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山-水-城”空间格局的生长模式与形成机理研究——以万州为例
1
作者 王华 方国臣 +1 位作者 赵万民 周国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98-1719,共22页
“山-水-城”空间格局是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环境交互适应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关系。通过阐明“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概念内涵,从地理学视角建立其分析框架,选取典型城市万州为研究区,利用田野调查、地形位置指数模型、MCR模型等方法,... “山-水-城”空间格局是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环境交互适应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关系。通过阐明“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概念内涵,从地理学视角建立其分析框架,选取典型城市万州为研究区,利用田野调查、地形位置指数模型、MCR模型等方法,综合研究三峡库区“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生长模式、形成机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发现:(1)三峡库区“山-水-城”空间格局演化是一个“生成-强化-解构-重组”螺旋式上升的生长过程。在对外开埠与移民搬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万州“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结构形态与地域功能不断演化与重组。(2)三峡库区城市扩张对山水生态网络的影响与反馈,以及山水环境变化对城市空间生长的限制与引导,形成独特的“山-水-城”空间格局与生长模式,包括6种动态生长模式与12种静态生长模式。(3)地域性空间组织关系的重构以及城市系统的选择,决定“山-水-城”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化,受“自然山水环境+社会经济转型”“地域特殊事件+山水环境变化”的综合驱动,三峡库区城市空间生长逐渐突破实体门槛的限制,并向下一阶段生长周期持续演进。由此,提出库区“山-水-城”空间格局的调控路径,为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与系统治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城”空间格局 演化过程 生长模式 形成机理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嘉陵江沿线古城“山-水-城”景观特征研究
2
作者 杜春兰 陈丹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4,共9页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并以上、中、下...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并以上、中、下游8个古城为例,通过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及结合GIS平台的历史地图空间转译,提炼其“山-水-城”景观特征。具体为“宏观格局把控”方面“巴蜀要冲,控扼形胜”的城市选址、“襟江带河,群山四望”的山水格局、“江山聚结,生气聚集”的风水脉络;“中微观空间结构塑造”方面“迎山接水,不拘一格”的城市空间结构、“依形江山,因地制宜”的城市功能营建;以及“沿江山集群,南北人文关联”的“跨尺度风景审美经营”等在地特征,以期为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西南山地宜居城乡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嘉陵江流域 “山--城” 景观特征 巴蜀文化走廊
下载PDF
基于水-陆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魏家星 倪雨淳 +1 位作者 寿田园 张昱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05-5319,共15页
快速城市化和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精细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立足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从陆域、水域两个层面进行量化计算,构建水-陆耦... 快速城市化和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精细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立足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从陆域、水域两个层面进行量化计算,构建水-陆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将高供给区域识别为生态源地,并基于MCR模型和电路理论分别提取廊道和节点,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分别识别陆域和水域生境斑块面积34.31km^(2)、272.50km^(2),为江南水乡空间存续和城市绿地空间选址提供了理论依据;2)水-陆耦合度评价得到源地41个,总面积206.79km^(2),占研究区总面积8.57%,呈现“西北多东南少”的格局;3)提取89条生态廊道和91个生态节点,生态廊道总长度586.35km,呈均匀网状分布,节点包括44个夹点及47个障碍点,主要位于吴江区。通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与优先级评价,分级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议,为我国其他快速城市化地区及都市圈周边区域的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土地利用的转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格局 -陆耦合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下载PDF
襄阳“山-水-城”空间历史文化脉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嘉玲 《城市建筑》 2015年第27期317-317,319,共2页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加之长期以来对中国本土传统与山水自然要素紧密结合的营城方略不够重视,使得城市特色的减弱、历史记忆的消失、文化传承的断裂,成为了相当普遍的现象。随着相关政策对城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城市历史...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加之长期以来对中国本土传统与山水自然要素紧密结合的营城方略不够重视,使得城市特色的减弱、历史记忆的消失、文化传承的断裂,成为了相当普遍的现象。随着相关政策对城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城市历史文脉就尤为迫切和重要。襄阳,因水而生,靠山而兴。汉江与襄水的交汇、背靠群山,产生了这座富饶并极具特色的山水之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推进,襄阳传统的城市空间秩序被打破。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对“山-水-城”、历史文化脉络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再通过对自然山水、人文标志两个空间要素的史料发掘和现场踏勘,分析了古代襄阳城与自然山水的轴线对位关系,构建了传统空间的历史脉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 “山--城” 历史文化脉络
