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论坛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雨砚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3-154,共2页
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论坛综述1998年3月3日,《世纪·女性》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3月6~7日,作为与展览相关联的一项学术活动,“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 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论坛综述1998年3月3日,《世纪·女性》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3月6~7日,作为与展览相关联的一项学术活动,“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论坛也在京城一隅热烈进行。本次论坛旨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艺术 文化变迁 性别视角 女性主义艺术 女性主义研究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女性艺术” 创作风格 西方女性主义
下载PDF
女性艺术与女性主义艺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醉 《福建艺术》 1998年第5期29-31,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有条件关注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于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妇女开始发起了女权运动。毋庸解释,这个“女权”是针对“男权”的,要争取妇女权益,要男女平等。这里还有必要先说明一下,这个目标是普天之下的妇女共同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有条件关注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于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妇女开始发起了女权运动。毋庸解释,这个“女权”是针对“男权”的,要争取妇女权益,要男女平等。这里还有必要先说明一下,这个目标是普天之下的妇女共同的,但其中一些具体做法却大相径庭。男女平等,在观念上都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艺术 “女性艺术” 女权运动 作品 男权 女权主义者 女性特质 男女平等 土尔其 艺术
下载PDF
性歧视与女性主义艺术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醉 《美术观察》 1998年第3期40-52,共5页
主持人语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第一天起,就已经踏进了男性中心社会,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存在。陈醉先生认为,文明社会中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其背后恰恰埋藏着不尊重和歧视。女性艺术与女性主义艺术都是针对男权而言的,... 主持人语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第一天起,就已经踏进了男性中心社会,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存在。陈醉先生认为,文明社会中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其背后恰恰埋藏着不尊重和歧视。女性艺术与女性主义艺术都是针对男权而言的,前者可以泛指女性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后者虽然也包含在女性艺术之中,但作者必须有明确的女性主义主张,其作品也应体现出有关的观念与主题,最根本的是在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的意义及其觉醒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天翻地覆的,从表象上看把对女性的歧视踩在了脚下,但这种仅从上层建筑领域的摧毁并未真正解决问题。没有本质意义的女权观念,这“女性艺术”尤其是“女性主义艺术”,难免摆脱不了“人造”的印记。20世纪是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发生重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本世纪前期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当时整个社会变革的关系如何,与当时中国新式美术教育的关系如何,与当时西方美术潮流对中国的影响的关系如何,其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应当汲取和注意的,这些都是研究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陈瑞林先生回顾20世纪前期中国艺术设计走过的历程,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下个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本期“学人档案”介绍的于安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艺术 “女性艺术” 性歧视 女性特质 女权运动 男女平等 艺术设计 妇女地位 男性中心 艺术
原文传递
中国有女性艺术生存的土壤吗?
4
作者 周小儒 《美术观察》 1999年第3期13-14,共2页
在中国这样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农耕国家,似乎一切都是“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习惯。人们习惯于守着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教训,习惯于“日出而作,门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经济,在艺术上也习惯于守着祖宗留下的中国传统绘画... 在中国这样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农耕国家,似乎一切都是“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习惯。人们习惯于守着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教训,习惯于“日出而作,门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经济,在艺术上也习惯于守着祖宗留下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笔墨程式。对中国而言工业化进程姗姗来迟,现代艺术的发展步履蹒跚,中国的女性艺术同样逃脱不了相似的规律。 国际妇女运动始于五十年代末的美国,特别是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性》一书在法国出版,成为“女性艺术”的宣告书。随着本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以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妇女运动和女权主义的第二次高潮,“女人”、“女性”、“女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艺术 女性主义 女性艺术 女权主义 “女性艺术” 中国女性 中国传统绘画 男性 妇女运动 现代艺术
原文传递
中国女性艺术启示录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丽 《美术观察》 1999年第3期7-8,共2页
就“女性艺术”而言,女性从事艺术创作的话题,在20世纪九十年代呈现多元整合的情形,并构筑为当代艺术热门思潮,其引发的不止于现代艺术领域的诸多挑衅性反思,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历史等方面均有尚未彰显的多重意义指向。 ... 就“女性艺术”而言,女性从事艺术创作的话题,在20世纪九十年代呈现多元整合的情形,并构筑为当代艺术热门思潮,其引发的不止于现代艺术领域的诸多挑衅性反思,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历史等方面均有尚未彰显的多重意义指向。 试图从女性人类文化学视角梳理中国女性艺术史,的确不是件让人轻盈愉悦的事。面对男权文化中心主义造就的几千年女性在艺术史上“缺席”的客观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艺术 女性主义艺术 中国女性 艺术创作 女性形象 艺术 女性艺术 “女性艺术” 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学视角
