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嫁”和“娶”的不对称分布
1
作者
刘志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32-33,共2页
现代汉语中表达结婚概念的"嫁"和"娶"两个词在使用中呈不对称现象,"嫁"表被动,"娶"表主动。这种不对称现象表现在句法的层面上,同时也有深层的语义原因。
关键词
“嫁”
“娶”
被动
主动
句法
语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婚俗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嫁”和“娶”为例
2
作者
刘志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3期147-148,共2页
本文从汉字“嫁”“娶”的字形、字义入手,分析了婚俗汉字的文化内涵,并从“嫁”“娶”和“marry”的对比中简要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
“嫁”
“娶”
婚俗文化
中西方文化对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动词“娶”、“取(娶)”关涉对象隐现情况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姜雯洁
《励耘语言学刊》
2013年第1期188-209,共22页
不同时期动词“娶”、“取(娶)”关涉对象的隐现情况是不同的。先秦时期“娶”的关涉对象通常未出现,现代汉语时期“娶”的关涉对象通常出现。而“取”在不同时期其后通常出现关涉对象。这与人们思维方式的转换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娶”
“取”
动宾关系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中“嫁”与“娶”的差异探析
4
作者
刘欣
《汉字文化》
2019年第2期60-60,67,共2页
本文主要从词义、构词和句法特征三个方面论述"嫁"和"娶"的差异并对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文化内涵层面的分析。
关键词
“嫁”
“娶”
差异
原文传递
《经典释文》“取”字音义关系考辨
被引量:
2
5
作者
谢维维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05-411,共7页
文献中有不少通过改变词的语音形式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现象。分析异读词的音义关系,有助于厘清语音、句法、语义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揭示语音的标记功能。《经典释文》“取”的上声一读表示原始义“获得/占有”(取1),变读去声标记...
文献中有不少通过改变词的语音形式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现象。分析异读词的音义关系,有助于厘清语音、句法、语义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揭示语音的标记功能。《经典释文》“取”的上声一读表示原始义“获得/占有”(取1),变读去声标记特指义“娶妻”(取2),属特指构词,是为共识;然“取1”亦不乏上、去兼注的用例,去声特指异乎寻常意义上的“获取”,或表示上对下、大对小的“获取”,或强调特殊的获取方式等。由此,“取1”“取2(娶)”之间、“取1”内部上去两读之间,皆以去声标记特指义。去声的标记功能在“取”字的音义关系中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1
取2(
娶
)
音义关系
特指构词
标记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婚·娶·妻·丈夫
被引量:
2
6
作者
沈怀兴
《汉字文化》
2000年第1期44-48,共5页
1865年,苏格兰学究麦克伦南(思格斯语)出版《原始婚姻》一书,提出人类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原始婚姻》出版不久,美国杰出的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LewisHenrpMorgan,1818-1881)著文《回驳约...
1865年,苏格兰学究麦克伦南(思格斯语)出版《原始婚姻》一书,提出人类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原始婚姻》出版不久,美国杰出的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LewisHenrpMorgan,1818-1881)著文《回驳约·弗·麦克伦南先生的<原始婚姻>》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字研究
“婚”
“娶”
“妻”
“丈夫”
全文增补中
从出土文献看上古汉语{娶}的及物性与综合性
被引量:
1
7
作者
史文磊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3-583,639,共12页
本文针对以往提出的上古汉语{娶}是准他动词、综合性动词等观点,结合出土文献重新加以探讨。本文的考察,第一,深化了对上古汉语动词{娶}的及物性与综合性的认识。结合出土文献来看,在殷商至西汉末很长一段时期里,{娶}只写作“取”,且一...
