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成为道德金规则吗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立夫 张玉姬 《武陵学刊》 2010年第4期14-16,共3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确具有道德的合理性,但我们并不能由此而断定这个命题就是一个道德的金规则,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确定所谓的"欲"或"不欲"到底是否具有先天的正当性。从康德的论断和孔子的哲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确具有道德的合理性,但我们并不能由此而断定这个命题就是一个道德的金规则,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确定所谓的"欲"或"不欲"到底是否具有先天的正当性。从康德的论断和孔子的哲学原点可以看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是其它法则的法则,它只是"仁"的一个子目而已。由于人我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公共善恶标准,人们在施其"欲"与"不欲"的时候必须确定"己"与"人"的伦理边界,这就导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原则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道德 金规则
下载PDF
法学视角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欣宇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9期54-59,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已被世界公认为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金律。从法的视角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法理内涵,即尊重个体的平等观、符合人性的权利义务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已被世界公认为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金律。从法的视角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法理内涵,即尊重个体的平等观、符合人性的权利义务观和重视内省的自律观。在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文明断层线上发生的冲突愈演愈烈的国际格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成为重构世界秩序的价值标准和规则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平等 人性 自律 国际法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法文化解读
3
作者 魏顺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民法思想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探究先秦儒家经典文献发现,先秦儒家思想中已经开始重视个体的权利观。中国古代的"人"、"己"观念在很早就已形成,"人"、"己"观念的出现推动了...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民法思想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探究先秦儒家经典文献发现,先秦儒家思想中已经开始重视个体的权利观。中国古代的"人"、"己"观念在很早就已形成,"人"、"己"观念的出现推动了个体观的形成,正因为有了个体观念,在民事法律活动中,就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意识。先秦时期"人"、"己"关系较为和谐的统一于儒家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中。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规则体现了对人的尊严、平等、自由等人格利益的尊重,而这些思想原则蕴育了中国古代民事权利的基本元素。同时,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义、利"思想也是先秦时期民事法律关系实践的基本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个体观” “民事权利” “义” “利”
下载PDF
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命伦理学蕴涵
4
作者 赵丽 《文教资料》 2009年第34期82-84,共3页
世界各大文明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基本原则,即金规则,在东西方语境中的含义是有差别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内在包含着“己所欲,施于人”,只有建立在“同欲”和合理的“欲”的基础之上,金规则才能成立。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金规则 生命伦理学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法律解读
5
作者 赵天宝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7期98-102,共5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良法之美,而且蕴含了国际法原则。全面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大力弘扬这条优良传统,对于构建和谐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良法 国际法
下载PDF
《论语》对构建当代人格权理论的意义——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考
6
作者 魏顺光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8期81-85,89,共6页
"以人文本"的价值理念必然要体现在我国即将制订的民法典之中。人格权是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民法典中体现人格权的重要性是当前民法界的热点问题。通过探究《论语》一书,会发现,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已经开始关注人类自... "以人文本"的价值理念必然要体现在我国即将制订的民法典之中。人格权是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民法典中体现人格权的重要性是当前民法界的热点问题。通过探究《论语》一书,会发现,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已经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孔子的"人文精神"在《论语》中得到彰显。民法中的人格理论通过"仁"得以表现,而孔子的"仁"又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中庸之道"得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仁” 中庸之道 “忠恕之道”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树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7-12,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千年来一直被当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肯定和继承。我国伦理学界过去仅从"阶级本质"和"欺骗性质"两方面分析它的历史局限性是不够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从哲学角度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千年来一直被当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肯定和继承。我国伦理学界过去仅从"阶级本质"和"欺骗性质"两方面分析它的历史局限性是不够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从哲学角度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在个人道德行为准则上的一种表现;从社会学角度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不利于调整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从伦理学角度看,它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评价过高,而应该更多地提倡"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道德传统 “人所不欲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官德民风和文明建设
8
作者 云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3-96,共4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官德民风和文明建设云松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决议,明确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列入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我们不妨把领导者的职业道德称作“官德”,而把由民众的社会公德等所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官德民风和文明建设云松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决议,明确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列入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我们不妨把领导者的职业道德称作“官德”,而把由民众的社会公德等所促成的社会风气称作“民风”。显然,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领导者 平民百姓 官德 精神文明建设 孔夫子 “欲” 和文明 思想道德建设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重审
9
