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脸》对中国电影“影戏”美学观念的表达
1
作者 莫珊珊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电影《变脸》是吴天明导演执导的一部剧情片。影片有机融入了戏曲艺术元素,站在历史的角度对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进行了反思,朴素真挚情感的表达使影片很“温暖”,通过极具川渝特征的影像叙事使作品带有浓厚的东方气质,是中国传统“影戏... 电影《变脸》是吴天明导演执导的一部剧情片。影片有机融入了戏曲艺术元素,站在历史的角度对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进行了反思,朴素真挚情感的表达使影片很“温暖”,通过极具川渝特征的影像叙事使作品带有浓厚的东方气质,是中国传统“影戏”美学观念的一次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脸》 “影戏”美学 “影戏”化叙事 创作方法
下载PDF
“影戏”的命名、媒介谱系及其视觉现代性经验
2
作者 戢海峰 李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0,共8页
早期观影的视觉现代性经验是在与其他不同视觉媒介的相互观照中逐步形成的。从“影戏”的命名出发,研究发现这些视觉现代性经验有两种传统:一种是以“戏”为介质的“看戏”传统,即在海派京剧、文明新戏的观看中建立电影的观看模式;另一... 早期观影的视觉现代性经验是在与其他不同视觉媒介的相互观照中逐步形成的。从“影戏”的命名出发,研究发现这些视觉现代性经验有两种传统:一种是以“戏”为介质的“看戏”传统,即在海派京剧、文明新戏的观看中建立电影的观看模式;另一种则是以“影”为介质的“观影”传统,即在西洋镜、摄影术以及幻灯片的视觉中形塑电影的视觉经验。最终,电影既使用现代技术将“影”的再现发挥得更加完善,又在综合各方戏剧形态的基础上使得“戏”的叙事和教化功能得到拓展,从而将早期观众带入一种新的现代视觉景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 媒介考古 视觉现代性
下载PDF
“影戏”:在承继与改造中积累电影民族化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包磊 《艺术广角》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影戏”不仅是艺术形式和社会机构,同时也是技术体系和经济实体。中国电影的“影戏”发生既得益于西方近代影像的“旅行”实践,也受惠于民族传统艺术的样式弥散。如果说“影戏”在形式上借鉴与模仿了西方——促成了中国电影的雏形,那... “影戏”不仅是艺术形式和社会机构,同时也是技术体系和经济实体。中国电影的“影戏”发生既得益于西方近代影像的“旅行”实践,也受惠于民族传统艺术的样式弥散。如果说“影戏”在形式上借鉴与模仿了西方——促成了中国电影的雏形,那么其在内容上则深度倚藉并融入近现代戏曲——以此积累民族影像经验。正是对传奇折子戏、京剧连台本戏及文明戏连台本戏的借鉴、吸纳与整合,“影戏”在承继与改造中踏上了中国电影民族化征程,并为其后的早期电影系列化拓展奠定了文化与美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 折子戏 连台本戏 系列化
下载PDF
“影戏”哲学:中国电影史的民族性逻辑 被引量:8
4
作者 蓝凡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50-56,共7页
中国电影的影戏观,是中国电影的哲学,也是中国电影史的民族性逻辑。这种民族性逻辑,是"影戏"逻辑:"影"与"戏"的矛盾统一逻辑——观念上和实践上"影戏"的矛盾统一。对中国人来说,只有整体的&qu... 中国电影的影戏观,是中国电影的哲学,也是中国电影史的民族性逻辑。这种民族性逻辑,是"影戏"逻辑:"影"与"戏"的矛盾统一逻辑——观念上和实践上"影戏"的矛盾统一。对中国人来说,只有整体的"影戏"观念——一种建构在"影"与"戏"双重基础上的"电影",才算是真正的"电影"。早期中国电影在继承中国戏曲的平民性、通俗性、娱乐性和市场性的同时,形成了重视电影的社会伦理道德力量和章回小说式的叙事风格的中国电影的民族美学观——"影戏"美学观。中国电影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左翼电影联盟的领导下,与中国传统戏曲"高台教化"和"寓教于乐"的有机"结合",使"影戏"关注民族存亡和国家存亡的政治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由此,中国的电影理论亟须自主创新,这包括有自己的电影理论体系,用中国人的传统、体系、概念和术语,来认识与解释电影这种外来的艺术样式,并能创造自己的真正民族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影戏”观 民族性逻辑 辩证统一
下载PDF
“影戏”传统对“十七年”电影叙事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陆绍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5,共9页
虽然"十七年"(1949—1966年)电影从中外文化中汲取的滋养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多祖"现象,但"影戏"作为一种电影观念对新中国电影创作产生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又是其它电影主张所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qu... 虽然"十七年"(1949—1966年)电影从中外文化中汲取的滋养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多祖"现象,但"影戏"作为一种电影观念对新中国电影创作产生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又是其它电影主张所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影戏"传统可以描述为:故事是第一位的,注重矛盾冲突,注重电影的教化功能以及影像的辅助作用,而这些要素在"十七年"电影中能够找到明确的对应,"十七年"电影虽然在具体的呈现方式上稍有变奏,但主体部分是和"影戏"传统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影戏”传统 故事 冲突
