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机构养老的合法化:家庭与机构的协作 |
卓唯佳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家庭实验室”课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开展研究” |
戴小军
施李纳
|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2024 |
0 |
|
3
|
从“低保”标准到“家庭运行标准”——社会救助制度的革新与设计 |
曹艳春
陈翀
|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4
|
家庭与社会——一项西方社会思想史的探索 |
方旭东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5
|
|
5
|
武陟县开展“家庭合同保健”的中期评价 |
田庆丰
赵秀莉
杜松明
|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
2002 |
1
|
|
6
|
“家庭生活园”概念阅览室构建探索 |
黄林强
|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7
|
国家与家庭、个人——城市中国的家庭制度(1940—1979) |
陈映芳
|
《交大法学》
|
2010 |
45
|
|
8
|
在职青年“家庭-工作”冲突及其影响因素 |
风笑天
乌静
|
《北京青年研究》
|
2014 |
6
|
|
9
|
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与路径研究 |
杜国明
薛云峰
历亚敏
|
《经济研究导刊》
|
2014 |
3
|
|
10
|
美国“家庭学校”运动及其新趋势 |
陈新宇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1
|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早中期家庭意识形态探析 |
傅燕晖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2
|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天使”的内涵和特点 |
曾亚英
|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13
|
|
13
|
美国“家庭医院”项目对中国“互联网+家庭病床”建设的启示 |
李春峰
付少杰
|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
2022 |
4
|
|
14
|
鲁迅“怀疑—否定”性思维特征的最初激发点——“家庭变故”对鲁迅精神世界的深层影响 |
彭小燕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5
|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影响 |
沈惠玲
|
《吉林医学》
CAS
|
2012 |
4
|
|
16
|
“家庭系统”解析 |
李晓莉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1
|
|
17
|
“家庭-学校-社会”三角模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影响的研究——以恩施州来凤县绿水乡为例 |
杨菁
乔骏阳
杨恺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8
|
“家庭氛围型”激励模式的构建——激励知识型员工新途径的探讨 |
刘利仄
|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9
|
这么近 那么远:跨境学童现象及“家庭为本”社会工作实务初探 |
汪国波
|
《当代港澳研究》
|
2013 |
3
|
|
20
|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面向读者的“家庭馆员式”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
蒋桂香
|
《现代情报》
CSSCI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