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1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长城抗战期间的国联外交与“天羽声明”
1
作者 侯中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5,共12页
当国联讨论李顿报告书时,日本军队扩大侵略,跨过长城,染指华北。中国驻国联代表团为了促使国民政府下定抵抗的决心,曾一度坚持集体辞职。中国军队虽沿长城一线进行了抵抗,但限于自身的军事实力,又缺少抵抗的意志,最终妥协签订了《塘沽... 当国联讨论李顿报告书时,日本军队扩大侵略,跨过长城,染指华北。中国驻国联代表团为了促使国民政府下定抵抗的决心,曾一度坚持集体辞职。中国军队虽沿长城一线进行了抵抗,但限于自身的军事实力,又缺少抵抗的意志,最终妥协签订了《塘沽协定》。国联最终通过决议,不承认伪满,要求日本恢复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状态,日本随之宣布退出国联。顾维钧等与各国交涉,要求遵守国联决议,不承认伪满,并同时对华提供经济援助。日本为了阻遏各国援华,并宣示其对中国的野心,发布了“天羽声明”,挑战《九国公约》。“天羽声明”进一步激起国际舆论的反感,在英美等国的反对下成为一幕闹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抗战 国联外交 “天羽声明”
下载PDF
圣俗之间:壮族布偏“天曲”音乐生成与身份呈现
2
作者 邱晨 《歌海》 2024年第3期21-28,89,共9页
布偏是居住在防城峒中的壮族支系之一,布偏人持天琴弹奏的乐曲谓为“天曲”。将乐曲还原至行为发生的语境中,探讨音乐生成模式,根据不同音乐行为背后呈现出的象征意义,阐释布偏“天曲”在由圣入俗的空间转换过程中,存在依附于信仰仪式... 布偏是居住在防城峒中的壮族支系之一,布偏人持天琴弹奏的乐曲谓为“天曲”。将乐曲还原至行为发生的语境中,探讨音乐生成模式,根据不同音乐行为背后呈现出的象征意义,阐释布偏“天曲”在由圣入俗的空间转换过程中,存在依附于信仰仪式的娱乐行为,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双重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偏“天曲” 音乐生成 文化身份 壮族
下载PDF
晚清“公使驻京”问题与中西关系的重塑——以“天朝”体制的通商观念为视域的考察
3
作者 高亚西 霍维洮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200,共13页
自康熙开放海禁以来,清朝便设计一套以自己为主导地位的“贡市分流”的通商模式。既以通商的方式羁縻西洋诸国维护东南沿海的稳定,又能在互市的方式下植入柔远外夷的“天朝”观念。然而随着西方殖民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贸易市场的扩... 自康熙开放海禁以来,清朝便设计一套以自己为主导地位的“贡市分流”的通商模式。既以通商的方式羁縻西洋诸国维护东南沿海的稳定,又能在互市的方式下植入柔远外夷的“天朝”观念。然而随着西方殖民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贸易市场的扩张,清朝的通商模式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乾隆末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提出的使臣驻京请求成为推翻这一模式的起点,虽然清朝在此期间竭尽全力弥缝这一通商体制以维持“天朝上国”的体统,但最终在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军事暴力的冲击下,通商模式的羁縻策略宣告破产。清朝通商策略的破灭并不意味着“天朝”体制的完全崩溃,却是中西关系重塑的起点。故此,公使驻京首先打破的是清朝设置的贸易牢笼,而此牢笼也是清朝防堵西洋诸国冲击、毁灭天下共主的防线,进而动摇甚至摧毁系统性的华夷秩序观念。所以防线的突破也就使得清朝以互市通商定义的西洋“藩国”关系,演变成“与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使驻京 “天朝”体制 通商 中西关系
下载PDF
浅析“天”语义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现出的隐喻思维
4
作者 张靖晖 朱恒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又孕育一个民族的语言。“天”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最初是指“人的头顶”,因其神秘性、权威性、至高无上性,先秦的统治者和哲学家给“天”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天...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又孕育一个民族的语言。“天”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最初是指“人的头顶”,因其神秘性、权威性、至高无上性,先秦的统治者和哲学家给“天”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天”所在的位置高,隐喻出“至高无上”;现实环境中风雨雷电等自然气象也使“天”有了“自然界”的含义,经过哲学家们的改造就隐喻出了自然的运行变化规律,以此用“天”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 隐喻 认知 中国哲学
下载PDF
基于“天—空—地”协同观测的西宁市南川东路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王志超 赵健赟 +4 位作者 温兰冲 高崇越 姜传礼 赵利江 韩国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5,共13页
[目的]明确降雨对西宁市浅层滑坡失稳的影响,为该市降雨型浅层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H7滑坡为例,采用“天—空—地”协同观测技术对滑坡体进行观测调查,基于流固耦合原理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进... [目的]明确降雨对西宁市浅层滑坡失稳的影响,为该市降雨型浅层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H7滑坡为例,采用“天—空—地”协同观测技术对滑坡体进行观测调查,基于流固耦合原理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进行水力耦合数值模拟,得出降雨作用下斜坡的孔隙水压力、应力、位移演化及塑性区分布,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不同降雨时长下斜坡安全系数。[结果]①南川东路H7滑坡整体形态呈长条状,为“牵引—推移”式滑坡,运动模式表现为坡脚失稳牵引、中部变形滑移及顶部失稳推移。②雨水入渗引发斜坡土体饱和度上升、基质吸力消散、有效应力降低、抗剪强度衰弱,导致斜坡的下滑力增大、抗滑力减小,诱使南川东路滑坡稳定性持续下降。③模拟降雨72 h后,在浅层土体内形成接近贯穿的圆弧形塑性滑动面,斜坡的安全系数从1.17降至1.01,处于“暂时稳定—变形”的欠稳定状态。水平位移在坡脚处最大,为6.89 cm;竖向位移在坡体上部最大,为5.98 cm。[结论]①“天—空—地”协同观测技术可有效支撑滑坡灾害的调查与评估,有限元水力耦合数值模拟对降雨型滑坡稳定性研究适用性强、效果较好。②南川东路H7滑坡在高强度持续降雨下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威胁道路、建筑及居民安全,需重视潜在滑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地”协同观测 降雨型浅层滑坡 失稳机制 数值模拟 变形特征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要素“天-空-地-水”立体观测体系建设探讨
