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慧能的“心性论”思想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诚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心性论” 慧能 《金刚经》 弘忍 佛学 坛经 人本主义思想 现实价值 人的本性 思想解放
下载PDF
儒家“心性论”的系统架构及其思想开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诚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5,共4页
儒家心性学说的创建,别开生面地建构起了儒家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价值观,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探究儒家"心性论"的系统架构及其思想开展,有利于深化对儒家核心思想的理解,凸显儒家... 儒家心性学说的创建,别开生面地建构起了儒家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价值观,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探究儒家"心性论"的系统架构及其思想开展,有利于深化对儒家核心思想的理解,凸显儒家"心性论"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心性论” 儒家心性学说 儒家哲学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说 被引量:2
3
作者 戚其章 《河北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79-86,共8页
论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说戚其章孙中山一生献身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他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而尤以“心性文明”说特别值得珍视。本文拟就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说与知... 论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说戚其章孙中山一生献身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他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而尤以“心性文明”说特别值得珍视。本文拟就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说与知行统一观做些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心性文明”说 道德文明 传统文明 扬弃 知行统一观
下载PDF
儒家“心性”说对《歧路灯》写人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铭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28-30,共3页
《歧路灯》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这与作者对儒家"心性"说的独特理解与创造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歧路灯》中对谭绍闻堕落与浪子回头的描写,形象而生动地演绎了儒家"心性"说。
关键词 《歧路灯》 “心性”说 写人艺术
下载PDF
论先秦“心性”范畴理论内涵的嬗变
5
作者 朱金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116,共6页
先秦时期,与"心性"范畴相关的思想认识,起源甚早,这一点在西周初期的文诰和诗歌中,有明确的反映。殷周金文资料中,将德看作人心所蕴涵的道德属性,这种思想就是"心性"范畴理论内涵的最早形态。战国中期的儒家学者对... 先秦时期,与"心性"范畴相关的思想认识,起源甚早,这一点在西周初期的文诰和诗歌中,有明确的反映。殷周金文资料中,将德看作人心所蕴涵的道德属性,这种思想就是"心性"范畴理论内涵的最早形态。战国中期的儒家学者对此有更加系统的论述,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品性是人禀受于天地、蕴涵于内心的基本属性,这种思想观念充实了"心性"范畴的理论内涵。《易传》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逻辑论证,认为人的道德属性是人对天地之道的体悟;《孟子》一书更进一步认为,道德品性和人的生理本能一样,都是蕴含于内心、先天而来、可以通过尽心尽性而实现的道德自觉,完善了"心性"范畴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范畴 道德品性 理论内涵
下载PDF
论《诗经》与先秦“心性”范畴
6
作者 朱金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9-35,共7页
《尚书》中的"诗言志"说,是最早关于《诗经》与人性情关系的命题,是与中国古代道德心性观念相关的思想。西周早期的历史文献和西周中后期的金文资料中,有丰富的道德心性思想资料,这些是《诗经》心性思想的来源。这种思想认为... 《尚书》中的"诗言志"说,是最早关于《诗经》与人性情关系的命题,是与中国古代道德心性观念相关的思想。西周早期的历史文献和西周中后期的金文资料中,有丰富的道德心性思想资料,这些是《诗经》心性思想的来源。这种思想认为,《诗经》是道德思想的载体,是培养人道德品性的工具。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主张通过《诗》《书》学习和道德实践,将仁、义、礼、智等德行转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形成完美的人格。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人的德性是什么,以及怎样用《诗》《书》陶冶心性的问题。这些观点涉及《诗经》道德心性思想的文学功能的社会实践,后代《诗经》研究,也是以此为理论基础而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心性”范畴 文学实践
下载PDF
先秦"心性"理论浅探
7
作者 邱文山 董永志 《管子学刊》 1999年第3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荀子 “心性”学说 “心” 《管子》 先秦时期 人性 孟子 庄子 精神文明建设 自然本性
