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汉儒学转型期中的“尊王”与“王鲁”——兼及《谷梁春秋》和《公羊春秋》的两汉命运
1
作者 闫春新 宋爱忠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8-92,共5页
作为中国经学特别是《春秋》学的两大命题,"尊王"与"王鲁"分别主要出现在《谷梁春秋》的经传与《公羊春秋》的经传汉注中。二者所蕴含的截然不同的思想,在本质上决定了《春秋》二传在两汉的地位,甚至对中国经学的... 作为中国经学特别是《春秋》学的两大命题,"尊王"与"王鲁"分别主要出现在《谷梁春秋》的经传与《公羊春秋》的经传汉注中。二者所蕴含的截然不同的思想,在本质上决定了《春秋》二传在两汉的地位,甚至对中国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汉儒学 “尊王” 鲁”
下载PDF
元代春秋学的黄泽、赵汸学派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广辉 高擎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39,共8页
元代学者黄泽、赵汸于春秋学卓有建树,自成一派。自汉代以来,治《春秋》之学者,动言"微言大义",众说纷纭。黄泽力排众议,认为治《春秋》当先弄清史实,然后再作价值判断。要弄清史实,就要回归《左传》。他认为《左传》首先由... 元代学者黄泽、赵汸于春秋学卓有建树,自成一派。自汉代以来,治《春秋》之学者,动言"微言大义",众说纷纭。黄泽力排众议,认为治《春秋》当先弄清史实,然后再作价值判断。要弄清史实,就要回归《左传》。他认为《左传》首先由史官左丘明撰写,而由其子孙续成之。这种说法与现代学者认为《春秋》为战国人所撰的观点不同,似更合理。赵汸师承黄泽,他不赞同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尊王贱霸"的思想,主张"尊王"亦"尊霸"。并提出孔子当年要得志,会先"修桓、文之业",由霸道而致王道。以往治《春秋》者或认为《春秋》字字寓褒贬之意,或认为《春秋》只是"实录"。赵汸的观点是,《春秋》一经中既有实录部分,也有孔子所寓褒贬之意。其所著《春秋属辞》一书就是要将此二者区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泽 赵汸 回归《左传》 “尊王”“尊霸” 《春秋属辞》
下载PDF
先秦儒家的民族观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文礼 史秀莲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7-342,共6页
先秦儒家民族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两个方面。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主张,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同时又具有反对外来干涉、侵扰的性质。孟子对儒家民族... 先秦儒家民族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两个方面。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主张,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同时又具有反对外来干涉、侵扰的性质。孟子对儒家民族思想最重要的发展,是明确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概念。而《公羊传》中的“大一统”、“尊王攘夷”和“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则反映了公羊派的民族观以及处理夷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公羊传》 “华夷之辨” “尊攘夷”
下载PDF
船山思想与辛亥革命思潮
4
作者 周辉湘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7-80,共4页
船山思想对辛亥革命时期人们思想的影响,主要在反对满清统治的民族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想萌芽和维护汉文化正统的哲学思想等。这些思想的影响较为集中体现在以武装排满和种族革命为中心的民族主义,以反对专制主义、建立资产... 船山思想对辛亥革命时期人们思想的影响,主要在反对满清统治的民族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想萌芽和维护汉文化正统的哲学思想等。这些思想的影响较为集中体现在以武装排满和种族革命为中心的民族主义,以反对专制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核心的民权思想,复苏中国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文化泛滥为宗旨的国粹主义思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尊攘夷”思想 辛亥革命思潮 民主政治 民族主义 民权思想
下载PDF
幕末日本国际秩序观的纵向性构造特征
5
作者 安善花 王紫晨 朱冠群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7-63,共7页
幕末日本国际秩序观经历了从“海外雄飞”到“尊王攘夷”的时代变迁,并从一开始就暴露出明显的扩张性。而幕末思想家冲破夷狄观念的开国主张也是企图通过侵略邻国来摆脱国内危机,其危机意识遂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战略相结合。幕末日本思... 幕末日本国际秩序观经历了从“海外雄飞”到“尊王攘夷”的时代变迁,并从一开始就暴露出明显的扩张性。而幕末思想家冲破夷狄观念的开国主张也是企图通过侵略邻国来摆脱国内危机,其危机意识遂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战略相结合。幕末日本思想家面临国际环境巨变的现实,提出重新观察世界和分析国际局势的理念,表明日本前近代国际秩序观既已具有鲜明的纵向性特征,为明治维新后构建双层构造的近代国际秩序观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观 “海外雄飞” “尊攘夷”
下载PDF
《春秋》“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的何、郑之争及其诠释学缘由
6
作者 闫春新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3,160,共9页
何休作为《公羊》学固守派,从《公羊》学的立场出发,质疑《穀梁传》传文对经文“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的解释;郑玄则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古,对何休的质疑作出批驳。由何、郑二人的争论,可管窥《春秋》经的言简义深与两汉《春秋》学... 何休作为《公羊》学固守派,从《公羊》学的立场出发,质疑《穀梁传》传文对经文“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的解释;郑玄则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古,对何休的质疑作出批驳。由何、郑二人的争论,可管窥《春秋》经的言简义深与两汉《春秋》学以传解经的时代风尚,并可见今古文经传诠释之风貌。两人交锋的学术缘由,与当时的今古文官学纷争及各自治学有关,更与学界尚少探讨的汉代学理上的相互辩难的经学时风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休 郑玄 “尊鲁君” “尊王” 今古文之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