下载PDF
基于“山-水-城”理念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探索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宇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64,共7页
我国当前城市地区快速蔓延,文化遗产遭受冲击,历史特色逐渐丧失。本文回归中国传统城市营造理念,提炼出"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格局特色,并从文化、功能、审美三个角度对这一特色进行解读,建构"山-水-城"理念的解读... 我国当前城市地区快速蔓延,文化遗产遭受冲击,历史特色逐渐丧失。本文回归中国传统城市营造理念,提炼出"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格局特色,并从文化、功能、审美三个角度对这一特色进行解读,建构"山-水-城"理念的解读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多尺度"山-水-城"空间单元概念,提出构建区域层面艺术骨架、维育城市层面景系、塑造景点层面场所精神等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城” 历史文化环境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中国能源-水资源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演变 被引量:3
6
作者 关伟 赵湘宁 邹薪韵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86-94,共9页
能源和水资源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冲突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及重心分析法对2005-2016年能源和水资源丰度、能源和... 能源和水资源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冲突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及重心分析法对2005-2016年能源和水资源丰度、能源和水资源强度、能源生产量和能源耗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重心动态演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能源资源丰度与水资源丰度呈现南北两极分化格局,二者重心移动方向相反,分布上的差异逐渐增加;②能源强度和水资源强度在东部沿海地区及新疆存在相似性,两者重心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分布上的差异逐渐减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成本和水资源成本存在正向联系;③能源生产量和能源耗水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小,二者高值区均集中在黄河中游地区,且重心距离较小,但在重心的移动速度上能源生产量远大于能源耗水量,能源生产、加工过程中耗水量和生产量之间仍存在发展速度不协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关联 能源耗 重心动态演变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山-水-城”艺术骨架建构初探--以千年古县蓟县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宇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40,共8页
当前我国大量城市建设和快速城市蔓延对城市内部及周边的历史遗存和山水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以千年古县蓟县为例,对"山-水-城"艺术骨架构建进行研究。蓟县的"山-水-城"格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论文从蓟... 当前我国大量城市建设和快速城市蔓延对城市内部及周边的历史遗存和山水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以千年古县蓟县为例,对"山-水-城"艺术骨架构建进行研究。蓟县的"山-水-城"格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论文从蓟县的历史文化特色出发,探讨了以历史文化景观为核心、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依托的"艺术骨架"建构方法,对历史城镇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发掘并延续传统"山-水-城"格局的可行途径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艺术骨架 蓟县
下载PDF
中国古代“城-山”风景的文化意象、空间秩序与景致营建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毛华松 汤思琦 傅俊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1,共6页
中国古代城市在基于城内外山系的择址和塑形过程中,形成了围绕"城-山"关系的特定审美意象、空间模式和营景经验,是中国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内在关联的关键基因之一。结合文献史料整理,梳理了与城、山紧密相关的仙境... 中国古代城市在基于城内外山系的择址和塑形过程中,形成了围绕"城-山"关系的特定审美意象、空间模式和营景经验,是中国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内在关联的关键基因之一。结合文献史料整理,梳理了与城、山紧密相关的仙境、礼制、风水文化意象,总结了礼制求中、风水象形与仙境三山3类城市择址模式,以及中轴立向、经纬引秀、裁成增秀3种"城-山"塑形经验。探讨了楼阁布局与天际线、园林类型与社会秩序、山景游赏与交通设施的"城-山"景致营建,并分析了其对可望、可居、可游"城中园,园中城"的支撑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补充中国城市风景营建的历史理论、丰富城市风景重构的实践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 文化意象 空间秩序
下载PDF
中国古代镇山的地理想象及空间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毛华松 汤思琦 +1 位作者 程语 魏玲玲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目的】镇山是中国传统风景营建中自然与文化紧密融合的优秀产物,是多尺度视野下的典型地理想象结果。发掘其中的传统自然价值观、知识体系及空间文化体系,可为当下相关遗产的保护与“城-山”空间体系的发扬提供历史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镇山是中国传统风景营建中自然与文化紧密融合的优秀产物,是多尺度视野下的典型地理想象结果。发掘其中的传统自然价值观、知识体系及空间文化体系,可为当下相关遗产的保护与“城-山”空间体系的发扬提供历史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爱如生中国方志库量化分析镇山历史信息,结合对图文史料的解析,梳理镇山地理想象内涵的历史变迁,总结镇山地理空间体系构成,归纳城市镇山空间的构建理法。【结果】梳理了镇山地理想象内涵从国家到地方、从神性到世俗、从政治宣扬到政治教化的嬗变历程,总结了宇宙镇山、国家镇山、区域镇山、城市镇山4个层次的地理空间体系差序构成部分,归纳了城市镇山的选取特征及空间秩序组织特征。【结论】镇山文化模式及空间组织具有耦合关系,通过地理想象的视角可以深入探寻其中的内涵,从而推动镇山文化与空间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观 国土空间 -”风景
下载PDF
