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骨金文“尊”字补释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玉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30,共7页
甲骨金文中的"踙"应释为"尊","踞"和"踙"为一字异体。"尊"有两个义项,一是作动词,是置放、陈设之义;二是作名词,是指用来陈设的礼器。
关键词 甲骨文 金文
下载PDF
“尊”与“樽”探究
2
作者 胡辙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第7期44-45,共2页
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古诗词中“尊”与“樽”不分的情况,讲授者往往以通假字一带而过,混淆了两者的关系,模糊了两者的渊源,掩盖了两者的差异;通过考证,明确“尊”字为本、“樽”字为引申,两者的意义已经大不相同,在语文教学中要准确讲... 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古诗词中“尊”与“樽”不分的情况,讲授者往往以通假字一带而过,混淆了两者的关系,模糊了两者的渊源,掩盖了两者的差异;通过考证,明确“尊”字为本、“樽”字为引申,两者的意义已经大不相同,在语文教学中要准确讲述“尊”与“樽”两者的准确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与“樽” 说文解字 正本溯源
下载PDF
清末“尊黄”思潮与民族主义——以《黄帝魂》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梁景和 赖生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20,共6页
20世纪初年,由于汉族之生存意识和仇满意识的鼓荡,以及革命风潮的兴起,加之受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内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尊黄”思潮。该思潮唤起了汉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历史局限。
关键词 清末 “尊黄”思潮 原因 时代特征 历史意义 影响
下载PDF
从“求富强”到“尊人道”——论严复社会学思想的嬗变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怡 蓝华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89-93,共5页
严复的社会学思想始终关注“群”与“群”、“己”与“群”的关系,他早年致力于“图富强”,晚年潜心于“尊人道”,这种变化清晰地表明了他对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更趋于审慎与冷静。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同情地理解严复思想嬗... 严复的社会学思想始终关注“群”与“群”、“己”与“群”的关系,他早年致力于“图富强”,晚年潜心于“尊人道”,这种变化清晰地表明了他对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更趋于审慎与冷静。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同情地理解严复思想嬗变的内在逻辑,而不是执著于那些外在的对立对其作教条式的归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社会学思想 “群” “己” “求富强”“尊人道”
下载PDF
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尊孔”、“批孔” 被引量:3
5
作者 郭预衡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共4页
关键词 文化传统 中国 “尊孔” “批孔” 孔子
下载PDF
论晚明士人的“尊女”观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雪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6-192,共7页
晚明士人"尊女"观集中体现为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两者在其构建路径上都存在挖掘女强典范来对比男弱的思维取向。士人"女胜于男"说旨在彰显女性崇高的道德和行为,有从两性道... 晚明士人"尊女"观集中体现为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两者在其构建路径上都存在挖掘女强典范来对比男弱的思维取向。士人"女胜于男"说旨在彰显女性崇高的道德和行为,有从两性道德向日常生活层面拓展的过程,也是明代士人"尊女"观影响逐步加深的表现。李贽"男女平等"说是明代士人"尊女"观走向伦理纲常对立面的结果,亦反映出明代国家与社会思想领域动态统一被打破,社会思想独立性的凸显。对李贽"男女平等"说既不能脱离时代和历史发展去过誉和捧杀,也不能过于强调封建社会的本质而忽视其进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女”观 男女平等 晚明 士人
下载PDF
“令尊”类词语用法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志锋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1,共4页
“令尊”是称人敬辞,通行的解释是“称对方的父亲”,“其前不必加代词”,不然就“失之于叠床架屋”。本文以大量的近代汉语文献材料为依据,论证“令尊”不但用以尊称对方的父亲,也可用以尊称第三者的父亲,“令尊”前面可加第二、第三人... “令尊”是称人敬辞,通行的解释是“称对方的父亲”,“其前不必加代词”,不然就“失之于叠床架屋”。本文以大量的近代汉语文献材料为依据,论证“令尊”不但用以尊称对方的父亲,也可用以尊称第三者的父亲,“令尊”前面可加第二、第三人称代词。其他令类词语用法同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尊”类词语 意义 用法
下载PDF
乾嘉以降骈文选本的“尊体”批评 被引量:1
8
作者 孟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4,共7页
清乾嘉以降,推崇骈文者以编纂骈文选本的方式进行骈文"尊体"批评。其要旨有三:一是通过阐明骈散同源、肯定骈文特征,以达到推尊骈文文体地位的目的,这是骈文选本"尊体"批评的首要任务;二是通过剖析骈文弊病,对唐宋... 清乾嘉以降,推崇骈文者以编纂骈文选本的方式进行骈文"尊体"批评。其要旨有三:一是通过阐明骈散同源、肯定骈文特征,以达到推尊骈文文体地位的目的,这是骈文选本"尊体"批评的首要任务;二是通过剖析骈文弊病,对唐宋以后,骈文衰敝的症结进行反省与厘清,这是骈文选本"尊体"批评的重要方式;三是通过提倡"复古"与"雅正",树立骈文创作原则与审美标准,这是骈文选本"尊体"批评的最终目标。此一时期骈文选本的"尊体"批评,对于提高骈文地位,促进骈文创作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骈文 选本 “尊体”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后的“尊黄”运动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学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7,共5页
