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映、反应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1
作者 嵇山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5期60-66,共7页
有论者提出并认为无人能置之"死地"的"审美反映",其实只是人的先验"意识"在外部刺激下的自我重组,不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即与承袭了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余绪的皮亚杰同出一辙,是反应,不是... 有论者提出并认为无人能置之"死地"的"审美反映",其实只是人的先验"意识"在外部刺激下的自我重组,不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即与承袭了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余绪的皮亚杰同出一辙,是反应,不是反映。而综观该论者同时提出的作为"客观因素""主观化"、"主观因素""对象化"中的"审美反映"和作为"与生俱来"、"融入"于文学"最基本的审美单位"的语言文字的"审美意识"、作为文学"本质特性"表示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三者关系可知:所谓"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实际就是实行了语言学转向、属形式学派范畴又颇为彻底地与非"审美"、非文学的先验"意识"的自我表现文学论,并不"新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反映” “审美意识”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语言学转向
下载PDF
从“意识形态高浮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学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朱光潜在1979年提出的"意识形态高浮论"下启20世纪80年代初由钱中文、童庆炳等主张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美文论生成的重要源头之一,推动了对文学性质的科学认识。但是把文学的基本特性与意识... 朱光潜在1979年提出的"意识形态高浮论"下启20世纪80年代初由钱中文、童庆炳等主张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美文论生成的重要源头之一,推动了对文学性质的科学认识。但是把文学的基本特性与意识形态相关联,仍然限制了这一话题的更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意识形态高浮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20世纪80年代 审美文论
下载PDF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审美范式转换——论电视剧《亮剑》的艺术特色
3
作者 高杨 张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9-41,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语境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样态并导致审美范式的当代转换。在此背景下,电视剧《亮剑》突出地体现了影视作品在视觉文化、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变化。影视作品的内在构成质素已经难以稳定地承载原本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语境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样态并导致审美范式的当代转换。在此背景下,电视剧《亮剑》突出地体现了影视作品在视觉文化、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变化。影视作品的内在构成质素已经难以稳定地承载原本的意义,而是向新语境中适合自身存在的方向滑动。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要求我们重新衡定艺术理论的轴心概念,对形象、情感、审美等构成审美范式的基本概念的变化进行清晰地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价值化 “情感”符号化 “审美意识形态化
下载PDF
如何理解“审美意识形态论”——答单小曦的质疑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雪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文学 “审美意识形态”论 马克思主义 “话语活动”论
原文传递
“审美意识形态”论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念然 《华中学术》 CSSCI 2018年第3期11-20,共10页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中国文论的重要理论创获,是中国学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面向新时期文艺实践,在各种论争中不断寻求理论突破,不断进行理论体系的完善,从而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中国文论的重要理论创获,是中国学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面向新时期文艺实践,在各种论争中不断寻求理论突破,不断进行理论体系的完善,从而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尝试。新时期以来关于文艺反映论的论争、关于文艺上层建筑性质的论争和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质的论争等重要论争构成了审美意识形态论形成与创构的问题情境。作为新时期中国文艺学界集体成果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其形成的大致逻辑进路是'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建构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的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学科意义和学派建设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建构
原文传递
苏联“审美学派”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的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曹谦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迎来历史性转型的重要时刻,苏联美学和文论的影响非但没有退场,而且成为一个重要的借鉴资源。从"审美特征"论、"审美情感"论,再到"审美反映"论,以至于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迎来历史性转型的重要时刻,苏联美学和文论的影响非但没有退场,而且成为一个重要的借鉴资源。从"审美特征"论、"审美情感"论,再到"审美反映"论,以至于到"审美意识形态"论,我国文论在新时期的每一次显著进步,苏联文论的影响始终存在,尤其是"审美意识形态"论,更是从苏联当代文论的新成果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而这一期间,苏联美学和文论代表著作集中译介研究,与我国当代文论转型发展构成了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审美学派” 新时期 文艺本质讨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原文传递
新时期钱中文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4
7
作者 祁志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0,共4页
如果我们站在20世纪学术积累的高度,并兼顾其学术影响,来综览和评判新时期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那么我们不得不说,钱中文是继刘再复之后中国文艺理论界的领军人物。如果说刘再复在新时期前十年文艺理论园地里发生重大影响、作出重要贡献... 如果我们站在20世纪学术积累的高度,并兼顾其学术影响,来综览和评判新时期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那么我们不得不说,钱中文是继刘再复之后中国文艺理论界的领军人物。如果说刘再复在新时期前十年文艺理论园地里发生重大影响、作出重要贡献的是人的“丰富性”(“性格组合论”)和“主体性”学说,那么,钱中文先生在新时期后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园地中作出重大贡献、产生广泛影响的则是“审美意识形态”说、“新理性精神”论和“亦此亦彼”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中文 “审美意识形态” “新理性精神” “亦此亦彼”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