下载PDF
儒家“心性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8
作者 黄诚 《安顺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儒家对于“心性论”思想的探索始于孔子,而“心性论”思想的真正创立者是孟子,他提出人性具有的“善性”是“心性论”思想具有的本来面目,人性具有的“善端”是“心性论”思想的道德情感的根本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认识... 儒家对于“心性论”思想的探索始于孔子,而“心性论”思想的真正创立者是孟子,他提出人性具有的“善性”是“心性论”思想具有的本来面目,人性具有的“善端”是“心性论”思想的道德情感的根本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构建了以“人性论”为基础、心性修养为内容和道德价值为取向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心性论”在后世获得空前发展,尤其是经历唐代韩愈、李翱的儒学复兴运动,及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创建,儒学“心性论”不断理论化、系统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理论。最终,儒家“心性论”思想由“人性论”、“伦理论”、“修养论”走向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的、全息的儒家“心性论”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心性论”思想 形成 发展
下载PDF
“心性”论对唐末五代绘画的影响
9
作者 王洛钧 《明日风尚》 2017年第7期81-81,共1页
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到唐末五代,已从一元化发展到多元化。因受当时'安史之乱'影响,在思想信仰上士人受到了强烈的打击。在这种重创下,士人们对社会感到了绝望,伴随而至的是由儒道释产生的'心性'论,讲求人的内心体悟。'... 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到唐末五代,已从一元化发展到多元化。因受当时'安史之乱'影响,在思想信仰上士人受到了强烈的打击。在这种重创下,士人们对社会感到了绝望,伴随而至的是由儒道释产生的'心性'论,讲求人的内心体悟。'心性'论在唐代已上升成为哲学范围的核心,唐代士人将其理论运用在艺术中,对唐代艺术品评的标准又有了新的概念,由此而衍生出很多关于'心性'论的绘画理论评价。本章将根据唐代'心性'论而衍生出来的诸多理论依据,来分析唐末五代绘画艺术的创作过程及创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论 创作方法 理性 唐末五代
原文传递
从“心性”学说看儒、佛的道德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勋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4-30,共7页
儒、佛的“心性”理论 ,最终是想解决人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行为实践问题 ,要求使一切伦理道德规范成为人们的内心的一种自觉的精神需求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加。所谓“尽心”与“自悟”就是通过自我的道德修养达到“治世”和“救世”的目的。
关键词 儒家 佛家 “心性”学说 道德观念
下载PDF
宋初儒学“心性论”转向的一个重要环节——论智圆、晁迥《中庸》新释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长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7,共8页
宋学作为儒学融合佛教实现再生性创新的产物,是当前中国民族文化建设不可多得的蓝本。通过对宋学起源的考察,不仅能深化对宋学内涵与发展过程的认识与理解,更能够为当前中华文化汲取输入外来文化提供经验参考。然而,目前学界关于宋学起... 宋学作为儒学融合佛教实现再生性创新的产物,是当前中国民族文化建设不可多得的蓝本。通过对宋学起源的考察,不仅能深化对宋学内涵与发展过程的认识与理解,更能够为当前中华文化汲取输入外来文化提供经验参考。然而,目前学界关于宋学起源问题的研究,忽略了佛教一方于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智圆、晁迥二人之为“宋学先觉者”的身份,尚未在学界获得如韩、李以及“宋初三先生”一般的广泛认同。但事实上,两人的《中庸》诠释学成果构成了儒学“心性论”转向的一个重要环节。智圆、晁迥分别从本体、工夫两个层面丰富、发展儒家原始范畴内涵的尝试,不仅促进了宋初《中庸》升格运动的发展,更为“北宋四子”建立儒家心性论系统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中国传统哲学 宋学 “工夫” “心性论”
下载PDF
中国传统“心性”文化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12
作者 孙文慧 《戏剧之家》 2022年第34期46-48,共3页
“心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艺术审美中,“心性”文化是一种非理性的审美文化,注重直觉、领悟、灵感、神思等感性因素。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很多作曲家开... “心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艺术审美中,“心性”文化是一种非理性的审美文化,注重直觉、领悟、灵感、神思等感性因素。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很多作曲家开始强调自我感受的表达,显示出传统“心性”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心性”文化与艺术审美的关系的认知,了解它们在音乐创作中的具体体现,再结合对旋律、节奏与音乐结构等方面的阐释,帮助更多人了解传统的“心性”文化是如何影响我国当代音乐创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文化 音乐创作 艺术审美
下载PDF
孟子“心性学说”对大学生网德自律的启示
13
作者 郭延成 《西部素质教育》 2021年第2期53-55,共3页