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志士们曾掀起过一个"尊黄"运动。其表现为:尊黄帝为"人文初祖",主张采用黄帝纪年法;歌颂黄帝,祭祀黄帝,并以此为旗帜,号召民众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力求以黄帝的大道精神来... 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志士们曾掀起过一个"尊黄"运动。其表现为:尊黄帝为"人文初祖",主张采用黄帝纪年法;歌颂黄帝,祭祀黄帝,并以此为旗帜,号召民众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力求以黄帝的大道精神来确立中华文化的根本基础。"尊黄"运动的文化意义在于: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自觉意识;加速了以儒家学说为支柱的封建文化体系的崩溃;促使孙中山及其辛亥志士们思想主张的形成,更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尊黄"运动使长期不为人们重视的黄帝文化超越了整个中世纪而在近代得以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文化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尊黄”运动
下载PDF
《老子》“尊道贵德”与老年幸福生活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勇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9-52,共4页
老年幸福程度折射出社会道德文明水平。幸福的晚年需要正面的价值引导,需要积极的文化传承。《老子》"尊道贵德"的生命理念为老年幸福生活提供了道德哲学依据,对老年幸福生活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生命健在是老年幸福生活... 老年幸福程度折射出社会道德文明水平。幸福的晚年需要正面的价值引导,需要积极的文化传承。《老子》"尊道贵德"的生命理念为老年幸福生活提供了道德哲学依据,对老年幸福生活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生命健在是老年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遂性休闲是老年幸福生活的主要方式;参透死亡是老年幸福生活的终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道贵德” 老年 幸福 健在 乐活 了死
下载PDF
周汉儒学转型期中的“尊王”与“王鲁”——兼及《谷梁春秋》和《公羊春秋》的两汉命运
11
作者 闫春新 宋爱忠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8-92,共5页
作为中国经学特别是《春秋》学的两大命题,"尊王"与"王鲁"分别主要出现在《谷梁春秋》的经传与《公羊春秋》的经传汉注中。二者所蕴含的截然不同的思想,在本质上决定了《春秋》二传在两汉的地位,甚至对中国经学的... 作为中国经学特别是《春秋》学的两大命题,"尊王"与"王鲁"分别主要出现在《谷梁春秋》的经传与《公羊春秋》的经传汉注中。二者所蕴含的截然不同的思想,在本质上决定了《春秋》二传在两汉的地位,甚至对中国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汉儒学 “尊王” “王鲁”
下载PDF
“尊道贵德”与生命涵养
12
作者 曾勇 兰辉耀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8-30,共3页
"尊道贵德"是《老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它是老子提出的生命准则,同时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世人可以通过体悟"尊道贵德"的生命意蕴,践行其生命精神,并始终秉持"慈"、"俭"以及"不敢... "尊道贵德"是《老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它是老子提出的生命准则,同时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世人可以通过体悟"尊道贵德"的生命意蕴,践行其生命精神,并始终秉持"慈"、"俭"以及"不敢为天下先"的生命态势以涵养生命本真,提高生命品质,从而获得幸福人生,实现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道贵德” 生命意蕴 涵养生命
下载PDF
老子“尊道贵德”人生哲学思想探析
13
作者 兰辉耀 曾勇 许建良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尊道贵德"是老子人生哲学的核心价值。"道""德"内在于生命,展示于人生历程。道德不仅是人生由来的依据,也是人生践履的法则。"尊道贵德",一方面需要认清每一生命的性德,做到顺遂本性;另一方... "尊道贵德"是老子人生哲学的核心价值。"道""德"内在于生命,展示于人生历程。道德不仅是人生由来的依据,也是人生践履的法则。"尊道贵德",一方面需要认清每一生命的性德,做到顺遂本性;另一方面应持守俭约之德,做到"见素抱朴",回溯生命本源之道,也就是在贵德中尊道,在尊道中贵德。这一哲学思想对现世之人生模式选择与人生幸福获取亦不乏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尊道贵德” 人生准则 人生模式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文革”时期“尊法批儒”的文化现象分析
14
作者 张传文 《武陵学刊》 2013年第2期50-55,共6页
毛泽东发动"尊法批儒"运动的直接原因在于利用法家厚今薄古的思想为"革命"进行辩护。"尊法批儒"运动的深层原因在于人类文化演进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尊法批儒"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代中国文化... 毛泽东发动"尊法批儒"运动的直接原因在于利用法家厚今薄古的思想为"革命"进行辩护。"尊法批儒"运动的深层原因在于人类文化演进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尊法批儒"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一方面必须捍卫其现代性指向,另一方面应当追求现代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完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法批儒” 文化现象 现代化 “文革”时期
