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中致和——老子“守中”思想与孔子“中庸之道”之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常丽娜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5,30,共4页
中华文化"尚中"思想由来已久,《尚书·大禹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执中"的"十六字心传"。治国立身,只有师法天地,秉持中道,才能"天地位焉,万物生焉",以中致和,和则生物。&... 中华文化"尚中"思想由来已久,《尚书·大禹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执中"的"十六字心传"。治国立身,只有师法天地,秉持中道,才能"天地位焉,万物生焉",以中致和,和则生物。"以中致和"的观念深入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集中表现在老子"守中"思想与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上。两者虽有不同内涵,但都将"中"视为至德、至善、至美,中即天道的具体体现,中能生和,从而化育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守中”思想 孔子“庸之道” 致和
下载PDF
论《世说新语》中的“守中”智慧
2
作者 宁淑华 张珊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1-106,共6页
老子的"守中"思想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老庄玄学盛行的魏晋时期,"守中"思想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世说新语》反映出的"守中"智慧集中体现为魏晋士人无过无不及、无为而治、虚静三个方面的处世之道... 老子的"守中"思想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老庄玄学盛行的魏晋时期,"守中"思想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世说新语》反映出的"守中"智慧集中体现为魏晋士人无过无不及、无为而治、虚静三个方面的处世之道。魏晋士人将"守中"思想熔铸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彰显了中古时代高超的玄学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中” 《世说新语》 无过无不及 无为而治 虚静
下载PDF
和式太极拳的中正 求中、守中、用中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澎 和东升 《中华武术》 2004年第1期38-39,共2页
和式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 和式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灵之间“听”得准对方虚实、轻重、攻击之意,引劲落空,在得机得势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式太极拳 技法 身法 拳架 “求中” “守中” “用中” 意念
下载PDF
《道德经》“守和、守柔、守中”思想对太极拳技理技法的影响
4
作者 赵双印 赵永康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5-90,共6页
《道德经》所宣扬的“守和”“守柔”“守中”重要思想,内涵相通,都是道性的体现。太极拳技理、技法的总纲是“阴阳相济”,深受《道德经》的影响,其从外在的形式到内在的劲道、从战术的运用到实战时机的把握等,都是《道德经》“守和”... 《道德经》所宣扬的“守和”“守柔”“守中”重要思想,内涵相通,都是道性的体现。太极拳技理、技法的总纲是“阴阳相济”,深受《道德经》的影响,其从外在的形式到内在的劲道、从战术的运用到实战时机的把握等,都是《道德经》“守和”“守柔”“守中”思想的具体运用。用《道德经》指导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可利于太极拳回归技击、修炼、道德教化及文化传承等本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太极拳 技理技法 “守和、柔、中”思想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道”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常丽娜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8-60,共3页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道两家为核心,儒家提倡"中庸"思想,道家主张"守中"思想,两者虽有不同内涵,但都主张"中道"思想,反对思想行为过于偏激,走极端。"以中为美"的中道思想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文明...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道两家为核心,儒家提倡"中庸"思想,道家主张"守中"思想,两者虽有不同内涵,但都主张"中道"思想,反对思想行为过于偏激,走极端。"以中为美"的中道思想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文明进程,已内化为一种稳定的社会意识,扎根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庸观” 道家“守中”思想 文艺创作 审美方式
下载PDF
古代“守中治边”、“守在四夷”治边思想初探 被引量:43
6
作者 方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是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核心,也是制定各项边疆治策理论的基础。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守中”之地与“四夷”之地之间有明确的划分;大多数封建王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国家的腹心地区安定繁荣,在边陲... “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是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核心,也是制定各项边疆治策理论的基础。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守中”之地与“四夷”之地之间有明确的划分;大多数封建王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国家的腹心地区安定繁荣,在边陲地区实现“守在四夷”。本文对“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说法的由来、内涵及其产生的影响,做了初步阐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边 在四夷 治边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