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中的“个人”概念——兼评2002立法解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希善 《研究生法学》 2002年第4期99-107,共9页
“归个人使用”是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这一看似普通的用语从其产生之日起,无论在实务界,还是在刑法理论界,都存在极大的争议。在实务界,最高人民法院在先前关于挪用公款罪的几个司法解释基础上,于2001年9月18日通过《关于... “归个人使用”是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这一看似普通的用语从其产生之日起,无论在实务界,还是在刑法理论界,都存在极大的争议。在实务界,最高人民法院在先前关于挪用公款罪的几个司法解释基础上,于2001年9月18日通过《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刑法 中国 “归个人使用” 个人 立法解释
下载PDF
对挪用资金罪“归个人使用”和“借贷给他人”的考量
2
作者 张云龙 《决策探索》 2006年第02A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归个人使用” 挪用资金罪 他人 借贷 考量 最高人民法院 构成要件 客观方面 挪用人 自然人
下载PDF
从一则案例谈挪用资金罪“归个人使用”的理解
3
作者 甘培兰 《江淮法治》 2012年第4期60-60,共1页
2007年8月,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储某某因安居南侧地块行贿被纪委“双规”。该公司选举公司董事兼会计的胡某某为临时负责人,并制定出公司特殊时期工作安排,确定该地块事务由胡某某和合伙人孙某某负责。为了重新取得该地块的开发权.... 2007年8月,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储某某因安居南侧地块行贿被纪委“双规”。该公司选举公司董事兼会计的胡某某为临时负责人,并制定出公司特殊时期工作安排,确定该地块事务由胡某某和合伙人孙某某负责。为了重新取得该地块的开发权.胡某某和孙某某请求某建设工程公司的李某某给予帮助。10月20日,合伙人孙某某代表该房地产公司与某建设工程公司签订协议.双方约定由某建设工程公司帮助该房地产公司重新获取土地开发权,某房地产公司如违约愿赔偿对方损失15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个人使用” 挪用资金罪 房地产公司 土地开发权 案例 工程公司 2007年 “双规”
下载PDF
关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立法解释的理解与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清华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年第6期47-51,共5页
2002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作出了不同于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值得思考的问题。挪用公款“归单位使用”可以构成挪... 2002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作出了不同于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值得思考的问题。挪用公款“归单位使用”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但它并不是本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其他单位”不应有法人与非法人之分、私有与公有之别,其外延应该包括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在内的各种单位;该立法《解释》是对刑法第384条挪用行为和“归个人使用”的修改,有时间效力上的溯及力问题,这也正是目前司法实践急待解决的问题;“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作为挪用公款罪之规定有欠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中国 刑法 “归个人使用” 修改 法律解释
原文传递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中的“归个人使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邈 韩炳勋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10期38-40,共3页
本文案例启示:判断公款是否"归个人使用",应把公款的所有权是否受到现实侵害作为认定标准:公款所有权的全部或部分权能受到现实侵害,表现为提取现金、银行转账等形式,该种情形属于典型的"归个人使用";公款所有权的部分权能受到现... 本文案例启示:判断公款是否"归个人使用",应把公款的所有权是否受到现实侵害作为认定标准:公款所有权的全部或部分权能受到现实侵害,表现为提取现金、银行转账等形式,该种情形属于典型的"归个人使用";公款所有权的部分权能受到现实侵害,且存在所有权灭失的具体风险.该种情形属于特殊的“归个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个人使用” 挪用公款罪 所有权 认定标准 侵害 权能
原文传递
挪用公款罪中“归个人使用”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民庆 郑江 《中国检察官》 2009年第11期29-30,共2页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这个罪名中较难理解、较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是如何理解“归个人使用...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这个罪名中较难理解、较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是如何理解“归个人使用”的问题。对此,2002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这个问题做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个人使用” 挪用公款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家工作人员 数额较大 非法活动 营利活动
原文传递
立法解释对挪用公款罪中“归个人使用”的解释之弊端
7
作者 魏娟玲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认定本罪必须准确把握的要件,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各机关、国有和集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这些单位派出的在非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的代表等公职人员。因为。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归个人使用” 单位 刑法 受贿罪 公正性 个人利益
原文传递
浅谈对挪用公款罪中“归个人使用”的理解
8
作者 秦升明 《华夏星火》 2003年第11期75-77,共3页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常对挪用公款案件的认定有争议,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该罪构成要件的理解存在分歧,其中之一就是对"归个人使用"有不同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常对挪用公款案件的认定有争议,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该罪构成要件的理解存在分歧,其中之一就是对"归个人使用"有不同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归个人使用"作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归个人使用” 法律认定 法律解释 中国 立法 使用
原文传递
试论挪用公款罪若干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延君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9-152,共4页
