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三大都市圈竞争力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新望 刘奇洪 《中国国情国力》 CSSCI 2002年第7期4-7,共4页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圈(带)"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戈氏认为,大都市圈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标准有五: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圈(带)"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戈氏认为,大都市圈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标准有五: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地区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都市区之间没有间隔,且联系密切;4.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总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都市圈” 京津唐都市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竞争力
下载PDF
建立联动机制 打造“大都市圈”
2
作者 谢朝华 《北京观察》 2010年第6期47-47,共1页
致公党北京市委多年以来一直十分关注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专门做了题为《关于科学调控首都人口和城市规模,建立大水源涵养圈和大资源供给圈的建议》的党派大会发言。我们认为,北京市现有人口和资源... 致公党北京市委多年以来一直十分关注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专门做了题为《关于科学调控首都人口和城市规模,建立大水源涵养圈和大资源供给圈的建议》的党派大会发言。我们认为,北京市现有人口和资源支撑已经不相匹配,就是说现有的资源已经很难支撑现有的人口需求。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圈” 第五次人口普查 人口资源 北京市 环境发展 城市规模 科学调控 资源供给
原文传递
国外大都市圈交通模式的启示
3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07年第8期29-31,共3页
依据"大都市圈"的概念,除我国长三角都市圈外,世界上还有五大城市群达到都市圈的规模,即纽约大都市圈、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东京大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伦敦大都市圈。
关键词 “大都市圈” 交通模式 国外 东京大都市圈 大城市群 长三角 纽约 北美
下载PDF
都市圈成长的烦恼
4
作者 刘梦羽 《中国报道》 2012年第11期64-66,共3页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大都市圈”的概念,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按照这一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都市圈的规模。它们分别是...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大都市圈”的概念,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按照这一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都市圈的规模。它们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其中两个分布在北美洲,两个分布在欧洲,两个分布在亚洲。后来居上的中国长三角地区占得一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圈” 城市群发展 烦恼 成长 空间组织形式 长三角城市群 人口规模 太平洋沿岸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博物馆群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萧洽龙 《中国博物馆》 2008年第2期30-34,共5页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圈”的概念,其大意是: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沿主要交通干线,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并和周围一些中小城镇组成城市集团,大中小城市连绵不断,...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圈”的概念,其大意是: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沿主要交通干线,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并和周围一些中小城镇组成城市集团,大中小城市连绵不断,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带。按其标准,中国现在出现了三大都市圈——(北)京(天)津唐(山)、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圈” 珠江三角洲 博物馆 中心城市 长江三角洲 地理学家 城市功能 交通干线
下载PDF
环渤海经济圈可以更美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庆 《中国国情国力》 CSSCI 2006年第12期49-51,共3页
本文分析和论述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以“大都市圈”理论为基础.指出加快京津核心龙头地区形成是环渤海经济堂腾飞的标志和关键.而“龙头”不强正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不快的主要原... 本文分析和论述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以“大都市圈”理论为基础.指出加快京津核心龙头地区形成是环渤海经济堂腾飞的标志和关键.而“龙头”不强正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要充分发挥天津的特殊作用。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建设的思路。使环渤海经济圈更加绚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大都市圈” 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圈建设 京津
下载PDF
对天津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牛征 《经济论坛》 2005年第22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20世纪下半叶 北京 天津 大都市 “大都市圈” 市场经济国家 珠三角 长三角 特曼
下载PDF
长三角打造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8
作者 宸星 《今日上海》 2003年第10期7-11,共5页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大都市圈” 城市经济 区域经济 区位优势 城市合作 经济合作 旅游经济 城市群
原文传递
综合信息
9
《安徽农村金融》 2006年第3期88-89,共2页
【分析研究-综合】推动“中部崛起”要实施“大都市圈”战略:一是要大都市圈化有利于建立最有效的支撑产业群成长的区域空间结构。中部崛起应抓住机遇促进武汉、郑州-洛阳-开封、芜湖-合肥-安庆、长沙-株洲-湘潭、南昌-九江-景德镇、太... 【分析研究-综合】推动“中部崛起”要实施“大都市圈”战略:一是要大都市圈化有利于建立最有效的支撑产业群成长的区域空间结构。中部崛起应抓住机遇促进武汉、郑州-洛阳-开封、芜湖-合肥-安庆、长沙-株洲-湘潭、南昌-九江-景德镇、太原-忻州-朔州-大同等几大联合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以此来促进中部的崛起。二是要加强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城市经济网络是城市之间从事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空间分布与要素组合的框架结构。依托城市经济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联系把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及地区组织变成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功能各异、分工合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此外,中央政府还应建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为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的建立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信息 “大都市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 中部崛起 经济网络 宏观调控机制 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