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瞿秋白革命视角下的鲁迅杂感写作——兼论文艺战线中“大众”书写的纲领性变化
1
作者 王子尧 朱燕彤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从瞿秋白的革命视角出发,指出鲁迅杂感的价值在思想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革命军马前卒”与“青年叛徒的领袖”还原出鲁迅这位“横站的同路人”的形象,并“引导同志和朋友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鲁迅及其杂文”。同...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从瞿秋白的革命视角出发,指出鲁迅杂感的价值在思想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革命军马前卒”与“青年叛徒的领袖”还原出鲁迅这位“横站的同路人”的形象,并“引导同志和朋友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鲁迅及其杂文”。同怀相交,瞿秋白与鲁迅有着身世的感应与身份的交叠,二者观念互缘,杂感的文学性书写打通了大众与文艺的膈膜,使得瞿秋白“改造世界的火焰”熊熊燃烧,也促成其行动的和鸣。在文艺战线的历史坐标中,二人的文学主张与实践所反映的大众性成为大众文艺的理论原点,“大众”书写的纲领性在发展中不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鲁迅 杂感写作 “大众”书写
下载PDF
从“小众”到“大众”:当代审美泛化视域下接受主体的位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士军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117-120,共4页
“审美泛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是对当下现实的审美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对人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深远,宣告了传统精英主义艺术审美的终结。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应对,以理性分析的态度去剖析... “审美泛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是对当下现实的审美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对人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深远,宣告了传统精英主义艺术审美的终结。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应对,以理性分析的态度去剖析“审美泛化”现象,让文学艺术真正实现在物质文明水平日益提高时代的“审美救赎”功能,以实现“审美生存”与“诗意栖居”为终极目标,共同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众” “大众” 审美泛化
下载PDF
莫让“大众”变“从众”
3
作者 杨亚青 宋薇 《记者摇篮》 2003年第3期20-20,共1页
一、在理论上认清“大众”与“从众”的本质区别。“大众”文化是与市民社会都市化、商品化和技术化的发展互为表里的,它在受众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是一种以商品性作为前提、以技术性作为媒介、以娱乐性作为中心的新兴艺术类型。“大众”... 一、在理论上认清“大众”与“从众”的本质区别。“大众”文化是与市民社会都市化、商品化和技术化的发展互为表里的,它在受众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是一种以商品性作为前提、以技术性作为媒介、以娱乐性作为中心的新兴艺术类型。“大众”文化的问世,意味着人类的文化审美观念在边界上有了极大的拓展,它使文化融入了生活性,直接的进入到现实生活进行交换。从文化扩大的层面上看,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从众”现象 媒体
下载PDF
“工农兵文学”思潮:“大众”意识形态的确立与播撒
4
作者 赵卫东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3期56-58,共3页
五四以后,“大众”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过程,是两种权力交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权力源自中国共产党的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等早期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拿来了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史观,结合中国... 五四以后,“大众”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过程,是两种权力交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权力源自中国共产党的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等早期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拿来了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史观,结合中国的阶级现实和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出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革命的不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文学”思潮 “大众”意识形态 文艺大众 文学模式 文学思想
下载PDF
隐匿的“大众”:从《狮子吼》看晚清知识分子的启蒙困境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兵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启蒙,无疑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主题。对于启蒙这个主题来说,知识分子理所当然是其主角。然而近代中国的启蒙从一开始便是一种困境,晚清知识分子也便在这种困境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里涉及启蒙者的高姿态与"大众"... 启蒙,无疑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主题。对于启蒙这个主题来说,知识分子理所当然是其主角。然而近代中国的启蒙从一开始便是一种困境,晚清知识分子也便在这种困境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里涉及启蒙者的高姿态与"大众"的冷漠、觉醒与规训的两难以及"启蒙"与"革命"的纠缠等一系列问题。该文试图以《狮子吼》这篇小说为切入点,来观察、读解晚清知识分子的启蒙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大众” “自由” “革命”
下载PDF
为“大众”做的公共休闲产品——以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为例
6
作者 黎慧 《文化产业》 2018年第17期1-4,共4页
随着国家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批复,旅游休闲区这一名称的建立正式提上日程。旅游休闲区源于美国,位于大都市近郊,目标是关注生态与公众休闲间的平衡,满足公众近、中程日常休闲的需求。但中国传统的旅游规划,重'旅游'而轻&#... 随着国家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批复,旅游休闲区这一名称的建立正式提上日程。旅游休闲区源于美国,位于大都市近郊,目标是关注生态与公众休闲间的平衡,满足公众近、中程日常休闲的需求。但中国传统的旅游规划,重'旅游'而轻'休闲',重'经济'而轻'公众'。新时期,建设旅游休闲区,需要从传统旅游产品、服务设施着手,采用公共休闲的形式,形成可以落地的公共休闲产品,并指引类似旅游休闲区域的建设,为'大众'做的公共休闲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休闲 “大众” 休闲产品 旅游休闲区 巢湖
下载PDF
从“朦胧诗论争”看“精英”与“大众”的话语分歧
7