下载PDF
周剑云与《电影讲义》:对中国“影戏”理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望莉 于书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66,共10页
1924年,由周剑云主导的昌明电影函授学校成立,《电影讲义》作为该学校的教材,历时4年写作出版,系统地介绍了当时最为前沿的电影创作的观念,并融入了大量的关于“影戏”的创作理念。因此,对它的考察不仅能够深入地理解中国早期电影人的... 1924年,由周剑云主导的昌明电影函授学校成立,《电影讲义》作为该学校的教材,历时4年写作出版,系统地介绍了当时最为前沿的电影创作的观念,并融入了大量的关于“影戏”的创作理念。因此,对它的考察不仅能够深入地理解中国早期电影人的“影戏”观,也能体会到他们筚路蓝缕的从业精神。通过对《电影讲义》历史生成的梳理,可阐述“影戏”理论与中国现代进程中文化资源之间的借鉴关系。同时,在这部早期影戏从业者的专业教材对“影戏”理念的概论、编剧、导演、摄影研究中,体现出中国电影传统美学对当下重建中国电影文化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讲义》 “影戏”论 早期电影 鸳鸯蝴蝶派 昌明电影函授学校
下载PDF
论20世纪80年代“影戏”理论的建构与悖反 被引量:2
7
作者 齐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63,共12页
"影戏"理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提出的最具标志性也是最有争议性的电影理论观念。从学术史的视野对"影戏"理论的提出及其相关论争展开讨论,在回溯"影戏"为何在20世纪80年代复活,又如何转换生成为一... "影戏"理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提出的最具标志性也是最有争议性的电影理论观念。从学术史的视野对"影戏"理论的提出及其相关论争展开讨论,在回溯"影戏"为何在20世纪80年代复活,又如何转换生成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电影学术史事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在80年代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其理论提出本身具有建构性与悖反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理论 历史语境 建构性与悖反性
下载PDF
历史变迁中的“影戏观”与“影戏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慧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9期247-248,共2页
"影戏"是我们早期对电影的称呼,"影戏观"是早期的电影观念,"影"和"戏"组成了"影戏观"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西方电影理论的冲击以及电影自身的发展,"影"和... "影戏"是我们早期对电影的称呼,"影戏观"是早期的电影观念,"影"和"戏"组成了"影戏观"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西方电影理论的冲击以及电影自身的发展,"影"和"戏"也在悄然变化,于是"彼影戏观不再是此影戏观",很多人对"影戏观"的理论地位也产生了置疑,"影戏观"成为热议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 “影戏观” “影” “戏”
下载PDF
“影戏”之辨与新时期中国电影影像探索
9
作者 张燕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7,共4页
新时期中国电影创新思潮以电影性与戏剧性的本体论争拉开帷幕,此后"影戏"之辨以不同形态延续,写实主义电影思潮关于电影真实性和戏剧性的思辨,现代主义思潮关于电影现代性与戏剧性的探讨,都表现出重"影"轻"戏&... 新时期中国电影创新思潮以电影性与戏剧性的本体论争拉开帷幕,此后"影戏"之辨以不同形态延续,写实主义电影思潮关于电影真实性和戏剧性的思辨,现代主义思潮关于电影现代性与戏剧性的探讨,都表现出重"影"轻"戏"的倾向。这种倾向支持并导引了中国电影影像的持续探索,使新时期电影影像获得外部形式的丰富、表意功能的提升以及影像真实感的增强,但也弱化了对影像叙事的拓展与研究,为中国电影全面市场化之后的电影影像创新发展埋下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 影像 叙事
下载PDF
“影戏”理论面面观
10
作者 彭耀春 《剧影月报》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影戏”作为一个电影概念,既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理论产生的真正起点”,也被视作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的核心。“中国电影是以‘影戏’这样概念的确立,而逐步过渡并形成早期中国电影美学观念的”。对“影戏”理论的认真研究开始于上个世... “影戏”作为一个电影概念,既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理论产生的真正起点”,也被视作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的核心。“中国电影是以‘影戏’这样概念的确立,而逐步过渡并形成早期中国电影美学观念的”。对“影戏”理论的认真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陈犀禾的(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评《影戏剧本作法》《当代电影》1986/1),通过对侯曜《影戏剧本作法》文本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理论 中国 电影理论 创作技巧 美学观念 电影评论
