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的论视角下《差不多先生传》译文简析——以张培基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袁诚然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翻译是使用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另一种语言和思维的活动。作为对原文的一种“改写”,翻译反映了译者对文本和语言特征的理解。本文以张培基译本为例,结合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忠实原则对《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散文进行赏析,旨在更... 翻译是使用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另一种语言和思维的活动。作为对原文的一种“改写”,翻译反映了译者对文本和语言特征的理解。本文以张培基译本为例,结合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忠实原则对《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散文进行赏析,旨在更加深入地理解胡适所作的原文,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张培基先生处理译文时的方法,学习翻译散文的技巧,从而在之后的翻译上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目的论 译文简析 张培基
下载PDF
英汉对比视角下的散文鉴赏与评析——以张培基译《差不多先生传》为例
2
作者 孙欢 唐丽君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104-110,共7页
散文作为一种写作方式灵活多变,且能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英译不仅涉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也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息息相关。本文从英汉对比视角出发,从措辞、句法、语篇风格方面鉴赏和... 散文作为一种写作方式灵活多变,且能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英译不仅涉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也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息息相关。本文从英汉对比视角出发,从措辞、句法、语篇风格方面鉴赏和评析张培基英译散文《差不多先生传》,探讨了其中所用到的重复、词性转换、增译、省译等英译方法与技巧,以期对散文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语言对比 差不多先生传》 翻译鉴赏与评析
下载PDF
副词“差不多”与“几乎”之多维辨察
3
作者 江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1-86,共6页
副词“差不多”与“几乎”核心义相似,但二者仍存在诸多差异。以BCC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从语义、句法与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分析。语义上,“几乎”表达的程度比“差不多”深;“差不多”修饰数量成分时,既可表示超过义,又可表示未超过义... 副词“差不多”与“几乎”核心义相似,但二者仍存在诸多差异。以BCC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从语义、句法与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分析。语义上,“几乎”表达的程度比“差不多”深;“差不多”修饰数量成分时,既可表示超过义,又可表示未超过义,而“几乎”仅表示未超过义;“差不多”可表示事情已完成和未完成,而“几乎”一般仅表示事情未完成。句法上,两者均可修饰动词、形容词、名词与数量名短语等成分。语用上,“差不多”表客观描述,而“几乎”带有主观评价意味;两者主要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等句类中,但两者所出现的疑问句类别不同,“差不多”仅出现在是非问和特指问中,而“几乎”还可出现在正反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 几乎 语义 语法 语用
下载PDF
文学论争与沈从文的“自我经典化”——兼及“京海之争”与“反差不多”论争的重审
4
作者 蒋士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60-167,共8页
1930年代,沈从文先后发起了“京海之争”“反差不多”等一系列文学论争。当我们重返论争所发生的历史现场,将两次论争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考察,可以发现:“京海之争”并非“京派”与“海派”这两大文学流派之间的正面交锋,而是由沈从文独... 1930年代,沈从文先后发起了“京海之争”“反差不多”等一系列文学论争。当我们重返论争所发生的历史现场,将两次论争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考察,可以发现:“京海之争”并非“京派”与“海派”这两大文学流派之间的正面交锋,而是由沈从文独自代表北方作家群体(京派),与居于上海的作家群体(主要是左翼作家)展开的一场关于政治、商业与文学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京海之争”的真正肇始也不是沈从文的《文学者的态度》一文,而是他的另一篇文章《论“海派”》;同时,沈从文发起“反差不多”论争的真正意图与“京海之争”一脉相承,都是旨在通过批判文坛普遍存在的“差不多”现象,凸显以自己为代表的“京派”文学之独特价值。藉由系列文学论争,“京派”这一“作家群体”正式浮出历史地表,而沈从文作为后期“京派”文学的代言人,其创作观念和文学理想也日益凸显,并逐步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学论争显然是沈从文主动选择的一种“自我经典化”的媒介策略,无论是在“京海之争”中强烈批判“海派”作家“玩票白相”的创作态度和“商业竞卖”的恶劣风气,还是在“反差不多”论争中激烈指责以左翼文学阵营为代表的公式化、概念化创作倾向,其背后潜藏的都是沈从文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他实际上是想要借助群体的力量,让自己代表和引领的自由主义文学理念脱颖而出,以完成在中国现代文学场中的站位,进而为自己念兹在兹的“伟大中国文学作品”指明创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京海之争” “反差不多 自我经典化