下载PDF
民国初期的“尊孔”之争以及儒学的当代意义
15
作者 罗文平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4-38,共5页
民国初期,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尊孔"运动有三次:袁世凯操纵下的"尊孔"运动;康有为倡导下的"尊孔"运动;五四时期的"尊孔"运动。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进步知识分子对其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抨... 民国初期,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尊孔"运动有三次:袁世凯操纵下的"尊孔"运动;康有为倡导下的"尊孔"运动;五四时期的"尊孔"运动。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进步知识分子对其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抨击,使得民主观念愈加深入人心。这场关于"尊孔"的论争已成为历史,当代重提儒学,第一,不是为专制,而是为和谐;第二,不是为复古,而是为复兴;第三,不是为封闭,而是为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尊孔”之争 当代意义
下载PDF
“尊孔不必保教”——略论梁启超对康有为学术思想的突破
16
作者 邱丹丹 《世纪桥》 2014年第10期48-49,共2页
从"尊孔保教"到"尊孔不必保教"的变化,是梁启超尝试对康有为学术思想突破的表现,而梁氏学术思想的独立也为其日后政治思想不断发生变化的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梁启超对孔子文化的态度从"保"到"不必保&... 从"尊孔保教"到"尊孔不必保教"的变化,是梁启超尝试对康有为学术思想突破的表现,而梁氏学术思想的独立也为其日后政治思想不断发生变化的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梁启超对孔子文化的态度从"保"到"不必保"的变化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尊孔不必保教"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由此而反映出1900年后梁启超在政治思想上发生改变的学术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康有为 “尊孔不必保教”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中古佛经中的“仁”“尊”“贤”
17
作者 周文 《中国训诂学报》 2018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仁”“尊”“贤”三个本是形容词,在中古佛经中,由于经常作为构词成分用在表敬类称谓当中,它们逐渐被单用,于是有了表敬代词的用法,这种用法逐渐渗透到稍后的中土文献当中,虽然最后都消失于现代汉语,但揭示它们特殊用法、来源和历时发... “仁”“尊”“贤”三个本是形容词,在中古佛经中,由于经常作为构词成分用在表敬类称谓当中,它们逐渐被单用,于是有了表敬代词的用法,这种用法逐渐渗透到稍后的中土文献当中,虽然最后都消失于现代汉语,但揭示它们特殊用法、来源和历时发展,对于汉语词汇史和语法史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佛经 代词 “仁” “尊” “贤”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中动词“敬”与“尊”的词义辨析
18
作者 闫斯文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 2018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就传世文献来看,动词'敬'与'尊'均始见于上古前期,在上古三个时期,'敬'的出现频次均高于'尊'。词义方面,'敬'与'尊'义位数量的变化并不凸显。二者词义的引申轨迹异中有同,但核心义位... 就传世文献来看,动词'敬'与'尊'均始见于上古前期,在上古三个时期,'敬'的出现频次均高于'尊'。词义方面,'敬'与'尊'义位数量的变化并不凸显。二者词义的引申轨迹异中有同,但核心义位都较为稳定。语法功能方面,'敬'以不带宾语为主,'尊'以带宾语为主,二者存在较大差别。此外,'敬'与'尊'在表'敬'义和'尊崇'义时具有同义关系,但二者在具体应用上仍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敬” “尊” 词义演变 语法功能
原文传递
百年中国“尊孔”与“反孔”之争的历史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梅琳 李先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7-79,92,共4页
历经了百年历史流变的"尊孔"、"反孔"之争,为当下如何对待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至今仍困扰着我们的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宝贵的启示。一者,要客观理性地对待孔子,不可盲目地尊孔或反孔。... 历经了百年历史流变的"尊孔"、"反孔"之争,为当下如何对待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至今仍困扰着我们的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宝贵的启示。一者,要客观理性地对待孔子,不可盲目地尊孔或反孔。二者,坚持去政治化的发展路向,切忌轻易把儒学意识形态化。三者,需注意到孔子儒学的问题只能用符合文化本身发展规律的方式来解决。四者,儒学的"创新性发展"须顺应时代需求,其传统智慧应与今日之需相结合。五者,儒学的传承发展端赖于全社会的文化自觉。非此,儒学的现代转型最终会变成一个空洞的口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中国 “尊孔” “反孔”
下载PDF
史前东方大口尊初论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方向明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4期37-44,4,共9页
文章对史前东方大口尊这一具有丰厚文化内蕴的代表性器物作了全面深入的讨论,在类型划分、功能判别、刻划符号分析等方面得出了新的结论。
关键词 史前 东部地区 大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