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流“学科+专业”下安全工程多元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音 程卫民 +1 位作者 李威君 刘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69,共6页
为实现一流学科促进一流专业、一流专业反哺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构建“学科+专业”双驱动牵引下安全工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分析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双一流”建设要求... 为实现一流学科促进一流专业、一流专业反哺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构建“学科+专业”双驱动牵引下安全工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分析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双一流”建设要求确立安全工程“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然后,通过构建多学科牵引的“安全+”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平台与师资共享、知识体系互补建立“学科+专业”融合机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四位一体的循环教学模式;最后,以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实施验证。结果表明:在“学科+专业”双驱动牵引下,构建安全工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 安全工程 多元人才培养 “双一流” “双万计划”
下载PDF
高校“学科—专业”协同建设的保障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巩艳芬 王艳秋 李丽萍 《北方经贸》 2014年第1期103-103,105,共2页
"学科—专业"的协同建设能促进高校整体的办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树立"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的理念、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探讨了"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的... "学科—专业"的协同建设能促进高校整体的办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树立"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的理念、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探讨了"学科一专业"协同建设的保障体系,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学科专业”协同建设 保障体系
下载PDF
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建设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慧慧 贾连群 +3 位作者 冷雪 杜莹 刘羽茜 杨关林 《医学教育管理》 2021年第4期377-382,共6页
学科和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搞好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做好中西医结合团队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 学科和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搞好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做好中西医结合团队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定位,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念引入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发展之中,示范性构建“中西医结合学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一体化建设模式,以“学科—专业”一体化为依托,以教师培训、教学组织、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及教学评价为“五翼”,中西医结合学科全体教师为主体的多维度教师培育体系,有效提升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师的教学及科研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一体化 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
下载PDF
材料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辉 王振军 +1 位作者 陈华鑫 俞鹏飞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10期121-122,124,共3页
该文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紧扣学科交叉,通过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和学院系所调整、研究所设置、实验中心设置等一系列可见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实践探索,对材料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研究... 该文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紧扣学科交叉,通过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和学院系所调整、研究所设置、实验中心设置等一系列可见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实践探索,对材料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对该院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其它高校材料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类 “学科-专业”一体化 学科交叉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德 范廷玉 盛鹏飞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形势与政策”课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相互融合,两者在目标上“同心”、在资源上“同享”、在路径上“同行”。透视“形势与政策”教学,深度供给缺位、主体性让渡以及成见的雾障造成学科专业融合缺“地气”、人员队伍参与缺“人气”、体... “形势与政策”课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相互融合,两者在目标上“同心”、在资源上“同享”、在路径上“同行”。透视“形势与政策”教学,深度供给缺位、主体性让渡以及成见的雾障造成学科专业融合缺“地气”、人员队伍参与缺“人气”、体系与方案融合缺“生气”的实然图景。从“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出发,“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路径需要理顺关系,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加强学科引领,构建基于时空二维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专职+兼职+特色”复合型师资队伍;需要持续改进,创新课程组织形式与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学科-专业-课程” 课程创新
下载PDF
“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研究策略
6
作者 董婉莹 高建军 《时代人物》 2021年第6期257-258,共2页
"形势与政策"课程与专业课程开发相结合,目标导向,资源共享,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课程发展道路。"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下层次供给不足,主体性弱,偏颇性强,造成"乡土气息"缺失,参与主体"能动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与专业课程开发相结合,目标导向,资源共享,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课程发展道路。"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下层次供给不足,主体性弱,偏颇性强,造成"乡土气息"缺失,参与主体"能动性"不足,体制整合和制度整合缺乏“活力”,应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改的路径关系,做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强学科建设,构建整合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建立"一体化"的教学队伍;加强学科管理,构建整合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的组织形式和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学科-专业-课程” 课程创新
下载PDF
高校“学科-专业-产业链”治理机制研究——政策网络比较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龚虹波 胡赤弟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1-78,共8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科-专业-产业链"已普遍萌芽并发展。本文以某大学城乡规划"学科-专业-产业链"发展演化为例,运用政策网络定量、定性研究的方法,比较分析了1998、2012、2015年三个时期政策网络的各类参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科-专业-产业链"已普遍萌芽并发展。本文以某大学城乡规划"学科-专业-产业链"发展演化为例,运用政策网络定量、定性研究的方法,比较分析了1998、2012、2015年三个时期政策网络的各类参数,以考察其治理机制的演化及发展趋势。研究得出:(1)该政策网络在演化过程中行动者逐渐增加、变化;行动者之间交往逐渐频繁且日益复杂,核心-边缘行动者明显,但网络集聚能力不高。(2)该政策网络依赖于个体人脉关系萌芽,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吸纳行政和市场机制。(3)该政策网络在演化过程中更倾向于吸纳市场机制。因此,行政力量应该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以克服市场机制下的盲目性和短视性;(4)"学科-专业-产业链"是个复杂政策网络,行动者需在不同的行动逻辑间找到合作的平衡点,同时也需要有机制来实现行动逻辑在不同平台间的转换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科-专业-产业链” 治理机制 政策网络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高教质量评价体系的缺陷与改进走向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保华 赵莹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8-71,共4页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它不仅有规范效应,而且有引导效应。当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存在明显的缺陷:科学性不足、算法存在霸权倾向。未来质量评价体系调整应由学科为核心转向学科+专业并重。在简要介绍中国传媒大学专...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它不仅有规范效应,而且有引导效应。当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存在明显的缺陷:科学性不足、算法存在霸权倾向。未来质量评价体系调整应由学科为核心转向学科+专业并重。在简要介绍中国传媒大学专业社会影响力排名的探索实践基础上,从双一流建设和高教质量评价的角度,对高教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提出政策建议:“双一流”建设需要平常心态,评价需要战略转移,排名研究需要科学精神、超越商业与功利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教质量评价 算法霸权 “双一流”学科建设 “学科+专业”并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