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醒脑”针刺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顺吉 冶尕西 王克天 《国医论坛》 2023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抽动障碍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治疗,...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抽动障碍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YGT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90.0%(36/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65.0%(26/40),优于对照组的42.5%(17/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愈显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醒脑”针刺 盐酸硫必利 儿童抽动障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小醒脑”针刺法在电针不同参数刺激下治疗感音神经性聋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谯凤英 刘鼐 +2 位作者 张盈 杨仕蕊 樊凌杉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9年第4期31-33,15,共4页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在电针不同参数刺激下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6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并确诊的540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按照波形(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频率(1档...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在电针不同参数刺激下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6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并确诊的540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按照波形(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频率(1档、2档、3档)、单次电刺激时间(20min、30min)3组参数进行全面试验法随机分组,共计18组,每组各30例。18组患者均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基础治疗上予"小醒脑"针刺(主穴取百会、四神聪、双侧合谷及患侧风池、完骨、天柱、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配穴辨证取穴)结合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治疗,各组施以对应电针参数刺激,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各组听力改善程度。结果不同参数组治疗后的听力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密波治疗组的听力改善情况依次优于断续波治疗组、连续波治疗组,频率2档治疗组的听力改善情况依次优于频率1档治疗组、频率3档治疗组,单次电刺激30 min治疗组的听力改善情况优于单次治疗20 min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结合电子针疗仪在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中,采用疏密波、频率2档、单次电刺激30 min的电针参数组合对听力的改善情况最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波形 频率 时间 “小醒脑”针刺
原文传递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利 杨春霞 邓娟娟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 研究“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 目的 研究“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程度、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3周后,2组眩晕程度0级~4级患者占比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眩晕程度为0级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周后,2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改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后循环缺血 “小醒开窍”针 盐酸氟桂利嗪 康复效果
下载PDF
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智俐 屈绮文 林漫婷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眩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变化、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治疗7 d和14 d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与DH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及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眩方与“小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较好,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缺血性眩晕 痰瘀互结型 清眩方 “小醒开窍”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