为了促进大学生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文章首先对孟子“心性学说”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大学生网德自律现状,最后阐述了孟子“心性学说”对大学生网德自律的启示。
关键词 孟子“心性学说” 网德自律 大学生
下载PDF
从形器到心性:略论苏轼文艺思想的转向
14
作者 黄天飞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7-32,共6页
苏轼的文艺思想曾经历过一次从强调外在事功之“形器”层面,到侧重内在本体之“心性”层面的同时又内涵“形器”的辩证转化,这一过程呈现出了在当时历史语境下,苏轼以艺术为思考方式对现实人生出路的不懈探索。因而这种转向能够成为负... 苏轼的文艺思想曾经历过一次从强调外在事功之“形器”层面,到侧重内在本体之“心性”层面的同时又内涵“形器”的辩证转化,这一过程呈现出了在当时历史语境下,苏轼以艺术为思考方式对现实人生出路的不懈探索。因而这种转向能够成为负载独特思想意义的一种价值标尺,其主要指向包括在理论内容上突破了儒道的狭隘、在认知方式上从务虚转变为应物、在学术性格上蕴含经世致用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形器” “心性 转向
下载PDF
辛亥百年话“辛亥”——关于辛亥革命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戚其章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2,共8页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一百年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重大课题。但是,对于有关辛亥革命的许多问题,学术界仍然歧见纷出,难有共识,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就若干有争议的问题略述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知难行易”说 “心性文明”说
下载PDF
精神与心理辨析
16
作者 王秉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针对心理一词来源于灵魂又被视同心灵或心智或精神的心理学术语混同现象,依据本土化 的“心性层级结构观”(心理与心灵均属心内世界而精神则居其外),说明袭用西方心理学习惯的连等式 “心理=心灵=精神”之不妥。此外,本文还给出如下两... 针对心理一词来源于灵魂又被视同心灵或心智或精神的心理学术语混同现象,依据本土化 的“心性层级结构观”(心理与心灵均属心内世界而精神则居其外),说明袭用西方心理学习惯的连等式 “心理=心灵=精神”之不妥。此外,本文还给出如下两个建议:⑴在医学中常说的精神病可以另称之为 “心神病”;⑵借鉴相近学科的“首席”术语定名法,心理学中的心理可以与学科名采用同一外语词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心神 心灵 心理(心理学) “心性”层级结构
下载PDF
从先秦“心学”看“原心论罪”之必然
17
作者 张荣贵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9-100,共2页
“心学”的发展在先秦已十分兴盛,它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原心论罪”的出现,究其思想根源,是注重“心性”的直接结果。从“心性”说的兴起到“原心论罪”的产生有一个百家争鸣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原心论罪”的产生打下了... “心学”的发展在先秦已十分兴盛,它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原心论罪”的出现,究其思想根源,是注重“心性”的直接结果。从“心性”说的兴起到“原心论罪”的产生有一个百家争鸣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原心论罪”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当然,“心性”学说对于法律上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心论罪” “心性”说 “性善” “性恶”
下载PDF
“反朱”思想研究:发展历程与内在逻辑——以宋明清理学为中心
18
作者 李山河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22-228,共7页
"反朱"思想是指称理学思想内部反对朱子思想或与朱子思想路向不相契合、存在内在强烈冲突的个别思想家或某个思想流派的总的汇称。这不仅是对反朱历史现象总特征的一个概括,而且为理学在宋明清三代的理论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视... "反朱"思想是指称理学思想内部反对朱子思想或与朱子思想路向不相契合、存在内在强烈冲突的个别思想家或某个思想流派的总的汇称。这不仅是对反朱历史现象总特征的一个概括,而且为理学在宋明清三代的理论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视角。总体来说,"反朱"思想经历了宋明时期"心性义理"层面的"反朱"、明末清初"实事实行"层面的"反朱"和清代中期社会伦理层面的"反朱"。"反朱"思想的历史展开尽管不同时期不同面貌,但其遵循了共同的内在逻辑,表现为都以朱子作为潜意识的对话客体,都是建立在曲解或错解朱子思想的基础上,都在反朱过程中无形助推了朱子学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思想 “反朱”思想 “心性义理” “实事实行”
下载PDF
《苏轼禅诗研究》序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继愈 《佛学研究》 1995年第0期271-271,共1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禅宗 禅诗 苏轼 汉传佛教 “心性论” 现实生活 创始人 南北朝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新理学”对陆王心学的批评与汲取
20
作者 刘金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6-10,共5页
在"新理学"体系中,冯友兰虽自称是接着程朱理学讲,但对陆王心学还是有所汲取。具体来说,在心性论与工夫论方面,"新理学"对陆王心学的汲取带有较多的批评意味,这反映出冯友兰在哲学建构上的开放心胸与批评精神。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陆王心学 心性 工夫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