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7篇文章
< 1 2 2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中的“同”与“异”之辩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安博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123,共4页
翻译中"同"与"异"的关系从矛盾角度来看是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是共谋与抵抗的文化策略。译者的翻译观正是对其翻译哲学思考的外在表现。在汉英翻译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异质文化间的"同"... 翻译中"同"与"异"的关系从矛盾角度来看是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是共谋与抵抗的文化策略。译者的翻译观正是对其翻译哲学思考的外在表现。在汉英翻译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异质文化间的"同"与"异",用"同异俱于一"的谐同和异翻译原则来处理翻译中特有的物象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与“异” 归化与 俱于一 辩证关系
下载PDF
周恩来“同”“异”辩证思想探讨
2
作者 羊森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2-144,共3页
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青年在急剧的社会变化中变得理性而成熟,当然也变得功利而世俗。周恩来以"求同存异"为核心的"同""异"辩证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召力,可... 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青年在急剧的社会变化中变得理性而成熟,当然也变得功利而世俗。周恩来以"求同存异"为核心的"同""异"辩证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召力,可成为青年人生价值建构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异”之辩 青年 人生价值 维度之思
下载PDF
“异”审美视野中的香港文学
3
作者 黄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9-115,209,共7页
"异"审美常常发生于不同民族、国度的人、事、物的接触相处中,香港社会开放性、包容性和封闭性、排斥性构成的社会张力,使香港文学的"异"审美视野独异而丰富。香港文学中的异族形象突破了单一意识形态性或乌托邦的... "异"审美常常发生于不同民族、国度的人、事、物的接触相处中,香港社会开放性、包容性和封闭性、排斥性构成的社会张力,使香港文学的"异"审美视野独异而丰富。香港文学中的异族形象突破了单一意识形态性或乌托邦的表达,而香港本土作家笔下的异族形象比外来香港作家所写同类形象更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和感。香港文学最丰富地表达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日常感受,香港作家与西方文化之间复杂的心理距离反映出香港人对于西方这一"非一"存在的认知,而香港意识正形成于香港人这一"他者视域"的言说及其超越中。香港叙事常有"越界"的流动性,不同文化空间穿插、交置,作家摆脱了以往时间性的叙事模式,更关注空间性叙事,由此呈现出"异"审美在"自我"超越中的多元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审美视野 香港文学 族形象
下载PDF
“是”与“异”:韩愈文论的核心
4
作者 刘振娅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韩愈以“是”、“异”二字论文,比较集中地见于其《答刘正夫书》。“是”、“异”的辩证运用是韩愈文论的核心,其精髓,贯穿在文论、体现在创作实践之中,无论从内容、风格、语言还是表现手法,都可以看到他对“是”“异”的重视与实践。... 韩愈以“是”、“异”二字论文,比较集中地见于其《答刘正夫书》。“是”、“异”的辩证运用是韩愈文论的核心,其精髓,贯穿在文论、体现在创作实践之中,无论从内容、风格、语言还是表现手法,都可以看到他对“是”“异”的重视与实践。历来论者对此缺乏深入论述,清人刘熙载虽有解释,但语焉不详。文章试就此作一番辨察,以求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文论 “是” “异” 辨察
下载PDF
修辞同义关系的“同”与“异”——序程国煜《<诗经>修辞同义词研究》
5
作者 李运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修辞同义是就词语使用状态而言,是针对具体的某个义项来分析的,所以要么是"同",要么是"异"。对具体语境中的某组修辞同义词,认同和别异是各有偏重的。这就需要首先弄清楚具体语境中的一组修辞同义词究竟是在"... 修辞同义是就词语使用状态而言,是针对具体的某个义项来分析的,所以要么是"同",要么是"异"。对具体语境中的某组修辞同义词,认同和别异是各有偏重的。这就需要首先弄清楚具体语境中的一组修辞同义词究竟是在"同"的义项上发生了关系,还是在"异"的义项上发生了关系。古人"对文则别,散文则通",可借用来帮助我们确定修辞同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义是取"同"还是取"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同义关系 “同” “异”
下载PDF
“异”时空里的国家认同——以傅查新昌《秦尼巴克》为分析文本
6
作者 兑文强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0-65,共6页
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腐败黑暗的统治,锡伯族戍边移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一度相当薄弱。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新疆各项社会改革的完成,以锡伯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完成了新的转变和确立。《秦尼巴克》提供了一个认识和考察近代以... 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腐败黑暗的统治,锡伯族戍边移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一度相当薄弱。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新疆各项社会改革的完成,以锡伯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完成了新的转变和确立。《秦尼巴克》提供了一个认识和考察近代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发展变化的经典文本。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分析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国家认同的重要前提就是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异”时空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唐君毅与牟宗三:美学理论的“同”与“异”
7
作者 侯敏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5,共5页
