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英汉表情感的成语看中西“天人关系”的哲学观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菁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3,共4页
本文探讨了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问题.经对英汉表情感成语的语料统计后发现,英语民族倾向于将情感的表达寄托于宇宙天体和世界本原,而汉民族则更多地借助人的自身来表达内心情感.本文作者认为,两种成语中不同的语义构成反映了中西民族不同... 本文探讨了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问题.经对英汉表情感成语的语料统计后发现,英语民族倾向于将情感的表达寄托于宇宙天体和世界本原,而汉民族则更多地借助人的自身来表达内心情感.本文作者认为,两种成语中不同的语义构成反映了中西民族不同的"天人关系"哲学观,并由此可以透视出语言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成语 情感表达 哲学观 “天人关系”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论“天人关系”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万师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1期49-53,共5页
生态安全极大制约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通过审视和反思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从文化的视觉来分析,引发现在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深层次的根源。就在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错位。“正... 生态安全极大制约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通过审视和反思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从文化的视觉来分析,引发现在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深层次的根源。就在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错位。“正如1992年世界1575名科学家发表的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在开头就提到,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现代价值 生态伦理 人类社会 人与自然 世界性 生态安全 关系问题
下载PDF
从英汉构词看中西“天人关系”的哲学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红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9-52,共4页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天人关系"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特别关注的话题。文章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比较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构词的异同,并以此来映射中西不同的"天人"哲学观。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构词 中西“天人关系”哲学观
下载PDF
儒家“天人关系”与“正统性”新解——《断裂中的神圣重构:〈春秋〉的神话隐喻》简介
4
《学术动态(北京)》 2011年第10期20-23,F0004,共5页
《春秋》,一部万余字的提纲式先秦编年体,为何是传统中国的史书源头?而且还是华夏文化最为强调的“正统”文化渊源?它为什么既被奉为“诸经总龟”,又被贬为“断烂朝章”?《春秋》既支撑和巩固王权,还以“春秋笔法”的正义性来监... 《春秋》,一部万余字的提纲式先秦编年体,为何是传统中国的史书源头?而且还是华夏文化最为强调的“正统”文化渊源?它为什么既被奉为“诸经总龟”,又被贬为“断烂朝章”?《春秋》既支撑和巩固王权,还以“春秋笔法”的正义性来监督王权,成为具有“超越性”的“神性”文本;它既能受统治者青睐,又被知识分子争相推崇;既有稳定皇权的因子,又被用以阐释“改制”;既能被中原王朝奉为正统之源,又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提供理论依据,……诸此种种,都是中国任何一部经典不曾有过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正统性 “天人关系” 简介 隐喻 神话 重构 断裂
下载PDF
近20年关于“天人关系”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潘志锋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6-230,共5页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天人关系” 中国 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发展过程 美学 中医学
原文传递
论“天人关系”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万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25-227,共3页
"天人关系"是中华文明的本质所在,它不仅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的体现,它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天人关系” 生态伦理 现代价值
原文传递
谶纬传播中的“天人关系”解码
7
作者 叶进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20年第2期105-120,共16页
"天人关系"既是谶纬诞生的理论依据,也是谶纬记述的主要内容,谶纬传播及传播效果的实现,都依赖于此。谶纬传播是一套理论依据和解释规则,利用、复现、建构"天人关系"达到以"天事"解释"人事"的... "天人关系"既是谶纬诞生的理论依据,也是谶纬记述的主要内容,谶纬传播及传播效果的实现,都依赖于此。谶纬传播是一套理论依据和解释规则,利用、复现、建构"天人关系"达到以"天事"解释"人事"的目的。谶纬传播中的"天人关系",是汉代知识分子将"天人关系"这一哲学命题神秘化运用的结果。总的来说,谶纬传播中的"天人关系"是借建构"天人关系"之名,行建构社会治理模式、社会秩序之实。虽说这类社会治理模式、社会秩序是虚幻的、理想化的,却直接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传播 “天人关系” 政治神话 谶纬世界
