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主题班队会中的“小品”形式
1
作者 常春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8-120,共3页
"小品"成为中小学开展主题班队会中日益常见的形式,但"小品"的作用效果与价值紧密联系,其不同层次的价值直接影响到班队会的开展及主题的体现。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小品"的价值,其设计的思路也需遵循... "小品"成为中小学开展主题班队会中日益常见的形式,但"小品"的作用效果与价值紧密联系,其不同层次的价值直接影响到班队会的开展及主题的体现。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小品"的价值,其设计的思路也需遵循一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班队会 “小品”价值 “小品”设计
下载PDF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胡敕瑞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85,共6页
本文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 ,简要论述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重要价值。因为汉文佛典异译数量丰富 ,且具有历时层次 ,所以不但可以借助佛典异译意同文异的特点来考订词语 。
关键词 汉文异译 汉文佛典 汉语词汇 词义
下载PDF
“小品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美学特征
3
作者 关诗禹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9期137-139,共3页
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后广受观众好评,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其凭借想象加写实的美学风格,以及贾玲自传式的真诚化表达,截至2021年4月累计票房高达54.1亿,豆瓣评分8.1分,贾玲也因此登上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的宝座。但《你好,李焕... 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后广受观众好评,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其凭借想象加写实的美学风格,以及贾玲自传式的真诚化表达,截至2021年4月累计票房高达54.1亿,豆瓣评分8.1分,贾玲也因此登上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的宝座。但《你好,李焕英》的成功也饱受争议,在镜头表达等电影本身特有的艺术性上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被定义为“小品电影”。笔者接下来将从该片在情感表达、叙事结构及超越镜头之美的意蕴之美角度出发,分析《你好,李焕英》作为“小品电影”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品电影” 《你好 李焕英》 电影美学
下载PDF
“小品演示”教学法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相关分析
4
作者 梁建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05年第7期68-69,共2页
寻求新的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总结了一种新的教学法--"小品演示"教学法,并通过实验与常规教学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此教学法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品演示”教学法 综合能力 培养
下载PDF
“小词”考述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兴宝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6-101,共6页
“小词”在宋人词话中出现频率颇高,其内涵是指词体篇幅短小者,并非宋人给词附加的蔑称。宋人以小为美,将绝句也称作小诗,还有更多以“小”称物的语言现象,因此,小词与小诗表达了宋人同样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 宋朝 “小词” “小曲” “小品”
下载PDF
鲁迅杂文文体考辨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方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35,共15页
鲁迅是在"短评"基础上产生"杂感",又是在"杂感"基础上产生"杂文"的,梳理"杂文"的这一形成过程,可见其有"短评"和"杂感"不具备的特征。这种情况更主要体现在鲁... 鲁迅是在"短评"基础上产生"杂感",又是在"杂感"基础上产生"杂文"的,梳理"杂文"的这一形成过程,可见其有"短评"和"杂感"不具备的特征。这种情况更主要体现在鲁迅前期创作中,后期虽有所延续,但三种不同文体各自的特色在他的杂文中又常常融为一体得到表现,这在他1933年杂文文体创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鲁迅30年代中期为"杂文"正名,与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存在认识上的差异,针对的又是其时京、海派联手在文坛上掀起的"小品热",由此而有他对杂文功能和作用更为确切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评” “杂感” “杂文” 1933年杂文 “杂文”正名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小品热”
下载PDF
“庄严”一词梵汉对勘
7
作者 张幼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0,共4页
“庄严”这个词的意义比较复杂。鸠摩罗什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庄严”出现了46次,经过梵汉对勘,确认其意义有与现有解释相同的,也有少许不同的。这一对勘的结果表明,研究佛经词语的意义,仅用汉文佛典材料是不够的。
关键词 庄严 大庄严 自庄严 汉梵对勘 小品般若波罗密经》
下载PDF
《小品方》方药服量控制策略与服药方法的文献研究
8
作者 刘旎 倪胜楼 +2 位作者 张林 傅延龄 潘中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探析陈延之《小品方》中方药服量的控制策略与方法。方法纳入《小品方》中方名、主治病症、药物组成、方药剂量及煎服法均完整辑录的内服方剂,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对所纳入的数据进行频次统计与归纳总结。结果共纳入内服方剂194首。汤... 目的探析陈延之《小品方》中方药服量的控制策略与方法。方法纳入《小品方》中方名、主治病症、药物组成、方药剂量及煎服法均完整辑录的内服方剂,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对所纳入的数据进行频次统计与归纳总结。结果共纳入内服方剂194首。汤剂单次服量为30~1200 ml,以300 ml最多见,约占汤剂单次服量总频次的46.19%。散剂单次服量为0.10~15 g,以5 g最多见,约占散剂单次服量总频次的64.29%。丸剂单次服量为0.02~6 g,以2 g最多见,约占丸剂单次服量总频次的34%。服药次数为2日1服~日7服,各剂型均以日服3次最为常见,约占3种剂型日服次数总频次的68.15%。服药时间以定时服药为主,但据病情轻重、病理特点与人体生物节律等不同,有汤剂顿服、平旦服药及昼夜连服等特殊服法。结论《小品方》强调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机体对于药物耐受性与敏感性的差异是决定服量轻重的关键。其通过对方药的单次服量及服药间隔时间的调整,增强了服法对于方药绝对服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服量 小品方》 个性化治疗 精准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