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己”的诞生:严复对西方“个人”知识概念的译介
1
作者 欧梦越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9,共13页
“个人”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符号,堪称转型时代的“关键词”。“小己”是严复用以表达近代西方“个人”(individual)概念的独创译词,首见于《群学肄言》,语出司马迁《史记》。严复的译名策略是“以儒释西”,“小己”的诞生体现... “个人”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符号,堪称转型时代的“关键词”。“小己”是严复用以表达近代西方“个人”(individual)概念的独创译词,首见于《群学肄言》,语出司马迁《史记》。严复的译名策略是“以儒释西”,“小己”的诞生体现出其典型的“中西合璧”的“群己观”,他为西方中性的“个人”概念涂上一层儒家伦理色彩,将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演绎成赋予儒学价值的“群己观”,追求“群己平衡”。在近代本土化语境下,严复以“小己”为代表的传统文言语汇对译“individual”,努力调和西方“个人”观念与儒家伦理之间的矛盾,是“会通中西”翻译追求的充分反映,帮助西学“个人”概念完成在本土意义上的接引与转换,为推动近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与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作出卓越贡献。面对外来语的冲击,严复苦心孤诣创制的“小己”仍有市场,近代报刊中有不少采用“小己”表示“个人”概念的用例,近代早期英华辞典也多收录“小己”一词,“小己”的传播图谱清晰可见,从历史容受视角可证其文化影响力。晚清中国用于翻译“individual”的译名从一开始就呈现了纷繁复杂的景象,如“人”“人人”“个人”“私”“己”“小己”“么匿”,等等,这些译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自然竞争并存。梳理“个人”对译英文“individual”的历史演进轨迹,考察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个人”话语发展演进脉络时,应充分认识到严复“小己”的创译功不可没,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由此可进一步思考近代中国语境下西方“个人”概念的本土化译介,以及中国式个人话语的建构与中国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己” 严复 “个人”知识概念 译介
下载PDF
名词性“小+形容词”结构的多重来源和认知机制
2
作者 运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0-78,共9页
“小+形容词”结构存有同形异构现象。通过网络空间的语料分析发现,名词性“小+形容词”已经是半图式性的离心构式,其语义类型可以归结为特征类、事件类和生物类3种。从形式和语义的互动可知,名词性“小+形容词”结构来自古代汉语的词... “小+形容词”结构存有同形异构现象。通过网络空间的语料分析发现,名词性“小+形容词”已经是半图式性的离心构式,其语义类型可以归结为特征类、事件类和生物类3种。从形式和语义的互动可知,名词性“小+形容词”结构来自古代汉语的词形保留、现代汉语的构式嬗变和接触语言的结构拷贝。以多重来源的演化为基础,结构语义功能的最终浮现依赖于隐喻与转喻两种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形容词” 语义类型 语料分析
下载PDF
“舌尖现象”的语法化--“那谁”与“小他” 被引量:8
3
作者 项开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9-463,共15页
北京话的"那谁"和安庆话的"小他"都是"舌尖现象"。"那谁"又衍生出一些新的用法,由表示"不能说1(事实)"演变为"不能说2(虚拟)"、"不能说3(道义)"、"不必说&... 北京话的"那谁"和安庆话的"小他"都是"舌尖现象"。"那谁"又衍生出一些新的用法,由表示"不能说1(事实)"演变为"不能说2(虚拟)"、"不能说3(道义)"、"不必说"、"不愿说"、"不好说(修辞)"等等。"那谁"、"小他"上述用法固化以后,成为语言的中一个指称单位,具有称呼、话语标记、指代等功能。"那+谁"、"小+他"这种组合形式以及称谓功能的形成机制均源于心理联想过程中的"由新及旧"和"以旧读新"原则,其中的核心构成成分只能是表示远指性的代词。"那谁、小他"和人称代词"你、他"一样,也有标记空间—人际距离的功能,其关系为:你<小他<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现象 “那谁” “小他” 情态 指称
下载PDF
单音节形容词与名词组合的语义选择关系分析——基于定量统计的形容词“小”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祁峰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70-77,共8页
本文在语料库定量统计的基础上,以高频单音节形容词"小"为例,区分形容词义项的量级与非量级,并从语义角度对单音节形容词与名词组合中的选择性关系进行描写和解释。
关键词 形名组合 量级 非量级 语义选择 “小
下载PDF
“小”类称谓性指人名词的感情色彩探微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会 应学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52-54,共3页
考察“小”这类称谓性指人名词的感情色彩,主要讨论三个方面:1.格式的语义理据;2.格式的存在类型;3.语用价值。
关键词 “小”类称谓性指人名词 感情色彩
下载PDF
“子”缀语素“小称”探源——修辞与派生构词管窥 被引量:6
6
作者 杨贺 《泰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认为"子"语素"小称"的演变动因是言语环境促使隐含义素突显,即"小称"本身来自于单音词"子"感情意义层的区别性义素,突显的触发机制是拟人、借代和借喻。派生词义是词汇化过程中,词根和词缀共... 认为"子"语素"小称"的演变动因是言语环境促使隐含义素突显,即"小称"本身来自于单音词"子"感情意义层的区别性义素,突显的触发机制是拟人、借代和借喻。派生词义是词汇化过程中,词根和词缀共同作用的结果。"小称"并非从意义角度判定"子"是否为词缀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缀 “子” “小称” 派生构词
下载PDF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胡敕瑞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85,共6页
本文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 ,简要论述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重要价值。因为汉文佛典异译数量丰富 ,且具有历时层次 ,所以不但可以借助佛典异译意同文异的特点来考订词语 。
关键词 汉文异译 汉文佛典 汉语词汇 词义
下载PDF
