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苏区新诗与意象性政治空间的构造(1931-1933) 被引量:3
1
作者 耿殿龙 《苏区研究》 2019年第2期93-106,共14页
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理论来阅读1931年到1933年的中央苏区新诗文本,可以看到在世界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没有祖国""拥护苏联"等观念涂抹的苏区空间里新诗作者所持的坚定的无产阶级国际立场,并进而探究出在国共两党的对... 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理论来阅读1931年到1933年的中央苏区新诗文本,可以看到在世界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没有祖国""拥护苏联"等观念涂抹的苏区空间里新诗作者所持的坚定的无产阶级国际立场,并进而探究出在国共两党的对抗性空间里,中央苏区新诗"反帝国主义国民党"核心主旨出现的原因,加深对中央苏区新诗文本中"祖国""红旗""鲜血"等意象及黑暗和光明截然不同的精神所指的产生之认识。反过来,中央苏区新诗营造的这种精神与意象也再生并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治空间的革命色彩,让苏区空间带有鲜明的中共和苏联的意识形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新诗 意象性政治空间 “再现性空间“ 意识形态 世界革命 “工人祖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