原文传递
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扫描 被引量:33
6
作者 贾方舟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5-51,共7页
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扫描贾方舟朱冰天堂玫瑰布上油画146×114cm1994当妇女们最终自由地成为自身的时候,有谁能知道她们能成为什么呢?……妇女的自我探寻已经开始了。——BetyFrieda... 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扫描贾方舟朱冰天堂玫瑰布上油画146×114cm1994当妇女们最终自由地成为自身的时候,有谁能知道她们能成为什么呢?……妇女的自我探寻已经开始了。——BetyFriedan:《女性的奥秘》995年,中国女性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女性艺术” 女性艺术 九十年代 女性视角 男权社会 女性主义 男性话语 母性意识 视觉文化
原文传递
女性艺术在九十年代 被引量:7
7
作者 贾方舟 《美术观察》 1999年第3期6-7,共2页
九十年代是中国女性艺术家最为活跃的年代。从1990年八位年轻的女画家的联展始,女性艺术家的活动就愈益频繁。95年形成第一个热潮,仅在北京,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大小不下二十多个。到98年,女性艺术在一个更为开阔的时空中展开:三月份在北... 九十年代是中国女性艺术家最为活跃的年代。从1990年八位年轻的女画家的联展始,女性艺术家的活动就愈益频繁。95年形成第一个热潮,仅在北京,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大小不下二十多个。到98年,女性艺术在一个更为开阔的时空中展开:三月份在北京的《世纪·女性艺术展》、四月份在台北的《台湾女性艺术展》,以及六月份在德国波恩的《半边天》中国女性艺术展,这三个展览各自所具有的阵容和学术力度,足以构成世纪之交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景观。由此想到九年前《中国现代艺术展》上轰动一时的“枪击事件”,不免让人感慨那是一个多么意味深长的暗示:新潮艺术的谢幕和女性艺术的登场。因为开枪者正是一位年轻的女性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艺术” 女性艺术 性别差异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 中国现代艺术 话语方式 女性特征 中国女性 九十年代
原文传递
梦想·困惑·现代女性艺术家作品展举办 被引量:1
8
作者 济桥 《艺术市场》 2004年第4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女性艺术 “女性艺术” 作品 美术史 女性主义运动 女性主义艺术 女性身份 艺术批评 艺术创作 传统艺术
原文传递
The Linguistic Means of Representing Women in the Doukhobor Russian Psalms 被引量:1
9
作者 Veronika Makarov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8期814-832,共19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guage employed in the representations of women in Doukhobor Russian ritual texts called "ncanMbf' (psalms)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nguistic text analysis performed in the Russian tradit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guage employed in the representations of women in Doukhobor Russian ritual texts called "ncanMbf' (psalms)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nguistic text analysis performed in the Russian tradition of folklore stylistics. While addressing the representations of Biblical female characters, such as the Holy Virgin Mary Magdalene, the Heavenly Bride, and the Whore of Babylon, along with the portrayals of Doukhobor and other women, the paper identifies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ir textual descriptions. The study establishes connections between Doukhobor texts and Russian folklore and liturgical tradition. The paper strives to identify the place of Doukhobor psalms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ussian literary and folklore heri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khobors Doukhobor oral tradition literary style linguistic means of describing women's images RUSSIAN
下载PDF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ory and Composition Among Women in Ghana
10
作者 Joshua Alfred Amuah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11期718-728,共11页
The performance and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oral music were championed and dominated by women. Unfortunately, the involvement of women in the practice of art music, specifically theory and composition in Ghana ha... The performance and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oral music were championed and dominated by women. Unfortunately, the involvement of women in the practice of art music, specifically theory and composition in Ghana has been observed to be absent or very minimal, the cause of which is problematic to identify. This paper examines why women have been passive in the performance and composition of this musical genre, and suggests avenues for improvement in the situation. Fifteen women across various musical genres: Traditional, Art and Popular were interviewed to ascertain this fact. The results will serve as an aid for an improvement of this unfortunate situation in Gh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RY COMPOSITION TRADITIONAL POPULAR ART
下载PDF
The Female Resisters Under the Patriarchy in Song of Solomon
11
作者 JING Jing JING X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9期734-738,共5页