“小小”的副词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琼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本文通过对重叠式"小小"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效进行考察,将"小小"界定为副词,进而从认知和主观化角度,对其副词化的历程和动因进行阐释。在双音化和主观化作用下,"小小"由构形重叠变为构词重叠,并历经从... 本文通过对重叠式"小小"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效进行考察,将"小小"界定为副词,进而从认知和主观化角度,对其副词化的历程和动因进行阐释。在双音化和主观化作用下,"小小"由构形重叠变为构词重叠,并历经从限定行为到限定性状程度,继而向程度副词逐渐演化;其产生与发展,与说话人表达心理情感时所采用的低调、含蓄以及谦虚的言说态度密切相关。此外,本文还以"大大、小小、深深、浅浅"为例,考察三维空间形容词重叠式的虚化情况,发现它们的虚化路径具有相似性,但内部虚化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 副词化 主观化 低程度量 三维空间
下载PDF
甲骨文“小”“少”释疑 被引量:1
9
作者 巫称喜 《殷都学刊》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甲骨文“少”、“小”是否同字 ,争议较大。考察所有用例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少”、“小”不是异体字 ,是一组同源字 (词 ) ,“少”是由“小”派生出来的 ,它一方面继承了“小”的所有义位 ,一方面也发展出“小”
关键词 甲骨文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谓语位置上的形容词“小*”
10
作者 陈世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年第3期57-63,共7页
现代汉语中的“小”使用频率很高,在各种文体中都可以找到带有“小”的短语和句子。本文引用前辈语言学家相关文献中的论点,同时在考察大量语料后对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谓语位置上的形容词“小”的特点提出新的发现和见解。
关键词 形容词“小 谓语 复句 句法功能
下载PDF
西周金文所见“小学”史料三题
11
作者 祝天瑞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3期19-29,125,共12页
“小学”最早见于西周铜器铭文《大盂鼎》和《师簋》。本文借助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资料,从金文中有关“小学”的最早记载、金文中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史籀与最早的童蒙识字课本三个角度分别对金文中的“小学”、学习内容、施教者、受教... “小学”最早见于西周铜器铭文《大盂鼎》和《师簋》。本文借助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资料,从金文中有关“小学”的最早记载、金文中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史籀与最早的童蒙识字课本三个角度分别对金文中的“小学”、学习内容、施教者、受教者、童蒙字书《史籀篇》等问题一一进行分析,以期对先秦“小学”教育史有所补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施教者 受教者 童蒙字书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海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5期59-65,共7页
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的注释和分析,略窥“小学”类分并改隶的历史轨迹,同时也对小序本身作一定的修正、补充。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小学 小序 经部
下载PDF
汉语句法结构对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以定语位置上的“小”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世祥 《汉语学报》 2005年第3期73-77,共5页
作者通过对定语位置上形容词“小”的考察,认识到汉语句法结构对理解和习得汉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包括三个部分:1)“小+典型名词”;2)“小+名词化的形容词或动词”;3)“小+名词”的感情意义(评价意义)。
关键词 句法结构 形容词"小" 定语位置
下载PDF
现代汉语“小+谓词性X”结构的语义浮现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为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小+谓词性X"结构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口语表达式,表现为说话人对主体动作行为或状态属性(隐性量)的主观弱化。该结构的语义生成机制有三:一是语义基础和变项的允准条件;二是语义凸显与语义结构的认知模式;三是概念整合后的意... "小+谓词性X"结构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口语表达式,表现为说话人对主体动作行为或状态属性(隐性量)的主观弱化。该结构的语义生成机制有三:一是语义基础和变项的允准条件;二是语义凸显与语义结构的认知模式;三是概念整合后的意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谓词性X 语义基础 认知模式 概念整合
下载PDF
《汉语大词典》“小的”、“小底”条考辨
15
作者 刘丰年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1-13,共3页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辞典,所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其重在探索语词的历史发展,给我们学习和研究汉语词汇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白璧微瑕",笔者发现其"小"字下所收词目"小的"、&q...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辞典,所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其重在探索语词的历史发展,给我们学习和研究汉语词汇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白璧微瑕",笔者发现其"小"字下所收词目"小的"、"小底"二词释义,或有失误,或交代不清,有就缪补正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小底 小的
下载PDF
“小+谓词性X”结构的句法表征与表达效用
16
作者 胡为飞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1-56,共6页
