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1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式固定短语“家来”、“家去”的成因与方言遗留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莹莹 刘晓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在近代汉语语料和现代方言中常用"家来"、"家去"这一固定短语。从汉语史角度来看,"家来"、"家去"成为固定短语的原因有四:一是韵律原因;二是"家"语义的明确性;三是"家"与... 在近代汉语语料和现代方言中常用"家来"、"家去"这一固定短语。从汉语史角度来看,"家来"、"家去"成为固定短语的原因有四:一是韵律原因;二是"家"语义的明确性;三是"家"与结果补语"去"、"来"的认知距离起了作用;四是"来"、"去"、"家来"和"家去"较高的使用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来” “家去” 固定短语
下载PDF
青年“断亲”现象的引导策略——基于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靳玉军 邱庆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但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的“断亲”现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起到了某种消解作用,对青年的健康发展也存有消极意义。因此,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必须对此现象予以重视与引导。习近...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但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的“断亲”现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起到了某种消解作用,对青年的健康发展也存有消极意义。因此,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必须对此现象予以重视与引导。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以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为核心要义,能够为青年廓清亲缘关系的基本认知,指明亲睦和谐的情感方向,树立崇德尚贤的美德意志,提供亲情升温的行为指南。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精神引领“断亲”青年重归于亲,需要把握好“势”“道”“术”的关系,深刻洞悉青年家庭境遇,精准把握家教引导原则,合理运用家风涵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断亲” “家文化”
下载PDF
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想象与实践:批判地理学视角
3
作者 陈淳 杨盼 蔡晓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9-1618,共10页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片引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批判地理学视角讨论流动儿童对于“家”在不同尺度的想象。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要素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文化要素构成,既是流动儿童生活经验的表达,也体现了其对“家”的想象与期望,“家”的物质层面与情感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②基于流动的生活实践,流动儿童对“家”的想象具有多尺度特征,“家”与住所、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空间关联密切,其中社区是流动儿童与地方建立积极情感链接的重要空间;③“家远在故乡”是流动儿童的共同认知,“家”总是指向户籍所在地,体现了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空间与“家”的地方归属之间的错位。研究尝试为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移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案例借鉴,并对城市管理者创设更有利于流动儿童融入的友好环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 绘画分析 地理想象 批判地理学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评述与问题前瞻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敏 宋光辉 《中华家教》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运用Nvivo11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近三十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当前研究...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运用Nvivo11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近三十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当前研究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阐释、责任边界、国外借鉴、实践探索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价值内涵有待澄清、责任边界有待厘清、经验启示有待整合、在地实践有待创新等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体系,拓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视域,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 协同育人 问题前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逻辑转换与实践机制
5
作者 杨霞 范蔚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变革的价值日益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在价值理念、问题结构、演进动力等方面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支撑条件和行动理据。基于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问题和发展机遇的研判,在...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变革的价值日益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在价值理念、问题结构、演进动力等方面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支撑条件和行动理据。基于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问题和发展机遇的研判,在其逻辑转换的基础上,探索提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机制,即从主体联动机制、融合共育机制以及需求驱动机制三个方面,把协同育人实践各个结构部分链接起来,使它们协调运作而发挥作用,实现协同育人工作的切实落实和实践深化,从而以高效能协同育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与现实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家-校-社”协同 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价值 主体联动
下载PDF
“故乡”与“家”:鲁迅不愿触碰的心灵之痛——“《日记》中的鲁迅”研究系列之一
6
作者 宋剑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共12页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作为一个“人之子”,鲁迅的情感世界又是极其复杂的。由于“为族人所迫”而卖掉了祖居的“老屋”,他失去了自己的“故乡”;“八道湾”内的“兄弟失和”,又使他有家难回、情难以堪...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作为一个“人之子”,鲁迅的情感世界又是极其复杂的。由于“为族人所迫”而卖掉了祖居的“老屋”,他失去了自己的“故乡”;“八道湾”内的“兄弟失和”,又使他有家难回、情难以堪。他曾试图通过《语丝》这一对话平台,去极力挽救已经破裂了的手足之情,但对方的冷漠却一再令他失望。难以承受的精神苦痛,使鲁迅的身心都受到沉重打击,并曾一度萌生“自杀”和“出世”的绝望情绪。处于这种“彷徨于无地”的生存困境,一方面“故乡”和“家”成为了鲁迅最不愿去触碰的心灵之痛,另一方面这种人生体验又大大强化了其思想深度,最终铸就了他那“反抗绝望”的生命韧性与“独自远行”的坚强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家 鲁迅 心灵之痛
下载PDF