下载PDF
“影戏话”:中国电影话语源流考辨
11
作者 张隽隽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20世纪10—20年代,不少报纸杂志上都刊登了长短不一的“影戏话”。这些文字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属于同一社会圈层,多为热情拥抱电影和新兴印刷媒介的通俗文人;其内容包括了影片故事、影人花边、影业现状、观影感受、观众心态和理论总结。... 20世纪10—20年代,不少报纸杂志上都刊登了长短不一的“影戏话”。这些文字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属于同一社会圈层,多为热情拥抱电影和新兴印刷媒介的通俗文人;其内容包括了影片故事、影人花边、影业现状、观影感受、观众心态和理论总结。“影戏话”这一含混的称呼可以追溯到自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端的“话”体传统。借助这一文体,电影这一原本陌生的视觉媒介被嫁接到了本土文化传统之中。由此可见,如果将“影戏话”视为中国电影话语的早期形态,则这些文字不仅是观念的表达,更为产业制度、叙事惯例、视觉风格、期待视野的形成提供了可兹参照的依据,以其混融和未定型的特征,包容了众声喧哗的杂音,具有了和今天的语境对话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话” 理论批评话语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电影理论构架的梳理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星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107,共5页
本文对中国电影理论主要涉及的层面做了归纳,重点阐释以“影戏说”为基础,以现实主义创作理论为主导,以民族化讨论为核心,以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以艺术与工业对峙探究为深入的电影理论研究所构成的中国电影理论的主要框架。
关键词 中国 电影理论 现实主义 民族化 意识形态 “影戏说” 电影美学 艺术理论 理论构架
下载PDF
“影戏”名称辨析及其表演流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厉震林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对“影戏”及其表演的文化考察,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名称的由来。“影戏”名称主要流行于江浙地区,它形成的动因之一是“顺从各便”以及“习惯成自然”。在电影的“童年”时期,戏剧直接扶持电影及其表演成长,是最方便和最有效益的。电影的... 对“影戏”及其表演的文化考察,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名称的由来。“影戏”名称主要流行于江浙地区,它形成的动因之一是“顺从各便”以及“习惯成自然”。在电影的“童年”时期,戏剧直接扶持电影及其表演成长,是最方便和最有效益的。电影的产业化是推动电影及其表演发展的“主因”之一,通过“明星观影效应”而实现“商业性文艺”目的。“影戏”名称的深层含义,有通过戏剧提升文化身份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 名称 表演 辨析 流变
原文传递
电影艺术的发展——丰富“影像”奇观、营造“戏剧性”魅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圣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6-100,90,共6页
在电影艺术的总体发展中,由于艺术家的不同追求,客观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观念:一种是传统的“影戏”观,另一种则是现代化的“影像”观。这两种观念各有什么特性、究竟孰优孰劣?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两种观念融合统一的可能性。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影戏”观 “影像”观
下载PDF
“冷战”环境下香港左派电影的传承与创新——以“长城”“凤凰”的影片为例
15
作者 丁佩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3期123-124,共2页
本文讨论了在"冷战"环境下,20世纪50年代香港左派电影的发展。通过对"长城""凤凰"电影公司的影片分析,基于中国传统电影层面,研究香港左派电影创作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对具体的影片进行分析。从当时的角度... 本文讨论了在"冷战"环境下,20世纪50年代香港左派电影的发展。通过对"长城""凤凰"电影公司的影片分析,基于中国传统电影层面,研究香港左派电影创作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对具体的影片进行分析。从当时的角度看,香港左派电影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式元素和西方元素相结合的"混合文化",为后来香港电影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香港左派电影 朱石麟 李萍倩 “影戏
