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大旨谈情”说 被引量:1
1
作者 伏漫戈 蒋鹏举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2期54-57,共4页
"大旨谈情"说为《红楼梦》主题研究的观点之一,此说符合文本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大旨谈情"说的产生一方面受"缘情"说与崇尚真情的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批评者借助作品,宣泄其在现实中受到压抑... "大旨谈情"说为《红楼梦》主题研究的观点之一,此说符合文本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大旨谈情"说的产生一方面受"缘情"说与崇尚真情的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批评者借助作品,宣泄其在现实中受到压抑的情感有关。"大旨谈情"说经久不衰,说明文学接受虽然具有个体差异性,但是差异之中又存在共性。同时,"大旨谈情"说,也存在流于浮泛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旨谈情” 主情思潮 情感宣泄 文学接受
下载PDF
从创作主旨到修辞策略:《红楼梦》“大旨谈情”叙事在狭邪小说中的拟仿
2
作者 许建中 仇昉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104,共14页
《红楼梦》"大旨谈情"叙事作为写情文学的典范,备受晚清狭邪小说的推崇。但狭邪小说对此的仿拟,摹形遗神,离析出其中丰厚的哲思蕴理和深层思索,将世俗欲望、想象植入其中,更多地表现为面对人生苦难时的逋逃、现实失落中的心... 《红楼梦》"大旨谈情"叙事作为写情文学的典范,备受晚清狭邪小说的推崇。但狭邪小说对此的仿拟,摹形遗神,离析出其中丰厚的哲思蕴理和深层思索,将世俗欲望、想象植入其中,更多地表现为面对人生苦难时的逋逃、现实失落中的心理补偿,因此,意完神足的书写本体逐渐演变成浮文虚饰的修辞策略。造成这种转换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活和时代文化氛围的急剧变化与作家个体对待这种变化的认知差异,以及立足于传统文化立场的应对失措。从"大旨谈情"叙事的角度对此作出较为具体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红楼梦》在晚清狭邪小说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更为完整、准确地把握狭邪小说的内在特质,而且对于狭邪小说作家群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亦可有更为透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旨谈情” 红楼梦 狭邪小说 创作主旨 修辞策略
原文传递
《红楼梦》发微——以儒家文化为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斌斌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2期1-22,共22页
《红楼梦》的作者出生于诗礼簪缨之族,深受儒学传统(仁礼、性理两支)的浸润。小说中习为常见、平平道来的规矩、风度、见识往往都有着深刻、厚重的儒学背景。运用儒学的维度可以分析出其中更丰富的文化意涵与学理性渊源。此外,在贾、宁... 《红楼梦》的作者出生于诗礼簪缨之族,深受儒学传统(仁礼、性理两支)的浸润。小说中习为常见、平平道来的规矩、风度、见识往往都有着深刻、厚重的儒学背景。运用儒学的维度可以分析出其中更丰富的文化意涵与学理性渊源。此外,在贾、宁二府衰亡史的建构上,作者还借鉴了“以敬、怠为衰亡之几”的儒家历史哲学。“贾敬”、“宁府”的名号即包含了此层寓意,故有“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之说。儒学的分析不仅可以用于文本本身,还可用于作者,并通过对作者知解认识、心灵体验的分析来达到对文本主旨两歧性(“大旨谈情”与“色空”)的更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儒学 礼仪 性理 贾敬 宁府 “大旨谈情” “色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