的“大丈夫”理想人格作为切入点,... 儒家孟子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之星。孟子的核心思想包括性善论、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在哲学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中的“大丈夫”理想人格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内涵、实现途径以及弊端,探究其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及现实意义,以期为当代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丈夫”理想人格 青少年 启示
下载PDF
“大丈夫”人格对茶企业“时代新人”员工的启示
9
作者 王凡 《福建茶叶》 2020年第7期64-65,共2页
孟子以"人禽之辨"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强调人的德性"四端",重点论述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强调法先王而行王道,正人心而存仁义的"大丈夫"人格理论的培养对"时代新人"培养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借鉴。在... 孟子以"人禽之辨"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强调人的德性"四端",重点论述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强调法先王而行王道,正人心而存仁义的"大丈夫"人格理论的培养对"时代新人"培养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借鉴。在新时代,由于社会矛盾的存在,发展的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状态,出现了重利轻义、缺乏诚信的现象,"时代新人"的现时代道德人格为当前人们的人格追求提供了目标。企业文化对员工人格的塑造具有独特的价值指导作用,"大丈夫"人格理论对于增强企业文化内涵,对"时代新人"员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丈夫” 茶企业 “时代新人”
下载PDF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地方二本院校为例
10
作者 吴碧翠 《科教导刊》 2023年第8期140-142,共3页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肩负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大任,他们的成长、成才不仅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还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阶段,青年学生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进,自觉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前途命运相联...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肩负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大任,他们的成长、成才不仅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还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阶段,青年学生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进,自觉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前途命运相联系,在新征程上为时代贡献青春力量。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高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将从孟子“大丈夫”人格的概念、特征、养成方式入手,详细论述地方二本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方式,以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大丈夫”人格 理想信念教育 地方二本院校
下载PDF
论秦末汉初时期的“大丈夫”观念与功业分封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娜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74,共5页
秦末汉初时期,强调个人价值、充满强烈自我肯定的大丈夫观念,成为这一时期人们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共识。在这种角色认同下,建功立业、封王拜侯的热情高涨,功劳是个人体现价值的依据和标准,高爵厚禄是价值追求的目标和结果,这充分展现了这... 秦末汉初时期,强调个人价值、充满强烈自我肯定的大丈夫观念,成为这一时期人们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共识。在这种角色认同下,建功立业、封王拜侯的热情高涨,功劳是个人体现价值的依据和标准,高爵厚禄是价值追求的目标和结果,这充分展现了这一时期人们为提升自己社会地位而奋发进取的价值取向。汉高祖刘邦迎合了这种功业思想,因功分封,从而赢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末汉初 “大丈夫”观念 功业分封思想
原文传递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芳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3期26-29,共4页
孟子提出的理想人格的标准范型——"大丈夫"理想人格理论,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浩然之气"、"舍生取义"等丰富内涵,具有自信自尊、刚正不阿、舍生取义、杀生成仁,至大至... 孟子提出的理想人格的标准范型——"大丈夫"理想人格理论,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浩然之气"、"舍生取义"等丰富内涵,具有自信自尊、刚正不阿、舍生取义、杀生成仁,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等精神特征。"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养成则要遵循存心寡欲、持志养气、意志磨砺、反求诸己的"居仁由义"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格 “大丈夫”
下载PDF
孟子大丈夫人格的修身路径及其实践缺陷
13
作者 胡克森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大丈夫人格是孟子思想中的重要理论命题,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大丈夫人格的核心内容:一个人是否具有大丈夫人格,主要看其在“穷”和“达”两个方面的表现:达则为民谋利,穷则独善其身。孟子的修身理论只是对士... 大丈夫人格是孟子思想中的重要理论命题,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大丈夫人格的核心内容:一个人是否具有大丈夫人格,主要看其在“穷”和“达”两个方面的表现:达则为民谋利,穷则独善其身。孟子的修身理论只是对士人在穷困时期的一种道德要求,即为规避士人穷困时走向歧途。由于原始儒家对农家自耕自食理论的鄙视,使孟子的修身理论忽视了有关物质生活的需求和必要的农耕生产实践,从而使大丈夫人格的修身路径出现重大缺陷。先秦时期,孟派儒家既无法实现“达则兼善天下”的人生理想,也未能成为“独善其身”的世人楷模。但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和有关修身的理论框架为后世儒学者对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可能。东汉循吏群体的郡县治理,正是儒学士人“达则兼善天下”的成功表现;“耕学为业”即是东汉儒学隐居士人“穷则独善其身”时所选择的最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丈夫”人格 修身路径 实践缺陷
