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工农兵文艺”理论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确立 |
刘江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1
|
|
2
|
论“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 |
刘江
|
《焦作大学学报》
|
2011 |
2
|
|
3
|
以意象为中心话语建构文艺学理论体系 |
夏之放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4
|
|
4
|
文艺学理论体系建构的主体性和主导性——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高楠教授访谈 |
高楠
王亚光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5
|
辩证思维方法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理论体系 |
周来祥
胡智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2 |
0 |
|
6
|
“审美感性直观”新文艺理论体系中心话语的最佳选择 |
杨立民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7
|
新文艺理论体系论(一) |
王锺陵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重建自己民族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关于我国古代文论研究刍议 |
郭外岑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9
|
新时代党的文艺思想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探赜 |
李艳庆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0
|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否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
蒋爱虹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0 |
1
|
|
11
|
应当从实际出发 不是从定义出发——对《讲话》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问题的几点看法 |
吴云生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12
|
一份文艺政治学的珍贵遗产——论《讲话》的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
乌为
|
《晋中学院学报》
|
1982 |
0 |
|
13
|
从左翼文艺到工农兵文艺——对进入解放区左翼文艺家的历史考察 |
刘增杰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14
|
“工农兵的出场”与“人民性”的误读——延安文艺的当代诠释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想象 |
张继红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5
|
“工农兵文艺”何以可能?——《讲话》发表后的延安剧论与秧歌实践 |
熊庆元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6
|
立足文艺实践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对文艺“四新”现象的美学思考 |
范玉刚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7
|
工农兵业余创作与十七年时期《文艺报》 |
刘晓红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8
|
写作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 |
刘兴家
|
《写作》
|
2004 |
2
|
|
19
|
“工农兵”文艺的建构与超越——十七年文学综论 |
郭传梅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20
|
根据地故事里的工农兵——以延安《文艺战线》为窗口 |
赵伟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