下载PDF
对中国民族电影美学传统的几点思考
16
作者 段静 《艺术家》 2019年第6期61-62,共2页
民族电影作为在特定民族与国家内产生的电影,在经历长期的电影文化发展与影响下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美学特征。中国民族电影在我国电影事业的不断积累与发展下也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美学特征。在全球化与好莱坞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影响下,... 民族电影作为在特定民族与国家内产生的电影,在经历长期的电影文化发展与影响下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美学特征。中国民族电影在我国电影事业的不断积累与发展下也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美学特征。在全球化与好莱坞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影响下,当前中国民族电影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形势下,中国民族电影如何实现自身文化艺术特色与美学传统的保持,在当前具有先进性与开放性特征的电影文化艺术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成为该领域研究和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国民族电影美学传统的形成原因,并总结了当前形势下中国民族电影的生存与发展思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电影美学传统 “影戏说”理论 生存与发展
下载PDF
中国电影学派的主体意识建构——以“影戏”理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宁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3,共7页
从学术传统的角度探讨"影戏"理论的历史轨迹与生成机制,可望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提供历史镜鉴。"影戏理论"建立了叙事本位、教化旨归与通俗属性三位一体的理论框架。"影戏"理论在20世纪80... 从学术传统的角度探讨"影戏"理论的历史轨迹与生成机制,可望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提供历史镜鉴。"影戏理论"建立了叙事本位、教化旨归与通俗属性三位一体的理论框架。"影戏"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特殊历史语境下出现,体现出的是建构与解构的辩证法。尽管"影戏"理论的合法性还有待商榷,但这一理论力图揭示中国电影深层的艺术特质,并在与西方话语的相遇中彰显出电影创作的民族品格。当下"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促成中国电影研究的主体意识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学派 “影戏”理论 影理论与批评 民族化 本土化
原文传递
最进化的戏剧——论中国早期“影戏观”中的进化论思维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亦洲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一直以来,中国早期"影戏观"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理论命题。本文在承认其受到西方理论话语影响的前提下,将其放置于"五四"时期特殊的文化语境之中,试图通过对顾肯夫等人理论著述的分析,考察中国早期"影戏观"... 一直以来,中国早期"影戏观"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理论命题。本文在承认其受到西方理论话语影响的前提下,将其放置于"五四"时期特殊的文化语境之中,试图通过对顾肯夫等人理论著述的分析,考察中国早期"影戏观"中以进化论思维为特征的西方现代逻辑,进而探寻早期电影理论家在具体表述、修辞中的话语策略与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理论 “影戏观” 进化论思维 “五四”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空间造型格局 被引量:4
19
作者 宫林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4,共10页
空间和场景是电影创作的载体。在电影中,空间造型的呈现观念体现了创作者的电影观念、戏剧冲突和电影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中国电影空间观念的美学特征和电影美术的表现方式,在中国儒家思想、传统文艺美学思想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影响下... 空间和场景是电影创作的载体。在电影中,空间造型的呈现观念体现了创作者的电影观念、戏剧冲突和电影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中国电影空间观念的美学特征和电影美术的表现方式,在中国儒家思想、传统文艺美学思想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以"支点"为中心、情景交融、意象造型独特的中国电影空间美学格局。同时,以"支点"为中心、"情景交融"模式的戏剧化中国电影空间格局也制约了中国电影的电影语言表达和电影化空间的发展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学“影戏”观念 中心“支点” 情景交融 意象造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