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2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规划框架与建构方法
1
作者 李小龙 刘丫丫 +2 位作者 王树声 朱玲 王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含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须以价值体系建构为引领。聚焦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与落实,... 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含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须以价值体系建构为引领。聚焦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与落实,以《陕西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为例,探索与建构基于整体观及“三全一联动”策略的规划框架,总结了包涵“梳理历史脉络,提炼价值框架—建构空间格局,彰显省域价值—完善保护名录,夯实价值支撑—明确市(县)任务,落实价值传导”的规划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为增强省级层面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 整体观 价值体系建构 陕西省
下载PDF
抗日根据地“新式家庭”的历史建构——以太行区李来成家庭为中心
2
作者 贺文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20世纪40年代,为了动员群众以便更好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结合晚清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分子家庭革命观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对根据地家庭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于是,太行区襄垣县李来成家庭作为“新式家庭”... 20世纪40年代,为了动员群众以便更好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结合晚清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分子家庭革命观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对根据地家庭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于是,太行区襄垣县李来成家庭作为“新式家庭”的典型应时代发展需求而生,其特点在于提倡民主家风、制订生产节约计划以及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通过主流媒体宣传与文娱宣传,该家庭模式从太行区推广到各抗日根据地,在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开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农村妇女解放乃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李来成家庭在1945年以后逐渐淡出媒体,但其为中国进行农村家庭变革以及建构农民集体主义理念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新式家庭” 历史建构 太行区 李来成家庭
下载PDF
中国环境形象建构的话语历史分析——基于《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报道语料库的研究
3
作者 武建国 欧敏 包伟玲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1期91-104,共14页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切的焦点问题,相关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着国家环境形象。本研究以2011年至2020年《中国日报》有关中国气候变化的报道为语料,在沃达克(Wodak,2001)话语历史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LDA主题模型和语料库方法,探...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切的焦点问题,相关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着国家环境形象。本研究以2011年至2020年《中国日报》有关中国气候变化的报道为语料,在沃达克(Wodak,2001)话语历史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LDA主题模型和语料库方法,探析该话语实践所建构的中国环境形象。通过对报道主题、互文关系、语言表现形式的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国日报》凭借六大主题和多样话语策略,成功塑造了绿色低碳、勇担责任、言出必行、开放共享的中国环境形象。希望本研究能丰富国家环境形象建构研究,并为外宣媒体提出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形象建构 话语历史分析 气候变化报道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中国日报》
下载PDF
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学的基础性工程——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历史变迁及当代建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游菲 李红亮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作为特定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生态,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吸引力同良好的文化生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 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作为特定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生态,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吸引力同良好的文化生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而言,无论基于历史的维度,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化人”之优良传统来看,还是基于现实的视界,从近现代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文化载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看,建构良好的文化生态,优化文化环境条件,可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教育 文化生态学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载体 文化化人 当代建构 历史变迁 有序推进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历史具象与价值追寻
5
