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鸣凤记》与严嵩“奸臣”形象的形成及传播 被引量:1
1
作者 钱国莲 周黎莹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戏曲作品对于对立的“忠奸”双方人物的刻画往往存在着极端化的倾向,又由于它们在市民中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兼之大多数观众或读者对于通俗文学作品采取赞同性阅读的态度,使得那些被极端化的“忠臣”或“奸... 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戏曲作品对于对立的“忠奸”双方人物的刻画往往存在着极端化的倾向,又由于它们在市民中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兼之大多数观众或读者对于通俗文学作品采取赞同性阅读的态度,使得那些被极端化的“忠臣”或“奸臣”文学形象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而且这种认同感往往难以颠覆。本文从当下史学界对严嵩“奸臣说”争论纷纭的现象入手,探讨通俗文学作品尤其明代传奇《鸣凤记》对于严嵩“奸臣”形象的塑造,及其对严嵩奸臣形象的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嵩 “奸臣 《鸣凤记》 通俗文学
下载PDF
《桃花扇》对“奸臣误国论”的超越及对历史反思的哲理性和思辨性
2
作者 刘丽文 《焦作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桃花扇》是一个事俱按史的严格的历史剧。同以住历史剧不同的是 :它突破了以往历史剧“奸臣误国论”的旧套 ,在抨击奸臣的同时 ,也追究了君主的历史责任 ,并对“忠臣”的行为进行了检讨和反思。不惟如此 ,作品对人生价值、历史发展进... 《桃花扇》是一个事俱按史的严格的历史剧。同以住历史剧不同的是 :它突破了以往历史剧“奸臣误国论”的旧套 ,在抨击奸臣的同时 ,也追究了君主的历史责任 ,并对“忠臣”的行为进行了检讨和反思。不惟如此 ,作品对人生价值、历史发展进行的理性思索极具哲理性和思辨性 ,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一朝一代的狭隘范围 ,上升到了对社会制度和为之服务的意识形态———宋明儒学的怀疑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历史剧 君主 历史责任 人生价值 哲理性 思辨性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儒学 历史发展 “奸臣误国论”
下载PDF
许敬宗新评价
3
作者 盖金 《西部学坛》 1998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文以大量史实为据 ,较全面地对隋唐人物许敬宗予以重新评价 ,校正了历来流传甚广的“奸臣论”
关键词 许敬宗 历史人物 人物评价 “奸臣论”
全文增补中
关于贾似道
4
作者 陈大新 《古今谈》 2012年第3期30-32,33,共4页
历史人物与事件最难评价,这是因为往事如烟,岁月无痕,又难免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后人多有人云亦云者,口口相传,遂成铁案。
关键词 贾似道 历史人物 “奸臣 廉政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