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概念空间看衡阳方言“得”语义功能的不连续性 |
李翼飞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2
|
补语标记“得”功能和意义的重新认识 |
林碧虹
|
《现代语文》
|
2023 |
0 |
|
3
|
古汉语中“得”的研究综述 |
张明媚
黄增寿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4
|
湖南安仁话的“得”字与“得”字句 |
朱军
张展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7
|
|
5
|
汉语的焦点和“得”字句 |
张豫峰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2 |
19
|
|
6
|
二程语录中的“得” |
黄锦君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7
|
“得”字研究中的语料处理与数据统计 |
骆琳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现代汉语“得”字动补式的组构 |
刘街生
|
《汉语学报》
|
2009 |
3
|
|
9
|
南方民族语言“得”义语素多功能模式的来源 |
吴福祥
|
《励耘语言学刊》
|
2009 |
3
|
|
10
|
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 |
王丽
|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1
|
|
11
|
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之互证法质疑——以汉语助词“的”和“得”的分析为例 |
王红生
|
《学术问题研究》
|
2015 |
1
|
|
12
|
带“得”程度补语句研究综述 |
王松
张喜芹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3
|
“得”前双音节动词的几点讨论 |
谢爱林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4
|
英语母语者汉语结构助词“地”、“得”的偏误分析 |
高霞
|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
2016 |
0 |
|
15
|
也议“的”、“地”、“得”的分合——从电视媒体和外国学习者的角度 |
杨德峰
|
《海外华文教育》
|
2017 |
0 |
|
16
|
四川方言“得”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语法化 |
王怡瑶
王春玲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3
|
|
17
|
“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
力量
肖应平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18
|
越南留学生“得”字补语句偏误分析 |
张传立
|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
2009 |
2
|
|
19
|
结构助词“得”与“的”的分合 |
徐阳春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20
|
《直说通略》中的助词“得” |
刘晓玲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