6
作者 刘超群 扶卿华 《中国水利》 2024年第9期56-60,共5页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复杂水情及严峻水安全问题,分析当前大湾区水安全观测主要依赖传统观测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高精度传感器、5G、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要素“天-空-地-水”立体观测体系,实...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复杂水情及严峻水安全问题,分析当前大湾区水安全观测主要依赖传统观测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高精度传感器、5G、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要素“天-空-地-水”立体观测体系,实现对水安全要素的全覆盖、多尺度、高精度、智能化立体观测,为大湾区推进水治理、保障水安全、实现水利现代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水安全要素 “天-空-地-水”立体观测 水安全保障
下载PDF
论墨子“天志”思想的二重性及其价值指向
7
作者 赵峰常 《文教资料》 2024年第6期42-45,共4页
墨家学说是以“天志”为总纲构建起来的思想体系。“天志”思想具有“兼爱”与“义”的二重性,是“兼爱”与“义”的辩证统一体。“兼爱”是“义”之先导、源泉和动力:“义”是“兼爱”的内在要求、必然归宿和具体体现。墨家“天志”思... 墨家学说是以“天志”为总纲构建起来的思想体系。“天志”思想具有“兼爱”与“义”的二重性,是“兼爱”与“义”的辩证统一体。“兼爱”是“义”之先导、源泉和动力:“义”是“兼爱”的内在要求、必然归宿和具体体现。墨家“天志”思想及其二重性,不仅仅饱含人民立场、“兼爱”与“义”利天下的价值指向,更重要的是,这一思想培育了科学的逻辑思维与理性精神。通过对墨子天志思想二重性及其价值指向的概要剖析,有助于获取对墨家高超智慧及其价值的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天志”思想 二重性 价值指向
下载PDF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天地图·泉州”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涂晓扬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5期139-140,143,146,共4页
微信小程序具有开发简便、操作灵活、使用快捷等特点。为满足社会公众对地图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基于微信小程序对“天地图·泉州”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微信小程序开发设计的技术框架,介绍了各类资源展示、专题数据展示、查询定位... 微信小程序具有开发简便、操作灵活、使用快捷等特点。为满足社会公众对地图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基于微信小程序对“天地图·泉州”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微信小程序开发设计的技术框架,介绍了各类资源展示、专题数据展示、查询定位、用户反馈、统计数据优化等功能模块,明确了基于微信小程序服务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实现路径,通过对技术路线的研究,为相关地图服务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小程序 地理信息 “天地图·泉州” 设计
下载PDF
基于“取类比象”小解“天”穴主治规律与临床应用特点
9
作者 胡方竹 吴日辉 +4 位作者 何迎禧 梁依琳 徐晓隽 段传 潘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经络腧穴学》中有十六个名称中含有“天”字的穴位,将其称为十六“天穴”。笔者基于取类比象的中医哲学思维,对十六“天穴”进行穴位的定位分析、主治规律的归纳。通过汉字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建筑、地理、养生、儒释道等各... 《经络腧穴学》中有十六个名称中含有“天”字的穴位,将其称为十六“天穴”。笔者基于取类比象的中医哲学思维,对十六“天穴”进行穴位的定位分析、主治规律的归纳。通过汉字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建筑、地理、养生、儒释道等各领域的文化现象来解读“天穴”及其特性,在充分挖掘“天穴”含义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十六“天穴”的内在联系、临床运用,同时也拓展了对腧穴的理解,提供新的角度去解读经络腧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穴 取类比象 主治规律 临床运用
下载PDF
鹰潭一次雷暴大风“天衍”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10
作者 刘强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文章利用MICAPS天气图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天衍”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图、统计方法、回波图像、回波廓线等分析方法,对2024-03-25鹰潭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25”鹰潭雷暴大风天气过程是由500 hPa高空槽... 文章利用MICAPS天气图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天衍”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图、统计方法、回波图像、回波廓线等分析方法,对2024-03-25鹰潭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25”鹰潭雷暴大风天气过程是由500 hPa高空槽、850 hPa切变线、850hPa急流及地面冷锋共同作用造成的;强对流回波在地面冷锋东移南压的过程中被触发,并沿着地面冷锋的移动方向移动;飑线形强对流回波造成鹰潭出现大片雷暴大风,由于回波移动较快,影响时间短,此次过程未造成鹰潭出现强降水。这次过程提示在预警预报中要时刻紧盯上游实况及对流回波移向,为雷暴大风天气的预报预警增加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潭 雷暴大风 “天衍”雷达拼图产品 回波特征