挪用公物的行为不应按挪用公款罪处罚,但应将该类行为犯罪化,改挪用公款罪为挪用公共财物罪;“挪用行为”本身就包含个人使用的含义,立法中规定“归个人使用”与“挪用公款”存在语义重复的问题,是导致对“归个人使用”看法不一的根源;... 挪用公物的行为不应按挪用公款罪处罚,但应将该类行为犯罪化,改挪用公款罪为挪用公共财物罪;“挪用行为”本身就包含个人使用的含义,立法中规定“归个人使用”与“挪用公款”存在语义重复的问题,是导致对“归个人使用”看法不一的根源;集体决定下的挪用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挪用公款应从身份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归个人使用” 公共财物 语义重复 具体分析 行为 犯罪化 身份犯 处罚 公物 立法 根源 集体
下载PDF
论挪用公款罪实行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洪兵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3-54,共12页
挪用公款罪是单行为犯,实行行为只有"挪","挪而未用"成立,其他活动型挪用公款罪既遂;"归个人使用"的本质是违背单位意志将公款非法置于自己的控制支配下,可根据是否体现单位意思、为单位打算、尽到善良... 挪用公款罪是单行为犯,实行行为只有"挪","挪而未用"成立,其他活动型挪用公款罪既遂;"归个人使用"的本质是违背单位意志将公款非法置于自己的控制支配下,可根据是否体现单位意思、为单位打算、尽到善良管理人义务等进行判断;包括"挪新还旧"在内的多次挪用,无论案发时是否归还,均应根据各自的用途累计计算,然后按照"举轻以明重"原理计算挪用数额;挪用公款罪虽然也可谓片面对向犯,但使用者既不是被害人,亦不缺乏期待可能性,故要求、提议挪用公款的成立共犯,挪出之后仅参与使用公款的成立赃物犯罪;挪用公款罪不是继续犯而是状态犯,追诉期限均应从挪用行为完成之日起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实行行为 “归个人使用” 多次挪用
下载PDF
出借公款给个人承包经营的企业使用,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11
作者 邹国华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出借公款行为 “归个人使用” 案例分析 定性 中国
原文传递
“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认定
12
作者 张韬 何仲伟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X期60-61,共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可见,“挪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可见,“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是认定挪用公款罪中一个重要的构成要件。2002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一)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挪用公款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单位使用 “归个人使用” 名义 国家工作人员 全国人大常委
原文传递
挪用公款罪罪状考评——一起抵押国有土地使用证案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维智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102,共8页
挪用公款罪罪状表述中关于“公款使用主体”、“挪用对象”等规定导致平等性的背离,“挪而未用”、“归个人使用”等表述中的不确定性导致在职务犯罪中占有相当高比例的挪用公款案在司法操作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其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作用... 挪用公款罪罪状表述中关于“公款使用主体”、“挪用对象”等规定导致平等性的背离,“挪而未用”、“归个人使用”等表述中的不确定性导致在职务犯罪中占有相当高比例的挪用公款案在司法操作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其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作用。罪刑法定原则前提下的唯一方案就是通过刑法修正案修改现行刑法关于挪用公款罪的罪状,修改罪状时其表述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行为应平等的适用于条件均等的所有人、条件均等的所有人所实施的相同类型的危害社会行为应同样受到刑事法的调控,以切实保障国家工作人员公务活动的廉洁性并避免公共财物的法益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国有土地使用 罪状 “归个人使用” 抵押 考评 罪刑法定原则 犯罪构成要件 危害社会行为 国家工作人员 挪用公款案 刑法修正案 使用主体 预防作用 一般预防 司法操作 职务犯罪 不确定性 现行刑法 公共财物
原文传递
谈挪用公款案中的“个人决定”
14
作者 周树元 《天津检察》 2006年第3期48-48,共1页
2002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第一款的解释,规定三种情况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其中第三种情况为“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该行为属于“归个人... 2002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第一款的解释,规定三种情况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其中第三种情况为“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该行为属于“归个人使用”的情况。但是,单位集体讨论决定的,不属于“个人决定”。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本人认为“个人决定”不能简单理解为某个人的决定,正确理解“个人决定”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个人使用” 挪用公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单位使用 第384条 单位名义 个人利益 集体讨论 本人
原文传递
论我国腐败犯罪刑事立法之完善——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巍 王德骧 《人民司法》 2017年第16期80-85,共6页
腐败犯罪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如何有效地惩治腐败犯罪,对于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至关重要。针对腐败犯罪刑事立法存在的腐败犯罪主体过于狭窄、限定不合理、刑罚结构不完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有待完善等... 腐败犯罪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如何有效地惩治腐败犯罪,对于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至关重要。针对腐败犯罪刑事立法存在的腐败犯罪主体过于狭窄、限定不合理、刑罚结构不完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有待完善等缺陷,应扩大腐败犯罪的主体范围,将非国家工作人员、非国有单位纳入特定贿赂犯罪的主体范围,并完善对合性罪名;取消挪用公款罪中"归个人使用"的规定,扩大腐败犯罪贿赂物的范围,将性贿赂入罪;赋予资格刑新的内容及种类,如设立刑事破产、强制整顿等,明确规定单位犯罪可以适用资格刑;违法所得的证明标准亦采用优势证据标准,并应充分保障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申请法律援助的权利,同时,应优化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保障机制,为反腐败的刑事法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犯罪 刑事立法 刑法修正案 非国家工作人员 “归个人使用” 经济社会发展 违法所得 主体范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