The present paper is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resisters under the patriarchy in the African-American female writer, Toni Morrison's Song of Solomon,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977 and won 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 The present paper is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resisters under the patriarchy in the African-American female writer, Toni Morrison's Song of Solomon,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977 and won 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and American Academy and Institute of Arts and Letters Award. 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he females in Song of Solomon--Ruth and her Daughters--resist the patriarc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INISM female resisters resist the patriarchy
下载PDF
Negotiations of the "Female Gaze": Film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lish Women's Art and Cinema*
12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3年第8期532-540,共9页
The paper discusses selected works of Polish women artists and directors who employ various forms of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film, video art, and new media. The author wrot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ilm schola... The paper discusses selected works of Polish women artists and directors who employ various forms of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film, video art, and new media. The author wrot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ilm scholar whose interests focus on women directors and problems of cultural and gender identity in the contemporary cinema. Nevertheless, she decided to expand her research area to include works of Polish female artists who utilise the media and these means of expression that can be analysed in regard to modern film studies. She adopted the theoretical, feminist, and gender perspective, also applying the methodology of cultural studies in their broadest definition. This enables the author to situate the movies under discussion in diverse contexts and theoretical concepts.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hus not to offer a comprehensive or historical discussion of women's input into audiovisual arts of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but to emphasise complexity and demonstrate dynamics of their artistic creativity in Poland particularly. In her analysis, Radkiewicz considers four different research approaches: historical, theoretical (which refers to film and media studies), artistic, and identity related on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she investigates filmmakers' and artists' strategies of using the cinematic field, film conventions, and means of representations, which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ir narrative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men's cinema and arts gender identity post-communist transformations
下载PDF
艺术是没有性别的自然人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访谈
13
作者 曹小鸥 《美术观察》 1997年第3期4-5,共2页
中国妇女运动在“五四”运动中产生,根本的转折是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现代女性在众多领域的表现,非常令人瞩目。常沙娜、赵友萍、蒋采萍是三位很有成就的女艺术家,正值国际“三八”妇女节前夕,我们对她们作了专访。 近年... 中国妇女运动在“五四”运动中产生,根本的转折是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现代女性在众多领域的表现,非常令人瞩目。常沙娜、赵友萍、蒋采萍是三位很有成就的女艺术家,正值国际“三八”妇女节前夕,我们对她们作了专访。 近年来,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登陆,中国学术界也对“女性主义”议论纷纷。虽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可以起到借鉴作用,但是目前也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盲目照搬套用的倾向,即削中国现实之足,以适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之履。蒋岳红、贺诚的两篇文章,尽管尚有诸多值得推敲之处,但是作者均能立足中国女艺术家创作现状,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冷静的思考。 我刊去年委托在日学者召开了《东京·首届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研讨会》,与会者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课题。我们在此刊出研讨会的发言纪要,想必读者能从中发现一个新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学院院长 艺术设计教育 “女性艺术” 艺术设计专业 性别 传统图案 男女平等 艺术 现代女性
原文传递
王兰绘画作品
14
作者 洪义 《美苑》 CSSCI 1999年第6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女性艺术” 绘画作品 薛宝钗 海边悬崖 贾宝玉 林黛玉 生活态度 澳大利亚 学术层次 贾政
原文传递
观察家
15
作者 徐琛 《美术观察》 1999年第3期4-4,共1页
伴随90年代中国艺坛上”女性艺术”概念的提出,一个接一个的女性艺术展接连不断地层览,人们开始对女性艺术逐渐耳熟能详。实际上从20、30年代女性艺术家自省、自醒独立地寻找自我的位置,经过50、60年代文化领域,思想方式的洗礼。
关键词 女性艺术 女性主义 西方艺术 “女性艺术” 艺术作品 寻找自我 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反思 思想方式 30年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