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黎手稿”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秀琴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6,共9页
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 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巴黎手稿"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之主要蓝图。本文认为,其基本特点包括:在具体-总体中,强调"总体的人"(total man)的"自然"与"历史"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存在的"属性,这种存在的属性,换言之,就是行动的哲学或日立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存在的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手稿”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列斐伏尔 梅洛-庞蒂
下载PDF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文献学问题再探究(上)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秀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31,共9页
"巴黎手稿"是表征马克思思想的最重要著述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过于功利的"现实"考量和原始文献资料的欠缺,使我们未能全面而客观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当时的思想。从"文本学"角度考虑,至今仍有相当多的研... "巴黎手稿"是表征马克思思想的最重要著述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过于功利的"现实"考量和原始文献资料的欠缺,使我们未能全面而客观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当时的思想。从"文本学"角度考虑,至今仍有相当多的研究工作尚未展开。本文根据权威的文献材料,并结合笔者的判断,对"巴黎时期"马克思著述和活动情况、"巴黎笔记"与"巴黎手稿"之间的关系、"三个笔记本"与"穆勒评注"的写作顺序、"三个笔记本"不同版本的编排、笔记本Ⅱ大量遗失的内容等五个复杂的文献学问题一一进行了梳理、分析、推测、考察和探佚,以期为进一步的内容解读和思想阐释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巴黎手稿” 文献学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以1930-40年代对“巴黎手稿”的人本主义解读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秀琴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1932年"巴黎手稿"的公开出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基于该文献,国际学界就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思想整体中的关系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 1932年"巴黎手稿"的公开出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基于该文献,国际学界就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思想整体中的关系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相关议题的持续探讨,实际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可或缺的脉络。本文梳理该文献公开发表后第一时间段(即1930-40年代),人本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即马尔库塞的"基础论"、卢卡奇的"结合论"和科尔施的"阶段论")的代表性解读,以期说明:他们不仅是西方学界第一批解读"巴黎手稿"的学者,而且率先开启了对"巴黎手稿"的人本主义解读之先河,使蔚为壮观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大流派。更为重要的是,该流派虽然的确强调"巴黎手稿"在整个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但绝非批评者所认为的那样,即武断地力图以马克思早期思想来取代其晚期思想;相反,他们都借助《资本论》来展开相关研究。因此,在他们这里,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是结合或统一在一起的。不理解这种总体论,我们就无法准确理解他们的具体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手稿” 西方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人本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文献学问题再探究(下)
4
作者 刘秀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53,共11页
"巴黎手稿"是表征马克思思想的最重要著述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过于功利的"现实"考量和原始文献资料的欠缺,使我们未能全面而客观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当时的思想。从"文本学"角度考虑,至今仍有相当多的研... "巴黎手稿"是表征马克思思想的最重要著述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过于功利的"现实"考量和原始文献资料的欠缺,使我们未能全面而客观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当时的思想。从"文本学"角度考虑,至今仍有相当多的研究工作尚未展开。本文根据权威的文献材料,并结合笔者的判断,对"巴黎时期"马克思著述和活动情况、"巴黎笔记"与"巴黎手稿"之间的关系、"三个笔记本"与"穆勒评注"的写作顺序、"三个笔记本"不同版本的编排、笔记本Ⅱ大量遗失的内容等五个复杂的文献学问题一一进行了梳理、分析、推测、考察和探佚,以期为进一步的内容解读和思想阐释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巴黎手稿” 文献学
下载PDF
“巴黎手稿”中劳动概念的三重视域
5
作者 麻进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95-98,共4页
在马克思所著的"巴黎手稿"中,劳动无疑是一个重要论题。要完整理解手稿离不开对劳动概念的系统解读。从总体上说,手稿的劳动概念有三重视域:经济学的、哲学的、共产主义的。可以说,手稿的劳动概念经历了哲学视域的自由自觉的... 在马克思所著的"巴黎手稿"中,劳动无疑是一个重要论题。要完整理解手稿离不开对劳动概念的系统解读。从总体上说,手稿的劳动概念有三重视域:经济学的、哲学的、共产主义的。可以说,手稿的劳动概念经历了哲学视域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对经济学视域生产劳动(异化劳动)的否定再到共产主义视域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奠基于"劳动"概念的"巴黎手稿"在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国民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过程中表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手稿” 劳动概念 三重视域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巴黎手稿”中抽象劳动的三重逻辑意涵
6
作者 寇东亮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6,共7页