本文针对以往提出的上古汉语{娶}是准他动词、综合性动词等观点,结合出土文献重新加以探讨。本文的考察,第一,深化了对上古汉语动词{娶}的及物性与综合性的认识。结合出土文献来看,在殷商至西汉末很长一段时期里,{娶}只写作“取”,且一直是典型的及物动词,并非准他动词或综合性动词;写作“娶”则是晚至西汉末才开始出现的,并且一出现就作不及物动词。第二,区分了N_(范畴)和N_(区别)这两类名词性成分。{娶}(写作“娶”)的不及物或综合性用法体现在N_(范畴)作受事时没有专门形式表达。这一区分不仅有助于准确揭示{娶}的及物性与综合性之间的关联,对于准确刻画以往所说的对象自足动词,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三,从及物性的角度辨析了“娶”和“取(取妻)”的字际关系,强调在考察孳乳字、古今字等字际关系时,不应只是关注基本词义,还应将词的语法等层面的信息纳入考察视野。同时强调,在利用《左传》《论语》等传世文献语料时,需作审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娶
/取(取妻)”
上古汉语
出土文献
及物性
综合性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嫁”和“娶”的不对称分布
1
作者
刘志芳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32-33,共2页
基金
200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原文化传播研究>(SKL-2009-1284)
文摘
现代汉语中表达结婚概念的"嫁"和"娶"两个词在使用中呈不对称现象,"嫁"表被动,"娶"表主动。这种不对称现象表现在句法的层面上,同时也有深层的语义原因。
关键词
“嫁”
“娶”
被动
主动
句法
语义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婚俗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嫁”和“娶”为例
2
作者
刘志芳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3期147-148,共2页
文摘
本文从汉字“嫁”“娶”的字形、字义入手,分析了婚俗汉字的文化内涵,并从“嫁”“娶”和“marry”的对比中简要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
“嫁”
“娶”
婚俗文化
中西方文化对比
分类号
H12-05 [语言文字—汉语]
G04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动词“娶”、“取(娶)”关涉对象隐现情况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姜雯洁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2013年第1期188-209,共22页
文摘
不同时期动词“娶”、“取(娶)”关涉对象的隐现情况是不同的。先秦时期“娶”的关涉对象通常未出现,现代汉语时期“娶”的关涉对象通常出现。而“取”在不同时期其后通常出现关涉对象。这与人们思维方式的转换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娶”
“取”
动宾关系
思维方式
Keywords
"Qu (
娶
)" ;"Qu ( 取 )",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b andobjection ; way of thinking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中“嫁”与“娶”的差异探析
4
作者
刘欣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19年第2期60-60,67,共2页
文摘
本文主要从词义、构词和句法特征三个方面论述"嫁"和"娶"的差异并对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文化内涵层面的分析。
关键词
“嫁”
“娶”
差异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经典释文》“取”字音义关系考辨
被引量:
2
5
作者
谢维维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05-41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YYB006)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YY071)
+1 种基金
浙江理工大学校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726)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发展研究所(非物质文化研究所)科研新秀支持计划重点项目(2020XX01)。
文摘
文献中有不少通过改变词的语音形式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现象。分析异读词的音义关系,有助于厘清语音、句法、语义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揭示语音的标记功能。《经典释文》“取”的上声一读表示原始义“获得/占有”(取1),变读去声标记特指义“娶妻”(取2),属特指构词,是为共识;然“取1”亦不乏上、去兼注的用例,去声特指异乎寻常意义上的“获取”,或表示上对下、大对小的“获取”,或强调特殊的获取方式等。由此,“取1”“取2(娶)”之间、“取1”内部上去两读之间,皆以去声标记特指义。去声的标记功能在“取”字的音义关系中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取1
取2(
娶
)
音义关系
特指构词
标记功能
Keywords
Qu1(取1)
Qu2(取2/
娶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special reference word formation
marking function
分类号
H11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婚·娶·妻·丈夫
被引量:
2
6
作者
沈怀兴
机构
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字文化》
2000年第1期44-48,共5页
文摘
1865年,苏格兰学究麦克伦南(思格斯语)出版《原始婚姻》一书,提出人类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原始婚姻》出版不久,美国杰出的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LewisHenrpMorgan,1818-1881)著文《回驳约·弗·麦克伦南先生的<原始婚姻>》予?..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字研究
“婚”
“娶”
“妻”
“丈夫”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从出土文献看上古汉语{娶}的及物性与综合性
被引量:
1
7
作者
史文磊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文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3-583,639,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分析性词汇语法特征的历时演变研究”(21BYY032)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史演变研究”(16JJD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针对以往提出的上古汉语{娶}是准他动词、综合性动词等观点,结合出土文献重新加以探讨。本文的考察,第一,深化了对上古汉语动词{娶}的及物性与综合性的认识。结合出土文献来看,在殷商至西汉末很长一段时期里,{娶}只写作“取”,且一直是典型的及物动词,并非准他动词或综合性动词;写作“娶”则是晚至西汉末才开始出现的,并且一出现就作不及物动词。第二,区分了N_(范畴)和N_(区别)这两类名词性成分。{娶}(写作“娶”)的不及物或综合性用法体现在N_(范畴)作受事时没有专门形式表达。这一区分不仅有助于准确揭示{娶}的及物性与综合性之间的关联,对于准确刻画以往所说的对象自足动词,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三,从及物性的角度辨析了“娶”和“取(取妻)”的字际关系,强调在考察孳乳字、古今字等字际关系时,不应只是关注基本词义,还应将词的语法等层面的信息纳入考察视野。同时强调,在利用《左传》《论语》等传世文献语料时,需作审慎处理。
关键词
“娶
/取(取妻)”
上古汉语
出土文献
及物性
综合性
Keywords
qu(
娶
/取)“to marry”
Archaic Chinese
excavated text
transitivity
syntheticity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嫁”和“娶”的不对称分布
刘志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婚俗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嫁”和“娶”为例
刘志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语动词“娶”、“取(娶)”关涉对象隐现情况的历时考察
姜雯洁
《励耘语言学刊》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语中“嫁”与“娶”的差异探析
刘欣
《汉字文化》
2019
0
原文传递
5
《经典释文》“取”字音义关系考辨
谢维维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婚·娶·妻·丈夫
沈怀兴
《汉字文化》
2000
2
全文增补中
7
从出土文献看上古汉语{娶}的及物性与综合性
史文磊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