作者 王萍 邵献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中国共产党形象是党的政党理念、政党行为和政党绩效等在民众心中的主观认知、评价和总体印象。党的形象建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因时而变,分别建构了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和奋斗者的历史具象。而在... 中国共产党形象是党的政党理念、政党行为和政党绩效等在民众心中的主观认知、评价和总体印象。党的形象建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因时而变,分别建构了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和奋斗者的历史具象。而在党的形象建构过程中也贯穿着始终如一的价值追寻。新时代,要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最终归宿,建构“亲民为民、民族脊梁、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形象建构 历史具象 价值追寻
下载PDF
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与历史主动性方法论建构
6
作者 贾丽艳 欧阳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卢卡奇从“总体性范畴”出发对于历史主动性方法论的理论建构,有着其现实而又深刻的思想动机,就是为了克服庸俗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决定论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还原论解读,由此来反思社会革命带来的问题,最终用历史辩证法的思想逻辑来解释... 卢卡奇从“总体性范畴”出发对于历史主动性方法论的理论建构,有着其现实而又深刻的思想动机,就是为了克服庸俗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决定论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还原论解读,由此来反思社会革命带来的问题,最终用历史辩证法的思想逻辑来解释历史决定论与历史主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一种历史主动性的哲学论证,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不仅从社会存在论意义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总体思想,而且从革命实践论意义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当然,卢卡奇的哲学论证有着矫枉过正的偏向,他将历史辩证法解释为一种意识辩证法,将他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的历史哲学”变成了一种观念论的历史哲学。这种偏向也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从而推动了之后各种“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性 方法论建构 总体性范畴 阶级意识 同一的主体—客体
下载PDF
海岸线的塑造:古尔纳《海边》中的历史反思与世界建构
7
作者 卢美芳 汪家海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东非沿岸为背景展开了文学创作。这片土地不仅是他的故乡,也是他小说中想象世界的重要来源。在他的作品《海边》中,他对海岸线的描绘不仅呈现了一个独特而多元的世界,同时也带来...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东非沿岸为背景展开了文学创作。这片土地不仅是他的故乡,也是他小说中想象世界的重要来源。在他的作品《海边》中,他对海岸线的描绘不仅呈现了一个独特而多元的世界,同时也带来了对殖民历史的深刻反思。古尔纳将海岸线视作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无数故事和命运,同时也反映了殖民历史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主人公萨利赫·奥马尔和拉蒂夫·马赫穆德最后在海边的和解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个人故事,更象征着海洋边缘形成的共同体的团结。这种共同体超越了传统的民族概念,建立在共享海洋文化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现出一种流动共存的状态。古尔纳借此呼吁人们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纳 海岸线 《海边》 历史反思 世界建构
下载PDF
历史语篇分析视域下日本“可持续发展话语”建构策略研究——以2023年日本《环境白皮书》为中心
8
作者 赵彦民 王昱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3期55-71,共17页
历史语篇分析法是分析政治话语的有效方法。本文以2023年日本《环境白皮书》中的“可持续发展话语”为研究对象,自建小型语料库,基于历史语篇分析法的理论框架对该话语进行主题分析和策略分析。研究发现,该话语主要围绕可持续发展社会... 历史语篇分析法是分析政治话语的有效方法。本文以2023年日本《环境白皮书》中的“可持续发展话语”为研究对象,自建小型语料库,基于历史语篇分析法的理论框架对该话语进行主题分析和策略分析。研究发现,该话语主要围绕可持续发展社会、政策制定、人员合作、生物多样性、技术开发、森林利用、循环经济、废弃物处理八大主题展开,并通过命名策略、述谓策略、论辩策略、视角化策略和强化/弱化策略等五种话语策略,试图建构出日本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等的国家形象。本文揭示了日本可持续发展话语背后隐含的政治意图,以期为我国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对外话语权构建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篇分析 可持续发展 话语建构 《环境白皮书》 国家形象
下载PDF
民族文化自信的空间建构——以河南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建设为例
9
作者 宋鲲鹏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河南黄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见证了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的演变历程,传承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脉。以河南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建设为案例,分析河南黄河历史文化地标既有现状、保护状态,及其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意义与时代价值。通过梳... 河南黄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见证了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的演变历程,传承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脉。以河南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建设为案例,分析河南黄河历史文化地标既有现状、保护状态,及其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意义与时代价值。通过梳理黄河历史文化源头和流变轨迹特征,解析黄河历史文化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华夏历史文明基本构成及传承创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自信 空间建构 黄河文化 历史文化地标
下载PDF
新高考下历史魅力课堂的建构——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为例
10
作者 李振宇 《陕西教育(教学)》 2024年第6期71-73,共3页
