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
1
作者 赵博文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66-168,共3页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庸俗辩证法”。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实现了历史辩证法对蒲鲁东“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此,对《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辩证法 “庸俗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从“庸俗互动”看中国电视的“庸俗化”
2
作者 郭光华 刘琼 《声屏世界》 2004年第4期19-20,共2页
关于电视“庸俗化”的原因,不少学者将其全部归咎于电视的“商业化”。我们以为,电视的商业化只是为其“庸俗化”提供了运作机制上的可能性,而造成电视“庸俗化”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是电视受众中普遍存在的低文化层次趣味对电视传... 关于电视“庸俗化”的原因,不少学者将其全部归咎于电视的“商业化”。我们以为,电视的商业化只是为其“庸俗化”提供了运作机制上的可能性,而造成电视“庸俗化”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是电视受众中普遍存在的低文化层次趣味对电视传播产生了“庸俗互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电视传播 “庸俗互动”效应 文化趣昧 庸俗 电视机构 受众群 电视评论
下载PDF
究竟什么是“庸俗生产力论”?──与沙健孙教授商榷 被引量:2
3
作者 晓晨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6-89,共4页
“庸俗生产力论”是列宁批判第二国际的考茨基和俄国孟什维克时使用的一个专有概念。它有着自己特定的政治内涵。在中国改革开放走过21年历程的今天,随便套用“庸俗生产力论”的概念,不作具体分析地去批判人们对历史或现实中关于发... “庸俗生产力论”是列宁批判第二国际的考茨基和俄国孟什维克时使用的一个专有概念。它有着自己特定的政治内涵。在中国改革开放走过21年历程的今天,随便套用“庸俗生产力论”的概念,不作具体分析地去批判人们对历史或现实中关于发展生产力问题所作的探讨、研究,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对泛用“庸俗生产力论”的观点做严肃认真的剖析,将有助于理解和弄清当前一些重大的理论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庸俗生产力论” 中国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呐喊”何须“彷徨”?——论鲁迅小说对于思想启蒙的困惑与质疑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剑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呐喊》与《彷徨》的创作主题,并不是学界原先所阐释的那样,被理解为攻击儒学"礼教",而是通过一系列形象化的故事叙事,深刻地揭示文化个体与文化共同体之间关系的错综复杂性。鲁迅从"孤独者"与"狼子村"... 《呐喊》与《彷徨》的创作主题,并不是学界原先所阐释的那样,被理解为攻击儒学"礼教",而是通过一系列形象化的故事叙事,深刻地揭示文化个体与文化共同体之间关系的错综复杂性。鲁迅从"孤独者"与"狼子村"的思想对峙中,发现了构成乡土中国文化"长明灯"的历史原因:"庸众"与"庸俗"作为乡土中国的强大势力,一直都在以其强大的社会存在,与作为精英意识的儒学礼教形成对抗。因此在鲁迅个人看来,"庸俗"与"礼教"是截然对立的两个概念,反"传统"的重点也应首先放在反"庸俗"方面,这才是《呐喊》与《彷徨》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真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 《彷徨》 “孤独者” “狼子村” “长明灯” “礼教” “庸俗”
下载PDF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中的“庸人”
5
作者 张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109-111,共3页
俄裔美国作家兼文学批评家纳博科夫对"庸俗"有着独到的见解,其众多作品都表现出他对"庸俗"现象的思考。在《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这部于反"庸俗"口水战期间写成的著作中,纳博科夫精心塑造了&... 俄裔美国作家兼文学批评家纳博科夫对"庸俗"有着独到的见解,其众多作品都表现出他对"庸俗"现象的思考。在《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这部于反"庸俗"口水战期间写成的著作中,纳博科夫精心塑造了"男性庸人"古德曼和"女性庸人"尼娜,表达了作者对"庸俗"与"庸人"的憎恶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 “庸俗” “庸人”
下载PDF
儒学之难:论新文学反“礼教”的概念置换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剑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儒学"礼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五四"以来,出于反封建思想启蒙的客观需求,"礼教"曾一度被视为阻碍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巨大负担,受到了新文学作家的猛烈攻击和无情批判。然而五四时期,新文学作... 儒学"礼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五四"以来,出于反封建思想启蒙的客观需求,"礼教"曾一度被视为阻碍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巨大负担,受到了新文学作家的猛烈攻击和无情批判。然而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家对于"礼教"的非难,其涉及的内容却并非儒学"礼教"的所属内涵,比如"节操"问题、婚姻问题、"纳妾"问题以及"典妻"问题等,恰恰都是为"礼教"所抵制的社会"庸俗"。新文学将"庸俗"与"礼教"进行概念置换,这完全是一种思想启蒙的运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礼教”“庸俗” 概念置换 理性反思
原文传递
丑也会成为时尚
7
作者 Francesca Capelli 金京 《Newton-科学世界》 2004年第10期85-88,共4页
一些使人觉得品位很差和外表丑陋的东西为什么会对一些人产生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呢?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喜欢不修边幅、光头和可怕的文身?事实上,这些现象的根源是年轻人的一种愿望,他们是想打破常规,寻求叛逆。
关键词 “庸俗的艺术” 文化程度 时尚 丑陋 叛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