作者 张桂芳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9-70,共2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意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施加给他人",它是儒家思想体系中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观点。但是,从价值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片面性。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际交往 价值 片面性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我之见
10
作者 付思祺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6期240-240,共1页
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当今世界,作者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统儒家文化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己所不欲,可施于人”,认为自己不接受的事物,不能来灭掉天下人的爱好,同样以一人的爱好,不能衡量天下人的爱好,对文化的发展有着积... 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当今世界,作者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统儒家文化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己所不欲,可施于人”,认为自己不接受的事物,不能来灭掉天下人的爱好,同样以一人的爱好,不能衡量天下人的爱好,对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见解 “己所不欲 可施于人”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释
11
作者 郝孚逸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准确运用 孔子 消费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正确理解 完善和规范 “打落水狗” 不正当竞争
下载PDF
论习近平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
12
作者 席明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5-18,共4页
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危机不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被视为全球伦理的黄金律令,显露出一定的缺陷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为理论资源,在交往观、发展观以及义利观方面进一步做出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浅论
13
作者 徐传武 《滨州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2-15,共4页
孔子有个著名主张,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这个主张在孔子看来是极为重要的,“可以终身行之”.而这个主张又可以用一... 孔子有个著名主张,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这个主张在孔子看来是极为重要的,“可以终身行之”.而这个主张又可以用一个“恕”字来概括,这个“恕”字,据朱熹解释,即“推已及人”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孔子 伦理思想 杨伯峻 “仁爱” 《论语》 孙中山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译注》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经典道理提高谈话教育的有效性
14
作者 陈晓虹 《海峡科学》 2011年第7期96-97,共2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所蕴含的道理特别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易被孩子所接受,它与自律法、体验法和移情法的谈话策略相结合,可以启发帮助幼儿想象体验自身行为的结果,提高谈话的有效性,从而让幼儿约束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所蕴含的道理特别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易被孩子所接受,它与自律法、体验法和移情法的谈话策略相结合,可以启发帮助幼儿想象体验自身行为的结果,提高谈话的有效性,从而让幼儿约束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谈话策略 有效性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官德、民风和精神文明建设
15
作者 紫竹公 《探求》 1997年第3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领导者 精神文明建设 官德 “欲” 现实生活 平民百姓 透彻理解 领导职务
原文传递
为“金规则”辨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东屏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1期80-83,97,共5页
学界近年在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中国式的“金规则”的议论中,存在不少误读、误解。择要言之,一是将“金规则”之“金”理解为“道德价值最高”;二是用“知道做不到”质疑、贬低“金规则”;三是以“不同”的存在否证“金规则”;... 学界近年在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中国式的“金规则”的议论中,存在不少误读、误解。择要言之,一是将“金规则”之“金”理解为“道德价值最高”;二是用“知道做不到”质疑、贬低“金规则”;三是以“不同”的存在否证“金规则”;四是认为“金规则”不适合现代社会。然而经过仔细辨析可以发现,这些其实都是不确之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规则” 辨析 道德规则 道德价值 孔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儒家文化
下载PDF
“人”和“民”的混淆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展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29-130,共2页
“人”和“民”的混淆(香港)黄展骥在今天,我们享有空前的物质文明。遗憾的是,粮神生活却被忽视,以至于生活空虚、精神萎缩。常情而论,如果社会物质建设太过于缺乏,则难于发展精神生活。但是,今天却有倒转过来的倾向!人类的精... “人”和“民”的混淆(香港)黄展骥在今天,我们享有空前的物质文明。遗憾的是,粮神生活却被忽视,以至于生活空虚、精神萎缩。常情而论,如果社会物质建设太过于缺乏,则难于发展精神生活。但是,今天却有倒转过来的倾向!人类的精神智慧远远追赶不上科学、技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论语》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勿施于人 《孟子》 “己所不欲 黄展骥 《论语译注》 深圳大学 儒家学说
下载PDF
儒学恕道的现代价值探微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桂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45-50,共6页
“恕”作为儒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是日趋完善的。先秦儒学侧重其消极意义,汉代以后的儒者对其加以发展,使“恕”道之推己及人之意得到较完满、丰厚的诠释。恕道的合理内核至少有二:一,既尊重自己的主体意识,又尊重他... “恕”作为儒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是日趋完善的。先秦儒学侧重其消极意义,汉代以后的儒者对其加以发展,使“恕”道之推己及人之意得到较完满、丰厚的诠释。恕道的合理内核至少有二:一,既尊重自己的主体意识,又尊重他人的主体意识;二,坚持利己与利他的辩证统一。发掘恕道的合理内核,其现代价值在于为当前的道德建构展示一个适合人们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道德系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价值 人我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恕道 勿施于人 主体意识 儒学 “己所不欲 合理利己主义 利己与利他
下载PDF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奇 孙迎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王奇,孙迎光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王奇,孙迎光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换位 “忠恕” 思想道德教育 人际交往 教育对象 心理位置 “己所不欲 “爱人” 勿施于人 基本方法
下载PDF
惨烈人生——“当代小说与中国文化”笔记之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樊星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29,共6页
中国人素以仁爱敦厚、谦恭礼让著称于世。即使遭逢不幸,也不提倡抗争的,且讲究的是“逆来顺受”,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是“韬晦”,是“处之泰然”。孔子把“仁学”概括为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则干脆把“心斋... 中国人素以仁爱敦厚、谦恭礼让著称于世。即使遭逢不幸,也不提倡抗争的,且讲究的是“逆来顺受”,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是“韬晦”,是“处之泰然”。孔子把“仁学”概括为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则干脆把“心斋”看作人生的至境至德:“自是其心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庄子 “己所不欲 “仁学” 孔子 字头 文化 鲁迅 病态人生 “吃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