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幼者本位”儿童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迎春 王永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17-19,共3页
鲁迅认为"幼者本位"是"立人""立国"的根本。从"立人""立国"的教育目的出发,要实现"幼者本位",就必须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对儿童进行生命关照,力争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 鲁迅认为"幼者本位"是"立人""立国"的根本。从"立人""立国"的教育目的出发,要实现"幼者本位",就必须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对儿童进行生命关照,力争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自由、强健的人。他提出实施"幼者本位"要注意给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要倡导"父范",发挥父亲的教育作用;要研究儿童的特点,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并给儿童提供适合的读物、选择适宜的游戏。鲁迅的"幼者本位"儿童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儿童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立人立国” “幼者本位” 儿童生命关照 儿童游戏 儿童读物
下载PDF
从“幼者本位”看《社戏》的“戏外之戏”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澳敏 《戏剧之家》 2020年第22期195-196,共2页
《社戏》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最后一篇文章,通过描写鲁镇儿童欢愉纯真的玩耍与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幅温情的乡村画卷。"我"从爱看戏到觉得不适于在戏台下生存的变化,其实也是"我"人生之戏的一部分。《... 《社戏》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最后一篇文章,通过描写鲁镇儿童欢愉纯真的玩耍与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幅温情的乡村画卷。"我"从爱看戏到觉得不适于在戏台下生存的变化,其实也是"我"人生之戏的一部分。《社戏》中,社戏是台上之戏,"我"和伙伴们愉快的玩耍经历以及长大后"我"在戏台下的反应则是台下之戏、戏外之戏。从"幼者本位"角度看,这出"戏外之戏"表现了"我"所经历的不同生活对"我"的影响,替《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的呐喊发出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者本位” 《社戏》 “救救孩子” 儿童
下载PDF
戏在台下——鲁迅《社戏》重读 被引量:4
3
作者 郜元宝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社戏》作为通行版《呐喊》的最后一篇,呼应了第一篇《狂人日记》"救救孩子"的主题,也使鲁迅笔下的中国故事有了一个乐观的结尾。《社戏》之"戏"并非"好戏",真正的"好戏"其实是孩子们在台下... 《社戏》作为通行版《呐喊》的最后一篇,呼应了第一篇《狂人日记》"救救孩子"的主题,也使鲁迅笔下的中国故事有了一个乐观的结尾。《社戏》之"戏"并非"好戏",真正的"好戏"其实是孩子们在台下所上演的他们自己的人生戏剧。《社戏》中的"八一公公"、外祖母和母亲是孩子们应该感谢的三个大人,他们在将近一百年之前就懂得尊重儿童的独立性了。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就是要呼应他在五四时期所主张的"幼者本位的道德",而迄今为止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删去《社戏》开头部分,恰恰违背了鲁迅的这一极富现代性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戏 儿童 大人 “幼者本位”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代际伦理观探析
4
作者 吴翔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2-66,共5页
鲁迅小说对代际伦理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在展现"长者本位"观对"人之子"残忍的戕害和压榨的同时,还揭露了国民对宗法精神的眷恋与维护。"逆子"的出场导致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审父"意识的开启。... 鲁迅小说对代际伦理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在展现"长者本位"观对"人之子"残忍的戕害和压榨的同时,还揭露了国民对宗法精神的眷恋与维护。"逆子"的出场导致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审父"意识的开启。鲁迅立足于"以幼为本"的观念,既肯定幼者的自然天性,同时对其身上的根性进行了启蒙审视,体现了一种现代品质的、崭新的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代际伦理观 “长者本位 “幼者本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