下载PDF
也谈“差不多”和“差点儿*”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宇红 谢亚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差不多”与“差点儿”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沈家煊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了两者在分布和语义结构上的差别,但没有揭示两者语用差异的根源。两者概念结构的对比以及认知过程的格式塔策略可以解释,为什么“差不多”不可以用于否定句,而“差... “差不多”与“差点儿”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沈家煊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了两者在分布和语义结构上的差别,但没有揭示两者语用差异的根源。两者概念结构的对比以及认知过程的格式塔策略可以解释,为什么“差不多”不可以用于否定句,而“差点儿”则可以;为什么“差不多”的被修饰成分可以是名词类,也可以是动词类,而“差点儿”后面却不能接名词类成分;为什么“差不多”的被修饰成分可以是人们所期待的,也可以不是人们所期待的,而在中性语境下,“差点儿”所修饰的一般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 差点儿 格式塔 认知城 映射
下载PDF
“差不多”、“差一点”的语义制约——基于意象图式理论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唐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61,共13页
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探讨"差不多"、"差一点"的语义及其用法的异同。"差不多"、"差一点"涉及概念结构中的"标尺图式"和"进程图式","差"具有方向性,... 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探讨"差不多"、"差一点"的语义及其用法的异同。"差不多"、"差一点"涉及概念结构中的"标尺图式"和"进程图式","差"具有方向性,但相比之下"差不多"的方向性弱一些,"差一点"的方向性强一些。偏于中性的"差不多"具有"小于、等于、大于"的全方向范围,而强方向性的"差一点"只能表示单向的"不足"。强方向性也使得"差一点"的后续成分能够映射为"预期目标或结果",而"差不多"的后续成分只纯粹描述事物的目前状态,无需具有这样的语义蕴含。研究表明,即便是如"差不多"、"差一点"这样完全词汇化的构式,也都可以在概念层面找到其语义与用法的系统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 “差一点” 意象图式 语义制约
下载PDF
“差一点”和“差不多”的语义差异及其认知解释 被引量:1
7
作者 鲁承发 翟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差一点"和"差不多"都有两种语义指向:或指向整个谓语,或仅指向谓语中的量。将语义指向相同的"差一点"和"差不多"分别比较,既可以使比较更加精确,又可以兼顾两者的内部用法差异。另外,"... "差一点"和"差不多"都有两种语义指向:或指向整个谓语,或仅指向谓语中的量。将语义指向相同的"差一点"和"差不多"分别比较,既可以使比较更加精确,又可以兼顾两者的内部用法差异。另外,"差一点"和"差不多"都表达相差的量值很小,但是,"差一点"句式中相差的小量处于临界点上,导致量近而质异,所以要凸显这一小量;"差不多"中相差的小量不处于临界点,导致量近而质同,所以会忽略这一小量。这种心理认知方式上的对立,导致了"差一点"和"差不多"的诸多用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一点 差不多 对比 凸显 忽略
下载PDF
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看张培基英译《差不多先生传》 被引量:6
8
作者 韩江洪 陈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0-86,共7页
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影响张培基译本的因素,研究张译本所体现的翻译规范;研究表明,张培基对源语文本的选择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其英译文遵循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忠实、通顺,异化占主导地位以及神似的翻译规范;研究... 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影响张培基译本的因素,研究张译本所体现的翻译规范;研究表明,张培基对源语文本的选择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其英译文遵循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忠实、通顺,异化占主导地位以及神似的翻译规范;研究同时发现张译本的成功也是张培基不固守等值论这一翻译规范,避免拘泥于形式,而侧重表达原文内容和意义,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理论 图里 张培基 差不多先生传
