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0后大学生“孝”观念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晓敏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7-51,共5页
通过对431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6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90后大学生的"孝"观念传承了传统孝道中的核心成分,他们非常认同"孝"的价值,也愿意在物质和精神上对父母给予支持和关怀。但同时,大学生&qu... 通过对431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6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90后大学生的"孝"观念传承了传统孝道中的核心成分,他们非常认同"孝"的价值,也愿意在物质和精神上对父母给予支持和关怀。但同时,大学生"孝"观念体现出新特点:(1)在整体"孝"观念上,"孝"的伦理道德色彩弱化,感情色彩增强。(2)在具体的"孝"的行为上,"孝"与"顺"相分离,以相互尊重代替对父母的谦恭服从。因此,在进行孝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培育和激发亲子间的感情,减少道德说教的成分,增强亲子间的平等沟通,促进代际之间的理解,有效促进"孝"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 “孝”观念
下载PDF
试析东西方“孝”观念的差异与融合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锐 《理论观察》 2009年第2期50-51,共2页
作为指涉代际关系的重要伦理范畴,"孝"观念在传统儒学主导下的东方和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都具有深远影响。东西方孝文化在原始意义和社会意义上都有很大差异,理论根源、社会结构上的差异形成了东西方"孝"观念差异... 作为指涉代际关系的重要伦理范畴,"孝"观念在传统儒学主导下的东方和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都具有深远影响。东西方孝文化在原始意义和社会意义上都有很大差异,理论根源、社会结构上的差异形成了东西方"孝"观念差异。社会发展的不同状况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东西方"孝"观念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观念 儒学 基督教 普世伦理
下载PDF
儒家“孝”道观念的时代价值──中、韩传统“孝”观念及其与西方“孝”观念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朴钟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6-43,共8页
儒家“孝”道观念的时代价值──中、韩传统“孝”观念及其与西方“孝”观念的比较研究朴钟锦一.中、韩传统“孝”观念的比较分析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儒家文化圈,在历史上都把”孝”作为维持正常家庭关系、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人伦... 儒家“孝”道观念的时代价值──中、韩传统“孝”观念及其与西方“孝”观念的比较研究朴钟锦一.中、韩传统“孝”观念的比较分析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儒家文化圈,在历史上都把”孝”作为维持正常家庭关系、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人伦之大本而加以宣扬、提倡,因此,两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观念 时代价值 父子关系 父母子女 传统儒家 敬父母 义务责任 家庭伦理 道德修养 伦理观念
下载PDF
窦娥“节”、“孝”观念摭议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若帆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杂剧《窦娥冤》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悲剧。对于主人公窦蛾的形象,学术界在评价上比较一致。大抵是在肯定她正直、善良、富有反抗精神的同时,附带指出其不足处:浓厚的封建孝道观念与封建的贞节观念(有时也明确地称为封建“孝妇”和“节妇”... 杂剧《窦娥冤》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悲剧。对于主人公窦蛾的形象,学术界在评价上比较一致。大抵是在肯定她正直、善良、富有反抗精神的同时,附带指出其不足处:浓厚的封建孝道观念与封建的贞节观念(有时也明确地称为封建“孝妇”和“节妇”的典型)。现在看来,这种评价有些偏低。肯定之处,当然是恰当的,主要在于所谓的封建孝道观念和封建贞节观念等说法,有些不太合乎作品实际情况。用窦娥的话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 婆母 “孝”观念 婆婆 封建 贞节观念 贞操观念 未婚夫 婆媳 人之心
下载PDF
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治国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8,共10页
基于自然性的血缘情感关系的儒家“孝”观念,近代以来先后遭受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宗教批判、五四运动的文化批判以及五四之后历年战争、革命、运动与晚近的改革开放之社会批判。而剥离、卸载传统“孝”观念的刚性意识形态等因素的额外负担... 基于自然性的血缘情感关系的儒家“孝”观念,近代以来先后遭受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宗教批判、五四运动的文化批判以及五四之后历年战争、革命、运动与晚近的改革开放之社会批判。而剥离、卸载传统“孝”观念的刚性意识形态等因素的额外负担,凸显其原始意义并进行适当的现代性诠释与定位,儒家“孝”观念在塑化个人情感、培养道德意识、复兴儒学资源、稳定家庭基础、缓解社会问题等方面,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孝”观念原始意义 三种批判 现代价值
原文传递
“孝”观念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演进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聪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6,共3页
"孝"观念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演进中,起源于从事鬼神到事人的转变过程,经历了从事人之生到事人之死再到事死如事生的演进,并具有超越层面之神圣性、精神层面之终极意义与社会生活层面之教化规范三个方面的保证,从而使"... "孝"观念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演进中,起源于从事鬼神到事人的转变过程,经历了从事人之生到事人之死再到事死如事生的演进,并具有超越层面之神圣性、精神层面之终极意义与社会生活层面之教化规范三个方面的保证,从而使"孝"观念在事死方面不落于空疏的形式,彰显出其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观念 丧葬文化 事生 事死 事鬼神
原文传递
论春秋战国之际“孝”观念的变迁 被引量:10
7
作者 康德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一 “孝”作为一种观念,至迟在商周之际即已出现。但那时“孝”的内涵与后世颇不一致。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施孝对象之范围有一个明显的收缩过程。西周时期,施孝的主要对象包括如下几类:一是考妣、先祖;二是宗室、大宗、宗老;三是兄弟、... 一 “孝”作为一种观念,至迟在商周之际即已出现。但那时“孝”的内涵与后世颇不一致。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施孝对象之范围有一个明显的收缩过程。西周时期,施孝的主要对象包括如下几类:一是考妣、先祖;二是宗室、大宗、宗老;三是兄弟、朋友、婚媾。而到春秋时,施孝的对象则仅限于考妣、祖先(铭文中多称“皇祖”),而其他如宗族、大宗、兄弟等都被排除在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观念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宗法制度 云梦秦简 《史记·秦始皇本纪》 韩非子 社会变革
原文传递
“孝”的文化内涵及其嬗变——“孝” 字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9
8
作者 宋金兰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0-76,共7页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关于“孝”的含义,上自儒家经典,下至当代辞书,解释大同小异。如汉代词书《尔雅》说:“善父母为孝”(《释训》),《辞海》的定义是“善事...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关于“孝”的含义,上自儒家经典,下至当代辞书,解释大同小异。如汉代词书《尔雅》说:“善父母为孝”(《释训》),《辞海》的定义是“善事父母”,《汉语大字典》的解释为“旧社会以尽心奉养父母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有则幽默笑话说:一座住宅楼起火了,楼里的法国人奋勇从大火中抱出情人,而中国人则拼命从烈焰中背出老母。这是外国人眼中的“孝”。显然,“善事父母”代表了古今中外的人们对“孝”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善事父母 文化阐释 “孝”观念 甲骨文字 男性生殖器 亲子关系 《汉语大字典》 家庭 “了”
下载PDF
道德新风吹遍孔子故里
9
作者 高勇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2-12,共1页
孔子主张“礼治”,提倡“齐之以礼”,教育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的这些“礼”教观念,今天被曲阜人注入了完全新的含义。
关键词 故里 孔子 “礼” “礼治” 内宾 齐之以礼 三轮车 孔德 科学场 “孝”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