下载PDF
北京市建材信息化管理“天眼”系统建设思考
11
作者 郭绍刚 陈丹丹 +1 位作者 张雅芬 刘洪波 《混凝土世界》 2024年第9期76-78,共3页
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是建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依托统一编码体系,将建材采购、存储、使用等全流程要素进行信息化整合,形成建材信息化管理的“天眼”系统,能够促进市场透明与智慧监管,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本文对北京... 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是建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依托统一编码体系,将建材采购、存储、使用等全流程要素进行信息化整合,形成建材信息化管理的“天眼”系统,能够促进市场透明与智慧监管,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本文对北京市建设“天眼”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针对采购与供应信息不匹配、虚假质量证明文件等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平台、强化质量监管、推动部门互联互通的措施;通过数据共享,提升行业透明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链协同创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应重视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开放共享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实现建材信息化管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材料 信息化 数字化 “天眼”系统
下载PDF
热带气旋“天鸽”与“山竹”大气风场过程变化及结构对比分析
12
作者 余泳杰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3期592-601,共10页
本研究利用香港天文台发布的热带气旋数据库、香港各站点气象数据、多普勒雷达回波图像、天气雷达回波图像以及日本气象厅向日葵八号卫星的红外线卫星图片等资料,对严重影响华南沿岸的热带气旋“天鸽”和“山竹”的大气风场过程变化进... 本研究利用香港天文台发布的热带气旋数据库、香港各站点气象数据、多普勒雷达回波图像、天气雷达回波图像以及日本气象厅向日葵八号卫星的红外线卫星图片等资料,对严重影响华南沿岸的热带气旋“天鸽”和“山竹”的大气风场过程变化进行对比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天鸽”环流紧密且能量集中,对大气风场影响范围相对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风速极大值较大;“山竹”环流广阔,登陆菲律宾东北部后,核心对流能量分散至气旋距离中心100~150公里,对大气风场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风速极大值相对较小。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山竹”在远洋已经发展成熟,并经过眼壁置换中心环流扩大;而“天鸽”以较低强度进入南海发展时间空间受限,但因其靠近珠三角前并未登录减弱,核心区得到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天鸽”和“山竹” 大气风场 过程变化 气旋结构
下载PDF
畏天命 敬鬼神──论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诸葛忆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6,共6页
畏天命敬鬼神──论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诸葛忆兵天地、祖光、鬼神的崇拜和信仰,构成华夏先民宗教生活的主体,进而演为某些基本的哲学范畴。承天之佑、先祖有灵、鬼神赐福,是先民宗教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他们生存价值之依据。... 畏天命敬鬼神──论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诸葛忆兵天地、祖光、鬼神的崇拜和信仰,构成华夏先民宗教生活的主体,进而演为某些基本的哲学范畴。承天之佑、先祖有灵、鬼神赐福,是先民宗教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他们生存价值之依据。这种先古宗教观,形成于生产力低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 “天命”论 鬼神观 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 鬼神信仰 鬼神崇拜 “民本”思想 命观
下载PDF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纪传体史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政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3-47,共5页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纪传体史书发展的影响朱政惠纪传体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关于纪传体的产生和发展,史学工作者颇多研究,一般都从历史背景、社会功能、技术手段等方面,剖析其所以产生和所以成为历代史家欢迎的原因。...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纪传体史书发展的影响朱政惠纪传体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关于纪传体的产生和发展,史学工作者颇多研究,一般都从历史背景、社会功能、技术手段等方面,剖析其所以产生和所以成为历代史家欢迎的原因。以《史记》为例,有论者谓:“这与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思想 纪传体 司马迁 “天 “人” 人感应 西方史学 《史记》 《新五代史》 血缘关系
下载PDF
试论伦理意义的“天人合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华 《学海》 1997年第3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天人合一”的理想 伦理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 “天 人关系 董仲舒 人文精神 道德实践 先秦时代 两汉时代
下载PDF
果真是“拯救全人类灭亡的金丹灵药”吗?——评季羡林先生的“天人合一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锐 《学海》 1998年第3期74-80,共7页