基于观念词“СЕМЬЯ/家”联想实验的俄汉语言世界图景研究
7
作者 郭丽红 荣鑫 郭鑫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观念词“СЕМЬЯ/家”是俄汉语中都存在的、能反映民族观念的典型词汇之一。“家”观念涉及了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选取俄汉语中“СЕМЬЯ/家”这一重要的观念词... 观念词“СЕМЬЯ/家”是俄汉语中都存在的、能反映民族观念的典型词汇之一。“家”观念涉及了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选取俄汉语中“СЕМЬЯ/家”这一重要的观念词,采用联想实验、观念分析等方法,从心理语言学、语言文化学视角阐释俄汉语中“СЕМЬЯ/家”观念的文化语义异同,揭示俄汉民族的语言意识及民族文化内涵,展示俄汉民族语言世界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词“家 联想实验法 俄汉语言世界图景
下载PDF
家庭教育的“三重迷失”及其重振之路 被引量:4
8
作者 龙宝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81-89,共9页
家庭教育在儿童自我发展、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扎根”作用,其本意是“家”的教育、“身”的教育与“根”的教育。当代家庭教育正走上一条祛魅、失魂、退化的不归之路,“离家”“离身”“离心”的“三离”倾向不断弱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儿童自我发展、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扎根”作用,其本意是“家”的教育、“身”的教育与“根”的教育。当代家庭教育正走上一条祛魅、失魂、退化的不归之路,“离家”“离身”“离心”的“三离”倾向不断弱化家庭教育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家庭教育基地失守、家庭教养目标走失、家教主体地位丧失是其集中体现。发挥家庭教育独有的建基灵魂、培植善端以及人生打底的功能,是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重放异彩的应然之路。要重振家庭教育,就应秉持“回归家庭、回归身教、回归根元”的精神意旨,重显“家教”的原意初心,重构家庭教育的教养目标,重拾家庭教育的扎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教育 “家”的教育 “三生”教育 教养教育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主流节目IP创设的询唤机制解析——以“家国young貌”系列节目为例
9
作者 靳迪 张超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在Web3.0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为主流节目IP的交互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但节目内容的泛娱乐化倾向导致部分主流节目叙事传播不畅。文章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系列节目“家国young貌”为例,剖析当代主流节目的破圈实践,并结合询唤理论,从... 在Web3.0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为主流节目IP的交互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但节目内容的泛娱乐化倾向导致部分主流节目叙事传播不畅。文章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系列节目“家国young貌”为例,剖析当代主流节目的破圈实践,并结合询唤理论,从话语下沉、仪式沉浸、知行规训三方面提出主流节目IP创设对培植文化自信、建构精神谱系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主流节目IP 询唤理论 “家国young貌”
下载PDF
“家校E体”大学生云思政联合培养体系研究
10
作者 张勇志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可以担当时代使命的人才,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提出“家校E体”大学生云思政联合培养体系,...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可以担当时代使命的人才,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提出“家校E体”大学生云思政联合培养体系,目的是解决传统家校联合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家校E体”联合机制强化思政教育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育其健全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E体”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育人 云思政
下载PDF
走出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现实困境的策略研究
11
作者 孙飞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年第15期82-84,共3页
“家校社”一体化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然而,当前的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却陷入了“重智轻体”、教学内容片面和教学方式单一的困... “家校社”一体化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然而,当前的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却陷入了“重智轻体”、教学内容片面和教学方式单一的困境。基于此,文章在论述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阐述了相关策略,以期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体育与健康 “家校社”一体化教学 现实困境 解决策略
下载PDF
流动性视角下成都明月村民宿“家”空间转换研究
12
作者 余正勇 陈兴 《旅游研究》 2024年第4期88-98,共11页
研究基于流动性视角,以成都明月村为例,运用田野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探讨外来创客、游客和返乡创业者等城乡流动主体有关乡村民宿“家”空间的转换与协商实践。研究发现:城乡流动赋予乡村民宿“家”的丰富意义,源于逆城市化流动主体对... 研究基于流动性视角,以成都明月村为例,运用田野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探讨外来创客、游客和返乡创业者等城乡流动主体有关乡村民宿“家”空间的转换与协商实践。研究发现:城乡流动赋予乡村民宿“家”的丰富意义,源于逆城市化流动主体对民宿“家”的差异化地理想象,民宿因而成为承载城乡流动主体频繁流动、相遇和实践的“家”空间和场所;主体的文化差异与对家的不同地理想象与表达主导着民宿多维度的空间生产实践,并在各自的利益诉求下实现民宿“家”空间的塑造与转换;主体民宿“家”的塑造与转换实践遭遇多元文化相遇、价值利益的冲突与张力,经由主体积极的互动协商,构建了在地化的多层次认同,营造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宿 “家”空间 逆城市化 城乡融合
下载PDF
论“家校社”体育协同治理:溯源、域外经验及实践路径
13
作者 陈奕哲 常娟 杨明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5期66-71,78,共7页
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家校社”体育协同治理共同体,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治理实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机制有效的网络化、现代化治理格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总结其演进溯源经验与相关政策要旨,锚定国外发达国家协... 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家校社”体育协同治理共同体,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治理实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机制有效的网络化、现代化治理格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总结其演进溯源经验与相关政策要旨,锚定国外发达国家协同治理经验:以法律为治理基石,强调政府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供给;以政策为推进动力,注重多部门、多主体的协同治理;以社区为着力基点,引导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基本,构建全方位的体育促进健康机制。提出实践路径:治理框架铺设,发挥“有为政府”的责任担当与主导核心作用;育人实践协同,推进“家校社”体育的协同赋能与合作共治;外延拓展赋能,实现社会与市场多元主体的精准发力;监督评价保障,健全跨域沟通的长效协调机制,强化内外监督评价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体育 协同治理 青少年 健康机制