下载PDF
“反差不多”论中的“差不多”——以“反差不多”运动中的茅盾与沈从文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东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6,共5页
肇始于1936年10月的"反差不多"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场自由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间引人瞩目的文学论争,作为双方主将的茅盾和沈从文虽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今日看来,二者间却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出了&qu... 肇始于1936年10月的"反差不多"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场自由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间引人瞩目的文学论争,作为双方主将的茅盾和沈从文虽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今日看来,二者间却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新八股"、"公式主义"与"差不多"的问题,发现了当时文坛存在的"差不多"的创作现状,并开出了差不多的"药方"。今天对茅盾和沈从文观点进行深入思考,不但有助于梳理和反思当年的那场论争,而且对当下文学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 “反差不多”论 茅盾 沈从文
下载PDF
说“差不多”和“几乎”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德峰 《天中学刊》 2015年第3期99-104,共6页
副词"差不多"和"几乎"在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语义上,"几乎"的程度比"差不多"高,主观性也强;语体上,"差不多"多用于口语,"几乎"既用于口语,也用于书... 副词"差不多"和"几乎"在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语义上,"几乎"的程度比"差不多"高,主观性也强;语体上,"差不多"多用于口语,"几乎"既用于口语,也用于书面语;句法功能上,"差不多""几乎"都可以修饰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数量名、名词短语等,但"差不多"可单用,"几乎"不能,而"几乎"可修饰带可能补语的结构,"差不多"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差不多 “几乎” 意义 主观性 功能
下载PDF
“差不多”的多功能性及其句法分布与偏误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91-96,共6页
多功能性成分"差不多"可以充当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对"差不多"的词性和句法功能掌握不够,偏误集中在错序、遗漏和与否定误配三种类型,主要是因为留学生在使用"差不多"时词性混淆... 多功能性成分"差不多"可以充当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对"差不多"的词性和句法功能掌握不够,偏误集中在错序、遗漏和与否定误配三种类型,主要是因为留学生在使用"差不多"时词性混淆、固定结构掌握不足、与"差不多"共现成分的语义限制不明确。通过对"差不多"不同词性的句法功能的描写与留学生偏误分析,以期对教学提出建议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 多功能性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差不多”干部画像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春成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40-42,共3页
信奉“差不多主义”的“差不多”干部,满足于对知识和事态的一知半解,将“量的接近”视为“量的等同”;工作方法简单机械,信奉“大道至简”“一招通吃”,懒得动脑子去分析问题、辩证施策,集体行动“搭便车”、自选动作“玩花样”、规定... 信奉“差不多主义”的“差不多”干部,满足于对知识和事态的一知半解,将“量的接近”视为“量的等同”;工作方法简单机械,信奉“大道至简”“一招通吃”,懒得动脑子去分析问题、辩证施策,集体行动“搭便车”、自选动作“玩花样”、规定动作“搞形式”;凡事云淡风轻,不求完美,但求及格,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干部 “差不多主义” 基层治理
下载PDF
试论人名地名英译之基本原则——以三种“差不多先生传”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东民 袁建伟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10年第2期22-24,共3页
以三种"差不多先生传"英译本为例,本文提出了人名地名翻译必须遵从按其相应音标标注和顾及特定时代背景两个基本原则,进而探讨了此种原则的重要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人名地名翻译 差不多先生传 基本原则
下载PDF
莫让“差不多”成为基层治理的隐形障碍 被引量:1
14
作者 祁凡骅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56-59,共4页
