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的课堂幸福感:问题分析与培育路径——以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学导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为例
1
作者 李步良 《华夏教师》 2023年第13期32-34,共3页
当下教师课堂教学幸福感缺失的现象较为普遍,理念陈旧落后、培训零散碎片、方法呆板僵化、评价标准单一是主要的原因。学校管理者应该从学生、课堂、活动等方面,探寻教师课堂幸福感的回归之“源”,研究教学的真谛,让教师体验课堂教学带... 当下教师课堂教学幸福感缺失的现象较为普遍,理念陈旧落后、培训零散碎片、方法呆板僵化、评价标准单一是主要的原因。学校管理者应该从学生、课堂、活动等方面,探寻教师课堂幸福感的回归之“源”,研究教学的真谛,让教师体验课堂教学带来的幸福感。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在指向幸福感的“学导课堂”范式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长期探索教学范式,体验课堂教学研究带来的创造感、方向感和愉悦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导课堂” 幸福感 树形探源
下载PDF
变革与寻衡:“学导课堂”教改实践的区域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德江 费岭峰 《基础教育课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1,共8页
针对如何保持区域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持续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以"学导课堂"为抓手,着力改进"学"与"导"两大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在遵循积极而理性、联动式引领、渐进式推进的原则下,采用&... 针对如何保持区域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持续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以"学导课堂"为抓手,着力改进"学"与"导"两大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在遵循积极而理性、联动式引领、渐进式推进的原则下,采用"双轨行动"、技术攻关、评价跟进、研训支持等方略,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改 “学导课堂” 真实学习 目标导向
下载PDF
童化语文在“学导”课堂中的和谐融合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巧莺 《文理导航》 2018年第30期45-46,共2页
小学语文教学正“走向儿童”,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是站在儿童立场上的。“童化”的语文课堂,是从儿童的发展出发,基于儿童已有经验,在儿童学习、发展过程中展开的。以学为主并得到恰当指导的“学导”课堂,使儿童在以文本为例的课... 小学语文教学正“走向儿童”,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是站在儿童立场上的。“童化”的语文课堂,是从儿童的发展出发,基于儿童已有经验,在儿童学习、发展过程中展开的。以学为主并得到恰当指导的“学导”课堂,使儿童在以文本为例的课堂学习中,发展语言,提高儿童的语文能力,获得真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以儿童的视角去观照课堂,构建符合儿童生态的“学导”课堂,与童化语文和谐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化语文 儿童立场 “学导课堂
下载PDF
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学导练”课堂模式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希浩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2017年第5期50-52,共3页
生本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以学生为本",教育不是单纯的为了学生应试而设计,而是要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好学乐学而设计。在这个理念指引下,学校思考并探索出数学"学导练"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生本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以学生为本",教育不是单纯的为了学生应试而设计,而是要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好学乐学而设计。在这个理念指引下,学校思考并探索出数学"学导练"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引领自学、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释疑,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达标检测、矫正提升,分层练习、评价反思六个具体教学环节,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行为的变革,实现课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导练”课堂模式 生本教育 导学单
下载PDF
信息化视野下高中生物“学导式智慧课堂”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梅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年第36期105-107,共3页
根据高中生学习生物的特点可以知道,学生很难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这样的特点使得高中生物的学习变得十分困难,使得课堂效率逐渐低下。如何将高中生物的课堂效率提高成为教师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应当在... 根据高中生学习生物的特点可以知道,学生很难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这样的特点使得高中生物的学习变得十分困难,使得课堂效率逐渐低下。如何将高中生物的课堂效率提高成为教师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并且将多种教育模式融入教学中,尝试多种教育模式,逐渐形成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将“学导式”教育融入课堂中,尝试着减少在课堂上讲课的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练习的时间,并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不断地创新,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学导式智慧课堂” 策略与方法
下载PDF
“学导型三元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6
作者 郭海坚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4,共4页
本文是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实践研究,论证了通过组建"学习型小组"、构建"学导型课堂"、编写"校本化导学案",可以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同时创建了一个"学导型三元课堂&q... 本文是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实践研究,论证了通过组建"学习型小组"、构建"学导型课堂"、编写"校本化导学案",可以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同时创建了一个"学导型三元课堂"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导型三元课堂” 课堂模式 “学习型小组”
下载PDF
预学:从常规性到个性化的超越
7
作者 荀步章 《江苏教育》 2016年第33期10-11,共2页
预学是'学导课堂'的起点。小学数学的许多教学内容适合学生预学,常规性的预学方法包括看、想、试等,不同年段应体现不同的预学要求,形成不同的预学方式。预学还可以因人、因材设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阅读探索... 预学是'学导课堂'的起点。小学数学的许多教学内容适合学生预学,常规性的预学方法包括看、想、试等,不同年段应体现不同的预学要求,形成不同的预学方式。预学还可以因人、因材设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阅读探索型、实践操作型、收集资料型、尝试推导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导课堂” 预学 常规性 个性化
下载PDF
板块展学 自主建构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步良 《江苏教育》 2016年第33期12-13,共2页
展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预学的成果,表述或呈现对学习问题的思考。展学的形式可以是个人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全员展示,展学范围可在组内也可面向全班。指导学生有效展学需要教师合理地分配小组角色,精选... 展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预学的成果,表述或呈现对学习问题的思考。展学的形式可以是个人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全员展示,展学范围可在组内也可面向全班。指导学生有效展学需要教师合理地分配小组角色,精选展学内容,鼓励组际质疑,引导学生的展学从范式化走向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展学 自主建构 “学导课堂
下载PDF
评价是引领区域教学改革的关键
9
作者 魏林明 《基础教育课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5,共4页
课堂观察与评价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活动。在"学导课堂"转型实践过程中,要建构"学导课堂"的评价指标、明晰"学导课堂"观察量表中的要素、制定"学导课堂"可操作的观察量表、运用"学导课堂&qu... 课堂观察与评价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活动。在"学导课堂"转型实践过程中,要建构"学导课堂"的评价指标、明晰"学导课堂"观察量表中的要素、制定"学导课堂"可操作的观察量表、运用"学导课堂"观察量表驱动课堂转型,从而使基于"学习力"发展的教改实践走得更科学、更细致、更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价 目标导向 “学导课堂” 课堂观察量表
下载PDF
The Code-Switching Dimension of Guided Fantasies in Young Learner L2 Classroom
10
作者 Joanna Zawodniak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0期874-888,共15页
The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of young L2 (second language) English learners' dual code use as activ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specially designed guided fantasies.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guided fantasies as a monolin... The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of young L2 (second language) English learners' dual code use as activ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specially designed guided fantasies.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guided fantasies as a monolingually organised relaxation technique was extended to the area of bilingual reception and production. The goal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 imaginative faculty and a tendency to transfer understandings across the L1 (first language) and L2. The research consisted in exposing a class of I 0 nine-year-old children to eight guided fantasies expected to playfully attract their conscious attention to language properties and enable them to profit from L1 knowledge in L2 learning.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he heuristically oriented qualitative study drawing 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ccompanied by field notes and recordings of student behaviours. The findings highlighted guided fantasies in their redefined form as a useful tool for encouraging young learners to rely on L 1 competence in making sense of L2 underlying princi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E-SWITCHING guided fantasies cognitive sponge interdependence hypothesis cognitive structuring engagement with langu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