在新型高考“312”模式中,历史学科占据基础地位。随着全国各地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新型高考犹如“风吹幡动”,对每位教师提出“自我觉醒”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通过必要的课堂验证,将历史学... 在新型高考“312”模式中,历史学科占据基础地位。随着全国各地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新型高考犹如“风吹幡动”,对每位教师提出“自我觉醒”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通过必要的课堂验证,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与魅力课堂有机结合。一、高中历史魅力课堂建构模式图示及论证该模式共包括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第一阶段为建构探源阶段,包括背景透析,问题提出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魅力课堂 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新高考改革 建构模式 自我觉醒 高考 六个环节
下载PDF
话语-历史分析视角下比亚迪企业身份建构研究
11
作者 任靓 曹瑞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3期25-28,共4页
该文以比亚迪(BYD)汽车公司2019—2023年的英文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语料,结合话语—历史分析法(DHA),借助语料库工具Wmatrix5.0分别从宏观主题、中观沟通策略及微观语言特征对比分析汽车企业身份话语建构特征。研究发现,比亚迪在... 该文以比亚迪(BYD)汽车公司2019—2023年的英文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语料,结合话语—历史分析法(DHA),借助语料库工具Wmatrix5.0分别从宏观主题、中观沟通策略及微观语言特征对比分析汽车企业身份话语建构特征。研究发现,比亚迪在指称自身时多采用公司正式全称和简称,以构建权威群外身份;在述谓策略方面,使用积极性谓语动词和修饰性副词,展示其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态度和举措;在视角化策略方面,通过引用企业荣誉和第三方正面评价,构建优秀雇主和负责任企业的身份。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源于高语境文化和公共面子文化的影响。该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汽车企业国际话语建构能力,也对构建中国企业特色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话语—历史分析法 Wmatrix 比亚迪 汽车企业 身份建构
下载PDF
曹魏缪袭鼓吹组曲的历史建构与制度形态
12
作者 张佳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曹魏缪袭重新改编鼓吹曲辞,属于国家礼乐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最有可能完成于明帝时期。这部组曲以曹魏国史为主题,通过精简的形式来进行历史建构,目的在于强调曹魏政权的正统性。曹魏鼓吹的主要用途是道路与朝会,同时更为普遍地用以给赐... 曹魏缪袭重新改编鼓吹曲辞,属于国家礼乐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最有可能完成于明帝时期。这部组曲以曹魏国史为主题,通过精简的形式来进行历史建构,目的在于强调曹魏政权的正统性。曹魏鼓吹的主要用途是道路与朝会,同时更为普遍地用以给赐,两者共同构成其重要制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 鼓吹组曲 历史建构 制度形态
下载PDF
“海归”群体的形象建构与历史变迁
13
作者 温静 吴一凡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3,共10页
近代以来,一批批“海归”出国求学与回国服务,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书写了“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篇章。近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海归”作为近现代科技奠基者、民主政治探索者和思想文化运动倡导者,展现出救亡先驱的形象。... 近代以来,一批批“海归”出国求学与回国服务,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书写了“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篇章。近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海归”作为近现代科技奠基者、民主政治探索者和思想文化运动倡导者,展现出救亡先驱的形象。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海归”以归国者、拓荒者和奉献者的形象投身祖国建设,呈现出“建国先锋”的形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海归”作为科教文卫的领军者、新兴产业的开拓者、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者,表现出改革闯将的风采。新时代以来,“海归”以科技创新骨干、创业就业生力军、国际化人才的身份面貌,体现了时代新锐的特质。百余年“海归”形象的建构与更迭,折射了我国对外认知的变化、国际地位的跃升以及人才观念的转换等历史演进,全面展现了“海归”群体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贡献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归”群体 留学人员 形象建构 历史变迁
下载PDF
远方的偶像与旱地的野蓟——鲁迅与浅草—沉钟社双向关系历史建构论
14
作者 袁昊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浅草—沉钟社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除了社团自身的文学创作成绩之外,与浅草—沉钟社成员选择性回忆有关,更与鲁迅的肯定赞誉相关。鲁迅与浅草—沉钟社之间的关系是双向建构的结果,鲁迅是浅草—沉钟社的“远方... 浅草—沉钟社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除了社团自身的文学创作成绩之外,与浅草—沉钟社成员选择性回忆有关,更与鲁迅的肯定赞誉相关。鲁迅与浅草—沉钟社之间的关系是双向建构的结果,鲁迅是浅草—沉钟社的“远方偶像”,浅草—沉钟社是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修订自我定位及对青年问题再认识的幻想替代者,是鲁迅想望中的“旱地野蓟”。浅草—沉钟社青年们的文字刺激了鲁迅的“魂灵”,激活了他对“手头笔墨”力量的信心,“身内的迟暮”熔铸于“身外的青春”,加速了他对现状的改变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浅草—沉钟社 《一觉》 青年问题 历史建构
下载PDF
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及范式建构
15
作者 洪波 赵宬斐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6,共7页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自“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以来,现代化表现出西方式、苏联式、混合式、东亚式等多样化的范式。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相互激荡、叠加共振的时空维度中出场,在中国...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自“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以来,现代化表现出西方式、苏联式、混合式、东亚式等多样化的范式。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相互激荡、叠加共振的时空维度中出场,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的实践中系统性建构起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范式,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创新逻辑和全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逻辑的统摄性中获得了因果性和必然性,重塑了世界文明新格局,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范式建构