"差不多"现象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格格不入,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隐形障碍。"差不多"现象的发生、蔓延逻辑与行动者、信息、控制、成本收益四方面的要素管理以及制度欠缺共生而成。与之相应的解决路径包括:畅通出... "差不多"现象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格格不入,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隐形障碍。"差不多"现象的发生、蔓延逻辑与行动者、信息、控制、成本收益四方面的要素管理以及制度欠缺共生而成。与之相应的解决路径包括:畅通出口,严把入口,打造一支有热情、有活力、有能力的高质量治理队伍;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同级政府数据信息的集成、分析、共享,实现数据赋能;更少管理,更多善治,赋予下属自主性,提升下属创新性;增加工作认同,减少工作倦怠,塑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机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现象 干部 基层治理
下载PDF
试论“差不多”的概念意义、情态意义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宗守云 《海外华文教育》 2011年第1期78-83,共6页
"差不多"的概念意义是"量的接近",又可分为离散量的接近和连续量的接近(关系和状态),离散量的接近又分量幅的接近(范围和过程)和量点的接近(数量和程度)。"差不多"的情态意义表现为说话人对未知事实的估... "差不多"的概念意义是"量的接近",又可分为离散量的接近和连续量的接近(关系和状态),离散量的接近又分量幅的接近(范围和过程)和量点的接近(数量和程度)。"差不多"的情态意义表现为说话人对未知事实的估测。"差不多"一般不和表意外的词语共现,一般不用于否定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 概念意义 情态意义
下载PDF
“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语用差异
16
作者 宗守云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1期64-78,共15页
本文认为,从语用看,"差不多"是说话人对未知事实倾向肯定的估测,"差点儿"是说话人对已知事件包含否定的感受。这一语用差异不但可以解释它们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差异,还可以解释它们在语体分布上的差异。
关键词 “差不多 “差点儿” 语用 情态
下载PDF
以小见大,意蕴深远——胡适《差不多先生传》赏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学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7年第4期16-17,共2页
  胡适先生虽然是现代的著名学者、文学大师,但他写文章从不故作高深、抖露书袋.这篇<差不多先生传>,以通俗浅易的笔触,如叙家常地介绍了差不多先生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文章写得平白晓畅,寓庄于谐,以小见大,意蕴深远.……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以小见大 寓庄于谐 王大夫 求真务实
下载PDF
《差不多先生传》英译本中语域三要素的对等与偏离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林 张雪蓝 《英语教师》 2018年第9期120-123,共4页
概述哈利迪的语域理论的特点及对于文本翻译的作用。以张培基的《差不多先生传》的英译本为例,分析语域三要素——语场、语旨、语式在英译过程中的对等与偏离。认为语域三要素的实现对保证和提高英译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语域三要素 对等 偏离 散文英译
下载PDF
差不多先生
19
作者 付思旸 蔡海萍(指导老师) 《小学生作文选刊(中高年级)》 2015年第3期11-11,共1页
《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在2世纪初写的一篇文章,主要讲了差不多先生的故事。他小时候把红糖买成白糖长大了做钱铺伙计,把千记成了十,他还满不在乎。最后,请错了大夫,医错了病,临死前还说生和死也差不多。这太可怕了,连生和死都不在... 《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在2世纪初写的一篇文章,主要讲了差不多先生的故事。他小时候把红糖买成白糖长大了做钱铺伙计,把千记成了十,他还满不在乎。最后,请错了大夫,医错了病,临死前还说生和死也差不多。这太可怕了,连生和死都不在乎的人,还在乎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超市采购 自信满满 请看
下载PDF
会诊“差不多”新闻
20
作者 温德成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10,共3页
1919年胡适先生发表《差不多先生传》,讽刺当时中国社会处事不认真的人。近百年过去了,“差不多”现象在社会上仍然存在,在新闻媒体领域也不鲜见。 今年中国新闻奖增设审核环节,参评作品在提交定评委员会之前,需先经审核委员会审... 1919年胡适先生发表《差不多先生传》,讽刺当时中国社会处事不认真的人。近百年过去了,“差不多”现象在社会上仍然存在,在新闻媒体领域也不鲜见。 今年中国新闻奖增设审核环节,参评作品在提交定评委员会之前,需先经审核委员会审核。审核委员除了对参评作品的舆论导向、新闻价值、写作逻辑、结构等进行严格审核外,对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多字、漏字等情况也毫不含糊,让一些“差不多”新闻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差不多先生传》 会诊 中国社会 参评作品 委员会 媒体领域 舆论导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