“小+谓词性X”结构在句法特征上表现为:与动词或实义性名词成分共现;与量词或数量成分共现;与“有点(儿)”共现;形成并列或对举格式。该结构的表达效用体现在话语功能和语用特征两个方面,考察显示“小+谓词性X”结构在话语功能上表现... “小+谓词性X”结构在句法特征上表现为:与动词或实义性名词成分共现;与量词或数量成分共现;与“有点(儿)”共现;形成并列或对举格式。该结构的表达效用体现在话语功能和语用特征两个方面,考察显示“小+谓词性X”结构在话语功能上表现为描写和评价话语信息主体、放大和缩小信息情感意义;在语用特征上表现为新颖性、礼貌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谓词性X 句法表征 话语功能 语用特征
下载PDF
“小+V”的组配性质
17
作者 祁阳 孟祥婷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5-100,共6页
“小”在汉语中用法较多,“小”与不同性质的语言单位组合时能产生不同的语法效果。通过对语料检索、归纳和分析,并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发现,“小”和单音节动词或语素组配后,具有语法性质上的双重性,既可以构成状中短语,也可以形成双音节... “小”在汉语中用法较多,“小”与不同性质的语言单位组合时能产生不同的语法效果。通过对语料检索、归纳和分析,并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发现,“小”和单音节动词或语素组配后,具有语法性质上的双重性,既可以构成状中短语,也可以形成双音节词,“小V”双音节词具有名词和动词上的双重性。“小+V”式名词还具有同形异类的特色,在网络语言中,“小+V”式名词可以作为一个短语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V 构式 词汇化 同形异类
下载PDF
越南《新刊南药神效十科应治》“小儿急惊”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丽娜 李几昊 尚力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4期47-53,共7页
越南文化是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医学受中医药学的影响颇深。通过对越南古医籍《新刊南药神效十科应治》卷九小儿科部分与中国医籍比较,可见其对小儿急惊的病机、症状、治则的认识深受我国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医学思想的... 越南文化是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医学受中医药学的影响颇深。通过对越南古医籍《新刊南药神效十科应治》卷九小儿科部分与中国医籍比较,可见其对小儿急惊的病机、症状、治则的认识深受我国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医学思想的影响,其所载方药主要引自《本草纲目》《普济方》等中国医籍。这种域外接受形式,扩大了中国医药在汉文化圈的影响力,拓展了中医药的应用范围,也促进了中医方药的域外流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传统医学 《南药神效》 《新刊南药神效十科应治》 小儿急惊 《小儿药证直诀》
下载PDF
经典名方小柴胡汤抗抑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管庆霞 刘宇萌 +4 位作者 李莹 杨寒 周小影 罗煜婷 邹淑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抑郁症发病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因其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多机制的作用方式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证的经典名方,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抑郁症发病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因其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多机制的作用方式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证的经典名方,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和解少阳且长于疏肝理气解郁,现代药理学研究也验证了其抗抑郁作用且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关于小柴胡汤抗抑郁的机制还尚未有定论,因此作者基于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和化学成分对近十年来现有小柴胡汤抗抑郁的研究进行综述,探究小柴胡汤抗抑郁的机制,发现小柴胡汤抗抑郁的机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受体、HPA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且可能是协同作用的结果,为深入研究小柴胡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抗抑郁 综述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加载下硅的高压相变行为
20
作者 陈小辉 柳雷 +4 位作者 张毅 李守瑞 敬秋民 高俊杰 李俊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高压相变是凝聚态物理、地球与行星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加载应变率是相变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动态加载下物质相结构原位诊断技术的不足以及宽广加载应变率下物质高压相变系统实验研究的缺失,难以开展... 高压相变是凝聚态物理、地球与行星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加载应变率是相变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动态加载下物质相结构原位诊断技术的不足以及宽广加载应变率下物质高压相变系统实验研究的缺失,难以开展基于原子尺度物理机制的相变动力学过程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由于硅的高压相极其丰富,且拥有大量亚稳相,动力学因素在其高压相变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硅是研究高压相变动力学的理想材料,对普适相变动力学过程的理论建模具有重要意义。以硅为例,介绍其在准静态、中等应变率和高应变率加载下的相变行为,探讨加载应变率对其高压相变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 原位结构探测 相变动力学 高压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