抽象劳动概念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中具有关键性意义。马克思最早在“巴黎手稿”中论及抽象劳动。“巴黎手稿”从“异化—自由”逻辑、“谋生—人本”逻辑、“理念—感性”逻辑三个维度,揭示了抽象劳动蕴含的分离、颠倒、非... 抽象劳动概念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中具有关键性意义。马克思最早在“巴黎手稿”中论及抽象劳动。“巴黎手稿”从“异化—自由”逻辑、“谋生—人本”逻辑、“理念—感性”逻辑三个维度,揭示了抽象劳动蕴含的分离、颠倒、非对象性等意涵,呈现了马克思抽象劳动概念的原初语境,开启了抽象劳动在思想史上的“术语的革命”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之路,孕育了马克思科学的抽象劳动概念的思想胚胎。但“巴黎手稿”中关于抽象劳动意涵的理解,以否定古典劳动价值论为前提,总体上囿于费尔巴哈人本学原则,本质上是一个人道主义的隐喻性术语,还不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规定和外延指向的理论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巴黎手稿” 劳动 抽象劳动 异化劳动
原文传递
关于重新研究“巴黎手稿”的一个路线图 被引量:5
7
作者 聂锦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过去由于过于功利的"现实"考量,再加上原始文献资料的欠缺,影响了对马克思旅居"巴黎时期"复杂思想的全面性、客观性的理解;现在需要重新根据写作方式、思想表述的差异,重新划分马克思当时的著述、厘清其复杂的关系... 过去由于过于功利的"现实"考量,再加上原始文献资料的欠缺,影响了对马克思旅居"巴黎时期"复杂思想的全面性、客观性的理解;现在需要重新根据写作方式、思想表述的差异,重新划分马克思当时的著述、厘清其复杂的关系并进行内容释读,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把握当时刚刚由对"副本"的批判转向对"正本"的批判的马克思的原始思想状况、进展和走向。与单纯摘录和抄写同时代人以及前人著作的"巴黎笔记"相区别,本文将大量正面阐述和论证其思想的著述称为"巴黎手稿",它包括通常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三个笔记本"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并提出将其作为一个文本个案进行深度研究,从文献疏证、内容释读、专题探究、历史定位等方面给予悉心研读和分析,再现其手稿原貌、深邃意蕴和思想史价值。论文勾勒了一幅由上述环节组成的重新研究"巴黎手稿"的"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手稿” 疏证 释读 探究 定位
原文传递
“巴黎手稿”的初版是怎样的?——兼谈其对后世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玉兰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6-213,共18页
MEGAⅠ版"巴黎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史上对"巴黎手稿"的首次完整展现。它不仅收录了《1844年手稿》,而且收录了"巴黎笔记"的大部分内容,从而奠定了对手稿和笔记进行整体研究的文献基础。MEGAⅠ版"... MEGAⅠ版"巴黎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史上对"巴黎手稿"的首次完整展现。它不仅收录了《1844年手稿》,而且收录了"巴黎笔记"的大部分内容,从而奠定了对手稿和笔记进行整体研究的文献基础。MEGAⅠ版"巴黎手稿"不仅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深刻影响了国内学界对"巴黎手稿"的研究视域,而且根本决定了国际学界关于"巴黎手稿"研究的走向和主题,如手稿编排上的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的关系问题,《1844年手稿》与摘录笔记的先后次序问题,《1844年手稿》是著作还是笔记的定性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手稿” 《1844年手稿 “巴黎笔记” MEGAI MEGAⅡ
原文传递
“巴黎手稿”解读中的“青年马克思”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塞洛.马斯托 张秀琴 刘娟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37,共17页
本文聚焦于"巴黎手稿"("巴黎手稿"包括通常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三个手稿和"穆勒评注",本文主要聚焦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传播与接受史,以期对学界围绕马克思"早期"和&qu... 本文聚焦于"巴黎手稿"("巴黎手稿"包括通常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三个手稿和"穆勒评注",本文主要聚焦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传播与接受史,以期对学界围绕马克思"早期"和"晚期"著作而展开的相关论争作一批判性考察。几乎所有公开出版的有关马克思早期著述的重要研究文献(特别是在德语区、法语区、前苏联和英语国家),都吁求要对马克思的"巴黎手稿"进行全新的和严格的解读;同时,也几乎是所有的解释者都理所当然地假定,"巴黎手稿"是一部业已完成的著作。然而,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所谓的"巴黎笔记"的文本分析,使我们有可能一方面反对将前者视为一部完全成熟的文献并借此宣称马克思思想是一个以其为基础的整体,另一方面也反对将其视为一个定义明确的理论文献并借此将之与马克思成熟时期的"科学"阶段相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巴黎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EGA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附录
原文传递
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四个关键问题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拥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4,共5页
鸦片战争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中断,鸦片战争后"天下"为"世界"所取代,"中国"史融入了"世界"史。从这一语境中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我们提出和回答四个关键问题:中... 鸦片战争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中断,鸦片战争后"天下"为"世界"所取代,"中国"史融入了"世界"史。从这一语境中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我们提出和回答四个关键问题:中国近代是谁的"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哪种意义上的"科学"。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构成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列宁主义中国化 “巴黎手稿”
下载PDF
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四个关键问题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1
作者 马拥军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2012年第6期40-44,共5页
鸦片战争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中断,鸦片战争后“天下”为“世界”所取代,“中国”史融入了“世界”史。从这一语境中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我们提出和回答四个关键问题:中国近代是谁的“近代”;“中华人民共和... 鸦片战争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中断,鸦片战争后“天下”为“世界”所取代,“中国”史融入了“世界”史。从这一语境中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我们提出和回答四个关键问题:中国近代是谁的“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哪种意义上的“科学”。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构成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列宁主义中国化 “巴黎手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