唐君毅和牟宗三都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作为哲学大家,他们毕其一生跋涉于现代文化哲学的"返本开新"之路,其美学理念具有形而上学品格。他们的美学理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思想建构。他们有意识、系统地探讨了传... 唐君毅和牟宗三都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作为哲学大家,他们毕其一生跋涉于现代文化哲学的"返本开新"之路,其美学理念具有形而上学品格。他们的美学理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思想建构。他们有意识、系统地探讨了传统文化与中国美学的特性,而其美学思考又呈现出各自的学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牟宗三 美学理论 “同”与“异”
下载PDF
鲁迅与韦努蒂翻译思想之“归”与“异”
8
作者 郑秋燕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年第4期32-33,共2页
鲁迅与韦努蒂,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却提出了相似的翻译理论,这一现象值得探析。本文试图比较鲁迅与韦努蒂翻译思想之"归"与"异",并得出结论:鲁迅作为杰出的翻译家有着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同时也说明他们所... 鲁迅与韦努蒂,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却提出了相似的翻译理论,这一现象值得探析。本文试图比较鲁迅与韦努蒂翻译思想之"归"与"异",并得出结论:鲁迅作为杰出的翻译家有着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同时也说明他们所提出的理论有其存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韦努蒂 翻译理论 “归” “异”
下载PDF
《白鹿原》日译本中对“异”的考验
9
作者 何奇伟 王冰菁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5期107-112,共6页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该作品大量地使用了关中方言,用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西北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在海外被翻译成日语、法语等各种语言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该作品大量地使用了关中方言,用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西北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在海外被翻译成日语、法语等各种语言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该作品的一大亮点——秦地文化也成为翻译中最大的难题。以林芳版日译本《白鹿原》为例,通过文本分析法探析《白鹿原》在日译过程中对"异"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文化翻译 贝尔曼 “异”的考验
下载PDF
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
10
作者 林雄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21-23,共3页
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学习经历、情感体验,教学现场呈现的学生实际情况也不同,自然就建构出不同的教学设计,处理手法,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其折射出的设计理念,思考模式的差异性等等,都值得我们潜心揣摩并学以致用.文章通过对四节... 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学习经历、情感体验,教学现场呈现的学生实际情况也不同,自然就建构出不同的教学设计,处理手法,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其折射出的设计理念,思考模式的差异性等等,都值得我们潜心揣摩并学以致用.文章通过对四节同课异构课中"同"与"异"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课 “同” “异”
下载PDF
世纪之交“我国多党合作制”中的“同”和“异”关系探析
11
作者 张锡岭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5-18,共4页
“求同存异”;提高“同”的质量,增进“同”的深度;弘扬“积极的异”,包容或化解、抑制“消极的异”;“求同”与“存异”要适度。
关键词 多党合作 “同”和“异”
下载PDF
翻译对“异”的考验与英诗汉译的发展
12
作者 王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32-140,共9页
英诗汉译,从最初的"民族化"译法,渐发展至"自由化"译法,再采用分别注重字数与顿数的译法,直至二者兼顾的译法,在这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的译者对英诗原作中的"异"经历了由陌生、质疑、排斥直至最终... 英诗汉译,从最初的"民族化"译法,渐发展至"自由化"译法,再采用分别注重字数与顿数的译法,直至二者兼顾的译法,在这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的译者对英诗原作中的"异"经历了由陌生、质疑、排斥直至最终的接纳;蕴含于原作中的"异"在译作中得以释放,此间不可忘记的正是译家们所做的大胆尝试及艰苦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的考验 “民族化”译法 “自由化”译法 “字数相应”译法 “以顿代步”译法 “字数与顿数兼顾”译法
下载PDF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同”与“异”
13
作者 宋玉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中职数学教学有"同"与"异"两个方面特征,"同"的方面包括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数学课程的辅助地位,教材、教学内容,教师的状态;"异"的方面包括学生差异、专业差异。处理好中职数学教学的"... 中职数学教学有"同"与"异"两个方面特征,"同"的方面包括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数学课程的辅助地位,教材、教学内容,教师的状态;"异"的方面包括学生差异、专业差异。处理好中职数学教学的"同"与"异",要化"同"为"异",要"异"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学教学 “同”与“异”
下载PDF
基于同课异构下“同”“异”的赏析和启示——以“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同课异构教学为例
14
作者 魏明贵 汪辉 +1 位作者 张雅萍 刘双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0年第10期21-23,共3页
在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同课异构的教学中,可从创设情境、实验创新、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同”赏析,从新课引入、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异”赏析,从而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多元化的需求和为学生学科素... 在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同课异构的教学中,可从创设情境、实验创新、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同”赏析,从新课引入、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异”赏析,从而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多元化的需求和为学生学科素养提升提供多方面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课 “同”赏析 “异”赏析 启示 分子和原子