下载PDF
朝鲜“明国九义士”观念与朝宗岩地景的历史建构
16
作者 李秉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69,共9页
中国人士流离朝鲜历代有之,至明末清初又形成迁移的高潮,其中追随凤林大君回朝的“明国九义士”历来被学界视为遗民逃难朝鲜的代表。但“九义士”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自17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叶,经历了一个追溯、指认与建构的过... 中国人士流离朝鲜历代有之,至明末清初又形成迁移的高潮,其中追随凤林大君回朝的“明国九义士”历来被学界视为遗民逃难朝鲜的代表。但“九义士”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自17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叶,经历了一个追溯、指认与建构的过程。“九义士”作为一个整体被予以纪念,始于“九义士”后裔王德一、王德九兄弟以及朝鲜华西学派文人柳重教、金平默等人的著述。在传记、家谱与地志的文本编纂之外,朝宗岩的开拓与九义士祠的创立,不仅固定了“九义士”的名称指涉和“九贤一心”的政治与情感内涵,更将“九义士”的历史记忆铭刻于现实的地景。考察“九义士”观念的形成与朝宗岩的创建,不仅可以一窥中朝交流史上此段独特的文化因缘,也有助于理解传统儒家义理思想在当代韩国社会的演变与存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国九义士” 朝宗岩 地景 历史建构
下载PDF
清代新疆关帝信仰多维建构的历史记忆、文化表征与社会认同
17
作者 张晓燕 李凯昂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20,132,共15页
随着清朝重新统一新疆的历史进程,内地移民涌入新疆,关帝信仰随之广泛传播,天山南北关帝庙宇林立。这些庙宇不仅展现了清代新疆治理的智慧,更促进了多元社群的交往与交融,凝聚了情感共识与文化认同,成为新疆地区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 随着清朝重新统一新疆的历史进程,内地移民涌入新疆,关帝信仰随之广泛传播,天山南北关帝庙宇林立。这些庙宇不仅展现了清代新疆治理的智慧,更促进了多元社群的交往与交融,凝聚了情感共识与文化认同,成为新疆地区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基于对清代新疆地方志文献的深入挖掘,本文从历时性、空间性、社会性三个维度对关帝信仰进行研究。历时性建构揭示关帝信仰在新疆的源起、发展及演变,展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空间性建构分析关帝庙宇的分布情况与文化表征,凸显其地域特色与空间布局;在社会性建构方面,关帝信仰作为情感纽带与社会认同的基石,在新疆社会治理中规范了礼法德位,和谐了社会秩序,凝聚了价值认同。关帝信仰将民间祈愿与官方追求融为一体,构建了一套联通历史记忆、彰显文化表征、贯穿情感认同的融通机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文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新疆 关帝信仰 多维建构 历史记忆 文化表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在探究中建构历史的时代性价值——我的历史教育思与行
18
作者 唐琴 《教育视界》 2024年第10期54-60,共7页
教学研究基于思想提炼、课题研究和成果培育。教学思想经历“教学观提炼、教学模式构建、教学风格锤炼”三重境界,引领学生与伟大的历史相遇;关照思想,借助课题加持,基于问题导向,以科研方式推进教学研究,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变革;呼应... 教学研究基于思想提炼、课题研究和成果培育。教学思想经历“教学观提炼、教学模式构建、教学风格锤炼”三重境界,引领学生与伟大的历史相遇;关照思想,借助课题加持,基于问题导向,以科研方式推进教学研究,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变革;呼应学科育人方式转型的时代要求,推进已有研究项目迭代升级,保持原创性、前瞻性、突破性,以行动赋能教学成果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思想 课题研究 探究建构 时代性价值 历史教育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史经验
19
作者 冯登立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66,78,共6页
梳理了延安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特征和作用,分析了延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方式与路径,话语权建构的社会影响,进而得出延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与启示,即注重理念实践之间的互动机制、延安精神... 梳理了延安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特征和作用,分析了延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方式与路径,话语权建构的社会影响,进而得出延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与启示,即注重理念实践之间的互动机制、延安精神对当代话语权构建的积极影响、历史经验对现代政治传播的借鉴。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借鉴和理论创新,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话语权,以引导社会思想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建构 历史经验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与媒介传播——族群—象征主义视角下影响民族建构的两个维度
20
作者 曾一涵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4期35-38,共4页
族群—象征主义可视为对现代主义民族建构的补充与修正。以此为视角,选择历史记忆与媒介传播两个因素,呈现该理论对民族以及民族建构的整体性把握。历史记忆是指以历史形态呈现和流传的一种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中多数成员脑海里留存的... 族群—象征主义可视为对现代主义民族建构的补充与修正。以此为视角,选择历史记忆与媒介传播两个因素,呈现该理论对民族以及民族建构的整体性把握。历史记忆是指以历史形态呈现和流传的一种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中多数成员脑海里留存的对过去事件的系统性再现,其实是一种身份认同的寻觅。在共同体的建构上,建构者要寻求一种最广泛的影响因素,如文化与历史记忆的广泛性,媒介传播便是一种共同联结的探寻,以形成横纵一体的民族建构的联结形态。在网络时代,解构性要素弥漫成为对民族建构的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建构 族群—象征主义 历史记忆 媒介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