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王国维的“形上之思”及其理论资源
1
作者
伍世昭
《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5-40,共6页
王国维的"形上之思"源自其"忧生情怀",对个体生命和现实人生的深广忧患,促使他去思考人生苦痛之因和解脱途径:人生之苦痛源于"生活之欲",人生苦痛之解脱则在于艺术——审美。其理论资源为叔本华的"...
王国维的"形上之思"源自其"忧生情怀",对个体生命和现实人生的深广忧患,促使他去思考人生苦痛之因和解脱途径:人生之苦痛源于"生活之欲",人生苦痛之解脱则在于艺术——审美。其理论资源为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本体论"和康德的"美的分析"。"形上之思"作为王国维"忧生"诗学建构的中介而享有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形上之思”
理论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归生命本原——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形上之思”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伯海
《中文自学指导》
2009年第3期3-8,F0002,共7页
哲学的“爱智”传统引发人们对终极事理的探究,这是形而上学得以建立并长期统治西方学界的根由,但它对本原性实体的迷恋和由此造成的“形上”与“形下”两重世界的分割,终于导致其自身的被颠覆。形而上学解体后,对待哲学形上思考的...
哲学的“爱智”传统引发人们对终极事理的探究,这是形而上学得以建立并长期统治西方学界的根由,但它对本原性实体的迷恋和由此造成的“形上”与“形下”两重世界的分割,终于导致其自身的被颠覆。形而上学解体后,对待哲学形上思考的职能,出现了解构型思维和建构型思维两大倾向,不过既然人的终极关爱难以消解,则一味解构自不可行。要解决后形而上学视野中“形上之思”如何可能的问题,需要从思考对象、思考范围和运思途径三个方面重新加以检视,而根本的一条在于转换思考目标,回归生命本原,以开启适应现时代生活方式的自由解放的生命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
而上学终结
重建
“形上之思”
回归生命本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形上之思到生存智慧——现代性状况与哲学存在的合法性根基
被引量:
3
3
作者
卞绍斌
刘宇兰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9,共6页
近代哲学在张扬理性、完成转向的同时,也失去了哲学传统中所具有的关注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智慧之根,这导致了理性形而上学在不断拓进的同时,也疏离了人类的生存困境。本文试图表明,在现代性的人类生存状况下,理性形而上学必然走向衰落,而...
近代哲学在张扬理性、完成转向的同时,也失去了哲学传统中所具有的关注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智慧之根,这导致了理性形而上学在不断拓进的同时,也疏离了人类的生存困境。本文试图表明,在现代性的人类生存状况下,理性形而上学必然走向衰落,而在近代哲学框架下各种探究“形上之思”的努力也必然归于失败,寻求关乎人类整体命运的生存智慧将成为现代哲学的立足点和合法性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理性
形
而上学
“形上之思”
合法性
生存智慧
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王国维的“形上之思”及其理论资源
1
作者
伍世昭
机构
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5-40,共6页
文摘
王国维的"形上之思"源自其"忧生情怀",对个体生命和现实人生的深广忧患,促使他去思考人生苦痛之因和解脱途径:人生之苦痛源于"生活之欲",人生苦痛之解脱则在于艺术——审美。其理论资源为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本体论"和康德的"美的分析"。"形上之思"作为王国维"忧生"诗学建构的中介而享有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王国维
“形上之思”
理论资源
Keywords
Wang Guo - wei
metaphysics
theoretical sources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归生命本原——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形上之思”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伯海
出处
《中文自学指导》
2009年第3期3-8,F0002,共7页
文摘
哲学的“爱智”传统引发人们对终极事理的探究,这是形而上学得以建立并长期统治西方学界的根由,但它对本原性实体的迷恋和由此造成的“形上”与“形下”两重世界的分割,终于导致其自身的被颠覆。形而上学解体后,对待哲学形上思考的职能,出现了解构型思维和建构型思维两大倾向,不过既然人的终极关爱难以消解,则一味解构自不可行。要解决后形而上学视野中“形上之思”如何可能的问题,需要从思考对象、思考范围和运思途径三个方面重新加以检视,而根本的一条在于转换思考目标,回归生命本原,以开启适应现时代生活方式的自由解放的生命新境界。
关键词
形
而上学终结
重建
“形上之思”
回归生命本原
分类号
B08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形上之思到生存智慧——现代性状况与哲学存在的合法性根基
被引量:
3
3
作者
卞绍斌
刘宇兰
机构
空军航空大学社会科学系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9,共6页
文摘
近代哲学在张扬理性、完成转向的同时,也失去了哲学传统中所具有的关注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智慧之根,这导致了理性形而上学在不断拓进的同时,也疏离了人类的生存困境。本文试图表明,在现代性的人类生存状况下,理性形而上学必然走向衰落,而在近代哲学框架下各种探究“形上之思”的努力也必然归于失败,寻求关乎人类整体命运的生存智慧将成为现代哲学的立足点和合法性根基。
关键词
现代性
理性
形
而上学
“形上之思”
合法性
生存智慧
哲学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王国维的“形上之思”及其理论资源
伍世昭
《惠州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回归生命本原——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形上之思”
陈伯海
《中文自学指导》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形上之思到生存智慧——现代性状况与哲学存在的合法性根基
卞绍斌
刘宇兰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