下载PDF
翻译过程中的“异”与“同”矛盾之辩
15
作者 缪静静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8-50,共3页
翻译的过程中,"异"与"同"矛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异同之间,体现的是翻译的方方面面。对翻译中"异"与"同"矛盾之辩证关系进行论述,分析文化视阈下对"异"的思考。当前全球经济趋于一体... 翻译的过程中,"异"与"同"矛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异同之间,体现的是翻译的方方面面。对翻译中"异"与"同"矛盾之辩证关系进行论述,分析文化视阈下对"异"的思考。当前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各国间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译者应把握时机,正确对待"异"与"同"的矛盾关系,积极发挥创造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异”与“同” 文化交流
下载PDF
释“异”
16
作者 汪小慧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对于汉字这样一种表意性很强的书写符号来说,由于其超时空性,其形体变化较音义来说是比较滞后的,这已成共识。因此,这更有利于根据文字的滞后性这一特点来探查字的音形义的发展源流和变化。"异"的文献常用义为"不同&quo... 对于汉字这样一种表意性很强的书写符号来说,由于其超时空性,其形体变化较音义来说是比较滞后的,这已成共识。因此,这更有利于根据文字的滞后性这一特点来探查字的音形义的发展源流和变化。"异"的文献常用义为"不同",但"异"的词源义是什么,其命名的理据是什么,意义发生了哪些变化,"异"与"?"之间的意义何时转化、怎样转化,与"巳"、"已"、"?"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说明和解决。通过对"异"在字典辞书中解释的考查以及对"异"古文献用例的梳理,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系与区别 词源义 转化
下载PDF
《中国文学艺术精华》:“异语书写”与“无本回译”
17
作者 朱璞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20世纪70年代末,刘若愚在美国出版了Essentials of Chinese Literary Art(《中国文学艺术精华》)。此书秉持“纯文学观”,采用文体分类的编写体例,全面、概括地介绍了从《诗经》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文学(含台湾地区文学),在中国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刘若愚在美国出版了Essentials of Chinese Literary Art(《中国文学艺术精华》)。此书秉持“纯文学观”,采用文体分类的编写体例,全面、概括地介绍了从《诗经》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文学(含台湾地区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异语书写”的链条上成为关键的一环。刘若愚在编写中国文学史时,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情况,对文学经典的选择与国内同中有异,采用中西文学比较法,达到了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文学的目的。中文本译者在“无本回译”时既有得当的处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和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艺术精华》 “异语书写” “无本回译”
下载PDF
姚文田、严可均《说文解字考异》考论
18
作者 任健行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59-75,126,共18页
姚文田、严可均编纂的《说文解字考异》是现存较早的一部《说文》异文总汇。本文对《说文解字考异》的性质、版本及价值进行了论述。在性质方面,文章指出《考异》是一部著作而非简单的资料汇编。在版本方面,文章对《考异》的版本及各版... 姚文田、严可均编纂的《说文解字考异》是现存较早的一部《说文》异文总汇。本文对《说文解字考异》的性质、版本及价值进行了论述。在性质方面,文章指出《考异》是一部著作而非简单的资料汇编。在版本方面,文章对《考异》的版本及各版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在《考异》的价值方面,文章指出《考异》从编纂到修订历时百年,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对深入研究清代《说文》学史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考 姚文田 严可均 《说文解字》
下载PDF
公羊“异内外”说与文明互鉴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共11页
作为公羊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异内外”说既预设了实现王道理想的美好愿景,又展现了这一历史过程的阶段性、反复性和艰难性。其关于诸夏内涵的两个界定,即一指仅具有地理空间性的、与王畿相对应的“外土诸侯”,一指象征着文明的、与夷狄... 作为公羊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异内外”说既预设了实现王道理想的美好愿景,又展现了这一历史过程的阶段性、反复性和艰难性。其关于诸夏内涵的两个界定,即一指仅具有地理空间性的、与王畿相对应的“外土诸侯”,一指象征着文明的、与夷狄相对应的诸侯(“中国”),生动地诠释了何谓“中国”及其“中国性”。在公羊家看来,“中国”乃是王化所及(文明)的象征,故“中国”之治必表现为王道政治,“中国性”(文明性)也必以道德性为本质特征。公羊家关于“内外之辨”和“中国”的理论思考不仅寄寓着他们深切的现实关怀和丰富的王道思想,也对如何理解文明互鉴、如何以真正积极的方式参与世界文明的共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异内外”说 “中国” 文明互鉴
下载PDF
汉代外戚与“异姓”“肺附”“骨肉”关系辨正
20
作者 王尔春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5期9-14,共6页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汉初外戚称“宗室”,不称“异姓”,且与皇族可以兼称“肺附”“骨肉”。但查诸史料,似有可商之处。汉代外戚不称“宗室”,业已撰文辨正。汉代外戚不能等同同姓,自然是“异姓”。至于其“肺附”“骨肉”之称,也是有其特...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汉初外戚称“宗室”,不称“异姓”,且与皇族可以兼称“肺附”“骨肉”。但查诸史料,似有可商之处。汉代外戚不称“宗室”,业已撰文辨正。汉代外戚不能等同同姓,自然是“异姓”。至于其“肺附”“骨肉”之称,也是有其特定语境和语意的,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外戚 肺附 骨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