水泊梁山城市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晔霞 贺湘婷 《中外建筑》 2012年第7期45-47,共3页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解读梁山空间格局演变,从水、山、域三个方面对梁山城市格局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梁山县城"山水孤立、山城间隔、水域相依"的城市格局特征。
关键词 泊梁 格局 --
下载PDF
靖藩制度影响下明代桂林山水园林营建特征及规律研究
11
作者 尹旭红 卢天佑 +1 位作者 冀晶娟 傅潇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0-66,共7页
明代靖藩制度是桂林发展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制度,山水园林受其影响而呈现出显著的营建特点并形成多元类型的园林体系。当前研究囿于王府园林类型的探讨,对该时期山水园林的多样性与规律性认知尚显不足。采用“信息采集-特征归纳-... 明代靖藩制度是桂林发展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制度,山水园林受其影响而呈现出显著的营建特点并形成多元类型的园林体系。当前研究囿于王府园林类型的探讨,对该时期山水园林的多样性与规律性认知尚显不足。采用“信息采集-特征归纳-叠合分析-提炼规律”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古文献信息采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整体上探究了明代桂林王府园林、衙署园林、公共园林、寺庙园林等多种园林的营建主体、建设目标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山水园林依托城市形胜区域的基址选择、锚合城市山水秩序的空间布局、融糅出世入世思想的意境表达等营建规律,旨在为桂林山水城市的“城中之园,园中之城”理想风景营建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 靖藩制度 -- 营建规律 桂林
下载PDF
西湖文化的演进历程及其历史意义--《永乐大典·六模湖》中的西湖文献统计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毛华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西湖是中国城市历史风景中普遍性的文化现象。《永乐大典·六模湖》首次以官方文献的形式,确立了西湖文化范式的定位,并辑录了36个西湖的大量诗文资料。以《永乐大典》西湖文献为主线,综合相关案例在方志、城市笔记及文记中的历史记... 西湖是中国城市历史风景中普遍性的文化现象。《永乐大典·六模湖》首次以官方文献的形式,确立了西湖文化范式的定位,并辑录了36个西湖的大量诗文资料。以《永乐大典》西湖文献为主线,综合相关案例在方志、城市笔记及文记中的历史记载,提出西湖文化始于魏晋,风景化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的演进历程。并由此归纳了西湖是中华水利社会的典型文化符号、"山—水—城"空间模式的典型代表、儒家政治理想的物质空间载体等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湖文化 -- 市风景
下载PDF
昆明环滇池滨水景观带规划构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辉 游一民 张勇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167-170,195,共5页
现代新昆明建设使得滇池由最初的城郊湖逐步转型成城中湖,探讨在"城-湖"格局关系重大变化的新背景下环滇池滨水景观带的规划构想。提出打造世界级高原湖泊观光旅游度假胜地、建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打造充满城市活力滨水开放... 现代新昆明建设使得滇池由最初的城郊湖逐步转型成城中湖,探讨在"城-湖"格局关系重大变化的新背景下环滇池滨水景观带的规划构想。提出打造世界级高原湖泊观光旅游度假胜地、建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打造充满城市活力滨水开放空间以及建设国内一流环湖绿道的规划目标与定位,进而阐述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及"一环五板块"景观功能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湖”格局 景观带 规划构想
下载PDF
从古代人居环境营建谈永州名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诗萌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8-10,共3页
从中国古代人居环境规划营建史上看,永州古城的最大特色在其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极其紧密、恰到好处的结合。其背后展现出永州先民对当地自然环境之特点、利弊的深刻认识;对自然环境"充分利用,适度建设,巧以改善"的营建策略;以... 从中国古代人居环境规划营建史上看,永州古城的最大特色在其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极其紧密、恰到好处的结合。其背后展现出永州先民对当地自然环境之特点、利弊的深刻认识;对自然环境"充分利用,适度建设,巧以改善"的营建策略;以及"赞天地之化育"、人工与自然"交相赞"的哲学追求与信念。论文从城池建设、文化环境建设、风景发掘建设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此种结合之巧之妙;并由此提出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着力继承并发扬此种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此外亦对永州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历史文化名 -- 文化环境 风景发掘
下载PDF
昆明城市多景观维度下公园蝴蝶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秋霞 张喆 马红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93-2203,共11页
城市公园蝴蝶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开展多景观维度下城市公园蝴蝶多样性特征的研究,为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对昆明20个城市公园开展为期1年的蝴蝶多样性与植物样方实地调查。结... 城市公园蝴蝶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开展多景观维度下城市公园蝴蝶多样性特征的研究,为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对昆明20个城市公园开展为期1年的蝴蝶多样性与植物样方实地调查。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别从城市的“山-城-水”空间格局、公园景观、微栖息地3个景观维度对蝴蝶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调查到蝴蝶3562头,隶属于9科67属105种;记录到植物320种,隶属于238属98科;近山与近水公园的蝴蝶多样性总体优于城区公园;公园整体景观面积、林地和草地面积占比、林地核心斑块面积、林地与草地景观连通度的增加对蝴蝶多样性起积极作用,随着公园整体景观和硬质景观破碎化程度上升、硬质景观的面积占比的增加,蝴蝶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草地景观破碎化越严重,蝴蝶分布越不均匀;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在植被结构和植物组成上对蝴蝶多样性的影响具有差异。研究成果丰富了城市公园绿地的蝴蝶多样性内涵,为昆明城市公园提升蝴蝶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空间格局 公园景观 微栖息地景观 蝴蝶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