下载PDF
新时代幼儿体育“家校社”协同教育的价值审视与实践路径
14
作者 韩涛 皇甫尚峰 王俊磊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14期10-12,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体育“家校社”协同教育现状进行考察,探析新时代背景下幼儿体育“家校社”协同共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价值:筑牢体育强国人才之基,营造以体育人基础环境,...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体育“家校社”协同教育现状进行考察,探析新时代背景下幼儿体育“家校社”协同共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价值:筑牢体育强国人才之基,营造以体育人基础环境,培养幼儿终身体育意识。实践路径:顶层设计为引,健全运营体系;专业队伍保障,巩固共育基础;搭建运动基地,实现多方赋能;线上线下联动,实现课程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幼儿体育教育 “家校社” 价值审视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政策出台过程的多源流透视
15
作者 蒋慧子 曾荔丹 彭虹斌 《教育导刊》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重要的教育任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对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多源流理论常用于透视政策制定的过程,对政策何以出台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以此分析发现:问题源流立足于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重要的教育任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对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多源流理论常用于透视政策制定的过程,对政策何以出台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以此分析发现:问题源流立足于育人的困境如何破解,政策源流汇聚了多方共议的最终结果,党的执政理念转变与公众对教育的追求与期望则形成了持续催化与渗透的政治源流,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教育减负政策的持续推进、政策共同体的积极倡导以及借鉴国外成熟的协同育人经验等多方面的推动下,三大源流实现汇合,合力促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的出台。未来应充分凝聚三大源流的力量,持续完善协同育人的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流理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政策制定
下载PDF
“家—校—医”联合背景下ADHD儿童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灵俊 钱烨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5期68-71,共4页
行为管理治疗是改善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行为的一种干预方式,将家庭支持、学校教育、医院治疗三者有机地结合,可以为儿童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行为干预,使干预效果最优化。文章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 行为管理治疗是改善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行为的一种干预方式,将家庭支持、学校教育、医院治疗三者有机地结合,可以为儿童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行为干预,使干预效果最优化。文章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从“前事控制”“支持家长”“行为训练”“后果处理”四个方面探索“家—校—医”联合背景下行为干预的有效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D儿童 行为干预 “家—校—医”联合
下载PDF
“家—校—医—社”协同下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巍 《辽宁教育》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向服务模式扩容。辽宁省实验学校确立“家—校—医—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实施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模式,探索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的有效策略,...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向服务模式扩容。辽宁省实验学校确立“家—校—医—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实施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模式,探索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的有效策略,对于破解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情况紧急、责任重大、专业不强、人力不足、难成合力”的瓶颈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医—社”协同 中学生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研究
18
作者 张磊 殷子骏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延展育人空间,协调育人资源,整合育人理念。困境:场域的开放性有待提升,育人效能尚未充分发挥;资本的均衡性亟须...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延展育人空间,协调育人资源,整合育人理念。困境:场域的开放性有待提升,育人效能尚未充分发挥;资本的均衡性亟须优化,育人手段受到限制约束;惯习的灵活性有待增强,育人活力难以完全释放。路径:建立开放交流的三方协同体系,将家庭作为学校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建立灵活有效的反思和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家校社”协同 以体育人 场域理论
下载PDF
贯通家里家外:中国传统社会整合的理念和实践架构
19
作者 郝彩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95,共10页
当代人如何行动既受当代社会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和传统的塑造。因此,探讨当下的社会整合之道离不开历史和文化视角。在中国传统社会,“家”作为社会运行基本单位的客观事实,决定了以“家”为对象和基础的贯通家里家外的社会整... 当代人如何行动既受当代社会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和传统的塑造。因此,探讨当下的社会整合之道离不开历史和文化视角。在中国传统社会,“家”作为社会运行基本单位的客观事实,决定了以“家”为对象和基础的贯通家里家外的社会整合理念的产生与实践。这一理念与实践架构以“家国一理”作为基本的社会整合逻辑,以始于“亲亲”自然之情的“孝”作为社会整合根基,以作为“家”之整合途径的“分”作为社会整合途径,以规范家内伦理关系和成员行为的“礼”扩展为社会整合手段,在政策实践和生活实践中贯通家里家外,真正发挥了其秩序形塑和社会整合功能。推动传统社会整合思想的现代转化和发展,对于当代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一理” 贯通 社会整合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
作者 李鸥 王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9期0041-0044,共4页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发展需求,在青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因机制、投入、研究等问题存在着发展的困境,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可...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发展需求,在青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因机制、投入、研究等问题存在着发展的困境,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可通过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化合作机制,实施“个性化定制”的创新运行机制,保障协同育人各项工作的稳步运行机制得以实施,最终真正实现提高青年学子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