作者 王静斯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20世纪80年代是论争的年代,至今为止,"80年代"所彰显出来的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信念的坚守,对于公共事务的执着仍然久久镌刻于知识分子的内心并成为了只可想象而不可重临的"乌托邦"。"朦胧诗论争"作为新... 20世纪80年代是论争的年代,至今为止,"80年代"所彰显出来的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信念的坚守,对于公共事务的执着仍然久久镌刻于知识分子的内心并成为了只可想象而不可重临的"乌托邦"。"朦胧诗论争"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持久而尖锐的一次论争,其论争的批评方式一直潜隐于后来的批评格局中。目前,文学界存在着"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疏离的窘境,因此从"朦胧诗论争"这一角度入手,分析"朦胧诗论争"的某些特点如何影响"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论争 “精英话语” “大众话语”
下载PDF
保罗·维尔诺“大众知性”观的理论辨析
8
作者 陈胜云 刘海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保罗·维尔诺在后福特制生产语境中阐释的“大众知性”特指后福特制时代以大众语言交流与一般性思维能力为核心要素形成的主体间性。“大众知性”的提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的阐释框架,在商品价值形成上对生产范式提出了... 保罗·维尔诺在后福特制生产语境中阐释的“大众知性”特指后福特制时代以大众语言交流与一般性思维能力为核心要素形成的主体间性。“大众知性”的提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的阐释框架,在商品价值形成上对生产范式提出了理论挑战。“大众知性”是在既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的主体性建构形式,它使劳动者能够在“敞开”的主体性空间进行生产,却无法使劳动者真正摆脱资本的权力支配。“大众知性”为我们探索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主体性建构空间提供了新视角,这是“大众知性”面向当代的理论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维尔诺 “大众知性” 语言交流 思维能力 生产范式
下载PDF
从“民间”到“大众”:冯小刚电影叙事研究
9
作者 邹欣星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4,共7页
冯小刚电影凭借以"快感实现"和"俗"为审美旨趣的影像"民间"叙事,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创造了长胜不败的票房神话。他通过"民间"主题的选择、"民间"语言的妙用、"民间"审美的实... 冯小刚电影凭借以"快感实现"和"俗"为审美旨趣的影像"民间"叙事,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创造了长胜不败的票房神话。他通过"民间"主题的选择、"民间"语言的妙用、"民间"审美的实现,想象性地再现了当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万千气象。但是这种"民间"叙事与传统民间叙事已大相径庭,它虽承续了某些传统民间文化的审美精神,可更多的是体现了某种正在兴起的消费社会大众审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大众” 冯小刚电影叙事
原文传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量化评价研究——以2017的10项双创政策情报为例 被引量:93
10
作者 张永安 郄海拓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8-164,186,共8页
[目的/意义]双创政策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建立了双创PMC指数模型,通过10项一级指标和44项二级指标实现双创政策的量化评价,然后以双创PMC曲面图反应待评价政策的... [目的/意义]双创政策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建立了双创PMC指数模型,通过10项一级指标和44项二级指标实现双创政策的量化评价,然后以双创PMC曲面图反应待评价政策的得分情况。[结果/结论]通过基于10项双创政策情报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国家级双创政策优于部委政策,后者又优于地区双创政策,根据双创PMC指数或凹陷指数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政策提升路径,为双创政策立改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政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PMC 政策评价 政策量化 指数模型
下载PDF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糜莉 余乐 +2 位作者 吴文浩 姜宗庆 徐燕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高职院校都十分关注创业教育。目前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重点研究问题。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大学生教育体系进行了研...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高职院校都十分关注创业教育。目前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重点研究问题。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大学生教育体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教学体系,满足国家与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高职院校 教育体系
下载PDF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大学生创业路径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克非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2,共4页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大学生就业率很不理想,而国务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学生创新创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基于大学生创业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选择,可通过加强大...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大学生就业率很不理想,而国务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学生创新创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基于大学生创业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选择,可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作为创业载体、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带来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多途径增强创业实践能力等措施,不断拓展大学生创业渠道,全面推进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下载PDF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2-96,共5页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但依然受到创业政策不健全、人才培养不系统、社会支持不充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为大学生构建创业支持体系已成为当前"双创"工作中亟待解决...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但依然受到创业政策不健全、人才培养不系统、社会支持不充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为大学生构建创业支持体系已成为当前"双创"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和大学生是构成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高校教育功能、整合社会资源、挖掘人文情感支持资源、拓展朋辈互助渠道是健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学生 创业支持体系
下载PDF