原文传递
反省人类自身:永恒的跨世纪文化主题
8
作者 刘勇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天人合人” “天人关系” 日本文化 人类
下载PDF
存在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价值哲学意蕴
9
作者 戴生岐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8-75,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联袂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批判了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国旧哲学的唯心主义倾向,同时全面揭橥了新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新哲学之"重要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唯物史观是...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联袂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批判了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国旧哲学的唯心主义倾向,同时全面揭橥了新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新哲学之"重要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唯物史观是新哲学逻辑展开的基本架构。其中的许多思想价值对我们共襄中国梦这一宏大叙事多有启迪。今天,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因此,认真研究这一经典哲学文本,这对我们着手进行的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价值哲学 中国梦 “天人关系” 唯物史观 回归经典
下载PDF
浅较《吕氏春秋》与《周易》美学思想
10
作者 马雯雯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23-125,共3页
《吕氏春秋》和《周易》是先秦时期重要的两部典籍,两者之间有着怎么的扬弃?本文试图从"变"、"时"以及"天人关系"三个方面来论述《吕氏春秋》对《周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周易》 “变” “时” “天人关系”
下载PDF
论先秦哲学的变易观与天人合一思想的主线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冰 《理论界》 2005年第6期73-74,共2页
从先秦到近代哲学,中国哲学家们无论怎样的唯物或唯心,几乎都探讨了事物运动发展的“变易”问题;都触摸了“天人关系”的范畴,并从亲和自然的东方哲学思维中,找到“天人合一”的答案。这一切,都与先秦哲学的变易观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从先秦到近代哲学,中国哲学家们无论怎样的唯物或唯心,几乎都探讨了事物运动发展的“变易”问题;都触摸了“天人关系”的范畴,并从亲和自然的东方哲学思维中,找到“天人合一”的答案。这一切,都与先秦哲学的变易观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关。先秦诸子为中国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和“贵和尚中”的文化模式奠定了先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哲学 天人合一思想 变易观 天人合一” 主线 “天人关系” 东方哲学思维 辩证法思想 近代哲学 运动发展 文化模式 中国哲学 先秦诸子 哲学家 唯心 唯物 事物 范畴
原文传递
柳宗元《答刘禹锡天论书》注译
12
作者 文语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2期38-40,共3页
[题解]在柳宗元和韩愈辩论“天人关系”写出《天说》后,接着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论战,他站在柳宗元一边,继承了荀况以来法家的唯物主义传统,写了《天论》上、中、下三篇,充分发挥了“天人关系”的唯物主义观点。刘禹锡根据当时的科... [题解]在柳宗元和韩愈辩论“天人关系”写出《天说》后,接着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论战,他站在柳宗元一边,继承了荀况以来法家的唯物主义传统,写了《天论》上、中、下三篇,充分发挥了“天人关系”的唯物主义观点。刘禹锡根据当时的科学水平,提出了“天人相胜还相用”的命题,注意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不同,其规律也各有区别,并提出了人类必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作用,初步探索了人类对自然物质世界有着既对立又联系的辩证关系,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论》 刘禹锡 柳宗元 “天人关系” 唯物主义观点 注译 人类社会 主观能动作用
下载PDF
传统哲学的时代价值何以凸显
13
作者 邹广文 《党政干部参考》 2017年第19期10-11,共2页
中国哲学走的是“由人及物”的路数 中国哲学走的是“由人及物”的路数。我们这里所讲的“中国哲学”,主要是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哲学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表述为“天人关系”,其本质是“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 中国哲学走的是“由人及物”的路数 中国哲学走的是“由人及物”的路数。我们这里所讲的“中国哲学”,主要是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哲学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表述为“天人关系”,其本质是“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 “天人关系” 内在统一性 天人合一 自然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