下载PDF
浅析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
14
作者 黄海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3期240-240,242,共2页
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司马迁这样写道,'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的这句言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学术界目前关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研究较少,本文拟对其进行初步... 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司马迁这样写道,'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的这句言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学术界目前关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研究较少,本文拟对其进行初步探析,从刘邦的志向与务实、善于用人的性格进行切入,旨在全面剖析'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大丈夫当如此也”
下载PDF
孟子“丈夫”成德论
15
作者 张俊相 《华夏文化》 1999年第4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大丈夫”精神 孟子 道德修养 成德 人之所以为人者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道德人格 价值取向 民族性格
下载PDF
论儒家道德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钊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45-50,共6页
论儒家道德在当代的现实价值黄钊儒家道德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主干,它由春秋末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首创,后经历代儒家学者相继整理加工、丰富发展,早已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比较严密、完整的道德体系,对我国古代各... 论儒家道德在当代的现实价值黄钊儒家道德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主干,它由春秋末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首创,后经历代儒家学者相继整理加工、丰富发展,早已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比较严密、完整的道德体系,对我国古代各民族的道德生活实践,产生过无比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道德 现实价值 道德成果 民族精神 毛泽东 经营者 道德观念 理想人格 “大丈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怎样读《孟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岂之 《湖湘论坛》 1998年第4期46-48,共3页
《孟子》一书有三万五千字,主要是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政治观,另一方面是道德观。《孟子》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政治观———儒家的伦理政治观,也叫做道德政治观。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战... 《孟子》一书有三万五千字,主要是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政治观,另一方面是道德观。《孟子》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政治观———儒家的伦理政治观,也叫做道德政治观。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期人,自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道德因素 儒家思想 仁政 民本主义 “大丈夫” 中国文化 梁惠王 伦理政治观 以民为本
下载PDF
本体·伦理·管理——孟子哲学结构新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红雷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2期40-46,共7页
孟子的哲学,如同整个儒家哲学一样,走的是人生论而不是知识论的路线.他秉承并深化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把“仁”诉之于人心,发之为人性,化之为“仁德”,用之为“仁政”,依此而逐步展开出“心性天合一”的本体论、“存心养性”的伦理论和“... 孟子的哲学,如同整个儒家哲学一样,走的是人生论而不是知识论的路线.他秉承并深化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把“仁”诉之于人心,发之为人性,化之为“仁德”,用之为“仁政”,依此而逐步展开出“心性天合一”的本体论、“存心养性”的伦理论和“仁心仁政”的管理论,构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心” 道德修养 本体论 道德规范 结构新 劳心劳力 “大丈夫” 哲学 人之心
下载PDF
儒家修身方法论及其现实价值
19
作者 王南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修身方法 儒家 道德自律 道德品质 忠恕之道 理想人格 大学之道 中庸之道 “大丈夫” 《大学》
下载PDF
爱之悲欢离合──郭沫若性爱心理分析之一
20
作者 孙玉双 宋红霞 《郭沫若学刊》 1994年第1期43-48,共6页
爱之悲欢离合──郭沫若性爱心理分析之一孙玉双,宋红霞在婚后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中,郭沫若对安娜的操心是始终报有同情之心的。婚后,安娜成为一名典型的家庭主妇,在家里承担着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角色,在丈夫和孩子之间尽着性爱和母爱... 爱之悲欢离合──郭沫若性爱心理分析之一孙玉双,宋红霞在婚后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中,郭沫若对安娜的操心是始终报有同情之心的。婚后,安娜成为一名典型的家庭主妇,在家里承担着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角色,在丈夫和孩子之间尽着性爱和母爱的双重责任与义务。纵然郭沫若可以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性爱心理 “大丈夫” “七七”事变 哀的美顿书 文学事业 爱情 责任与义务 性别角色 三部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