政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效果评估与提升对策——基于H省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温美荣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63,共6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创业活动属市场行为,但推进创新创业活动则是政府责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公共政策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功能,通过作用于那些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要素,激发其各自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创业活动属市场行为,但推进创新创业活动则是政府责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公共政策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功能,通过作用于那些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要素,激发其各自活力,并使其有效衔接、融合、协同,从而催化创新创业活动的发生,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速度、规模和效果。调研发现,H省推进创新创业的系列公共政策组合拳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在政策宣传和引导、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和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若干突出问题,致使政策效果仍不理想,亟待通过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予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公共政策 政府责任
下载PDF
“大众”概念在当代的认识与反思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杨修志 乔明宇 《汉字文化》 2019年第22期148-149,共2页
"大众"是近代到当代社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近现代西方学者对大众更多表现为一种忧虑和贬抑的态度,尽管这种态度有时候是隐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大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 “大众”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敏 刘翠凤 《黑龙江科学》 2018年第3期38-39,共2页
在我国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新时期,结合当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形势和发展现状,对多个教育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善对策。
关键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 影响因素 改善对策
下载PDF
“大众创业”背景下基于全程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翠英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28,共3页
大学生是创业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创业教育,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解决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主线,按照大学生对创业认识... 大学生是创业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创业教育,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解决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主线,按照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与实施的不同阶段,即未知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开展"全程化"的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针对性与目的性更强,也更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创业” 全程化 大学生 创业教育
下载PDF
“大众形象”:当代小说研究的一种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永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5期176-181,共6页
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来看,每一个文学潮流代表性的作品中都存在着生动而丰富的"大众形象",然而以"大众形象"为视角的小说研究却少之又少。"大众形象"虽在不同时代语境的小说作品中体现出相异的... 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来看,每一个文学潮流代表性的作品中都存在着生动而丰富的"大众形象",然而以"大众形象"为视角的小说研究却少之又少。"大众形象"虽在不同时代语境的小说作品中体现出相异的涵义,但他们具有匿名性、静态性、文化逼真性等共同的特质。在文学作品中,"大众形象"主要以文本难点或者文本"顽症"的曲折方式来协助完成文本主题意义的建构,这首先在于"大众形象"身上交织着复杂的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意识。同时,"大众形象"在事件冲突所支撑起的意义场域具有一种驳杂的动态性,这也是构成"难点"与"顽症"的重要原因。"大众形象"不仅丰富地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力量的相互交叠、重合、对抗以及妥协,而且还如滤镜般折射了作家审视和反思历史现实的价值立场与基本态度,成为解读转型社会特征的另一种独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形象” 文本“顽症” 现代社会转型
下载PDF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辅导员创业教育角色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茜 《中国市场》 2017年第1期228-229,231,共3页
研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对创业及创业教育认识的现状,并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创业教育中辅导员的困境和作用,并提出改善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困境的对策,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辅导员 大学生创业
下载PDF
一九二七至一九四五年中共在文艺领域的“大众”概念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逸鸣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22年第2期90-100,共11页
1927~1945年中共在文艺领域的“大众”概念建构,为中共文艺话语体系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左翼文艺运动中,文艺家们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讨论,探索构建“大众”概念。但这种“大众”概念内涵存在脱离工农大众、远离中共领导的... 1927~1945年中共在文艺领域的“大众”概念建构,为中共文艺话语体系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左翼文艺运动中,文艺家们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讨论,探索构建“大众”概念。但这种“大众”概念内涵存在脱离工农大众、远离中共领导的工农革命实际的问题。上海左翼文艺家停留在纸面上的“文艺大众化”设想,却在苏区文艺运动中得到了真正践行,苏区的“大众”概念建构扎根于工农革命。但苏区也存在缺少专业的文艺家的困境。在1937~1945年的延安文艺运动中,中共根据全民族抗战的新形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了新的“大众”概念,促成了文艺及文艺家与工农大众前所未有的结合。文艺战线上“大众”概念的建构历程,折射出中共建构文艺话语体系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文艺领域 “大众”概念 文艺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