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92年后中朝关系由冷变暖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礼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253,共11页
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但终因"不... 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但终因"不沾不脱"原则挤压了朝鲜争取自主活动的空间、美国口惠实不至的作为和严重的财政危机,自1892年起,中朝两国关系迅速回暖,重新进入了"蜜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定阳案” “不沾不脱”原则 “巨文岛事件”
下载PDF
清政府一次失败的外交攻势——论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回国的原因与影响
2
作者 张礼恒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8,共11页
1885年10月,清政府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回国,是中朝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事件的全部过程显示,这是李鸿章主动实施的一次外交攻势。李鸿章试图利用当时的国际形势,遏制朝鲜背清自立的倾向,封杀日本"共同管理朝鲜"的构想,... 1885年10月,清政府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回国,是中朝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事件的全部过程显示,这是李鸿章主动实施的一次外交攻势。李鸿章试图利用当时的国际形势,遏制朝鲜背清自立的倾向,封杀日本"共同管理朝鲜"的构想,借此强化对朝宗主权。但由于其过分看重与大院君李昰应治国理念的一致性,高估了李昰应的国内个人威望,低估了朝鲜政府的排拒意志,致使中朝关系急剧恶化,并引起了日本对华政策的新调整。事实证明,释放李昰应回国是一次高风险、低效益的外交投资,是一篇失败的外交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申政变” “巨文岛事件” 李鸿章 李昰应 井上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