季羡林先生作为东方文化的专家,中国文化的权威,他有两大著名文化思想。一是“文化取代论”,即,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天人合一论”,即,认为“天人合一... 季羡林先生作为东方文化的专家,中国文化的权威,他有两大著名文化思想。一是“文化取代论”,即,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天人合一论”,即,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思想的特点和精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论” “天人合一”思想 季羡林 思维方式 思维模式 人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 分析哲学 “天 东方文化
下载PDF
董仲舒“天”论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媛媛 《华夏文化》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天”作为董仲舒哲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历来受到学者关注。董氏的“天”包含自然之天、宗教之天和道德之天,既相互矛盾,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董仲舒在“天”的基础上又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深远,是儒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 “天”作为董仲舒哲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历来受到学者关注。董氏的“天”包含自然之天、宗教之天和道德之天,既相互矛盾,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董仲舒在“天”的基础上又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深远,是儒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对董氏的“天”论加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思想体系和理论特色,对于把握整个汉代思想与社会状况也有重要的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 董仲舒 “天人感应” 哲学思想 自然之 道德之 宗教之 有机整体
下载PDF
谭嗣同对儒家“天道—人伦”秩序的重塑——基督教对谭嗣同《仁学》“天”概念的建构意义
18
作者 张晓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4,共6页
中国传统儒、道"天"概念或为自然之天、人格之天,或为义理之天;谭嗣同受基督教之"天"(上帝)及神伦观念的影响,改造了传统"天"概念,将其作为阐发《仁学》平等观的形上根据;并效法基督教"神道-人伦&qu... 中国传统儒、道"天"概念或为自然之天、人格之天,或为义理之天;谭嗣同受基督教之"天"(上帝)及神伦观念的影响,改造了传统"天"概念,将其作为阐发《仁学》平等观的形上根据;并效法基督教"神道-人伦"理路,提出"天统"、"称天"说,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和传统纲常名教,以平等理念重塑儒家"天道—人伦"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仁学》 基督教 “天”(上帝) “天伦”(神伦)
下载PDF
“天籁”、“天乐”——《庄子》论文艺鉴赏的最高标准
19
作者 褚春元 《天府新论》 2007年第1期151-153,共3页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在他及其后学著作《庄子》中,庄子以自己切身的艺术体验对文学艺术作了深刻的论述,特别是他把“天籁”、“天乐”之美作为文艺鉴赏的最高标准,论述更是精辟独到...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在他及其后学著作《庄子》中,庄子以自己切身的艺术体验对文学艺术作了深刻的论述,特别是他把“天籁”、“天乐”之美作为文艺鉴赏的最高标准,论述更是精辟独到。“天籁”、“天乐”之美,即是自然本色之美,庄子把它作为文艺鉴赏的最高标准对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为后世人们进行文艺鉴赏提供了一个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籁” “天乐” 文艺鉴赏 最高标准
下载PDF
“天-空-地”协同滑坡监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62
20
作者 许强 朱星 +5 位作者 李为乐 董秀军 戴可人 蒋亚楠 陆会燕 郭晨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6-1436,共21页
滑坡灾害是全球范围内发生频率最高、分布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设施的安全。科学监测是实现滑坡预警预报与主动防范的重要技术前提,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融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In... 滑坡灾害是全球范围内发生频率最高、分布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设施的安全。科学监测是实现滑坡预警预报与主动防范的重要技术前提,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融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InSAR、无人机摄影测量、无线传感网络(WSN)等多种新技术方法,滑坡监测已从传统点式人工监测逐步发展到“天-空-地”多维协同监测,在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识别与监测预警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文结合多年来对滑坡发生机理与变形破坏过程的研究认识,从天(光学遥感和InSAR)、空(无人机摄影测量)、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裂缝计等专业监测)三维立体角度对我国滑坡监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讨论了不同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技术优势和适用性,构建了滑坡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体系,为滑坡地质灾害的科学防范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和经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光学遥感 INSAR 无人机摄影测量 无线传感网络 “天-空-地”协同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