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净明道的“忠孝”思想及形成原因初探
1
作者 章伟文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7,共4页
本文主要对宋元时期净明道的“忠孝”思想及形成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南宋净明道“忠孝”思想的特色,主要表现为重“忠孝”伦理行为规范的实际践履;并将之作为修道的重要门径,认为践履“忠孝”等伦理规范的目的在于通过此而“凝神”、... 本文主要对宋元时期净明道的“忠孝”思想及形成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南宋净明道“忠孝”思想的特色,主要表现为重“忠孝”伦理行为规范的实际践履;并将之作为修道的重要门径,认为践履“忠孝”等伦理规范的目的在于通过此而“凝神”、“聚气”最后“成仙”。而元代净明道在倡导教徒真践实履“忠孝”的同时,更进一步地看重其心中的忠孝观念的培养,并提出了“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的观点。这较之南宋时期,其“忠孝”思想的内涵又有了丰富和发展。本文认为,宋元净明道“忠孝”思想的形成,是宋元那个特定时代以及道教教义思想自身逻辑发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明道 “忠孝”思想 宋元时期 教义 道教
下载PDF
忠孝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意义
2
作者 巫志华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9年第5期15-16,共2页
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悌”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资本主义教育也毫不例外,英国教... 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悌”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资本主义教育也毫不例外,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曾强调,在培养绅士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然而,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更多地提倡个性和自由,有几千年传统的“忠孝”被认为是封建腐朽的东西而逐渐被人们摈弃。更可怕的是抛弃了传统的“忠孝”思想,毁坏了人们的道德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孝”思想 德育工作 精神 古代教育 “六艺” 《论语》 道德修养 资本主义
下载PDF
净明道的教义思想及其特点
3
作者 丁常云 《上海道教》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是宋元间在南昌西山兴起的一个重要道派,系由灵宝派分衍而成。该派以净明忠孝为宗旨,其教义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道教特点。既有以孝悌之实践及内丹修炼为施行道法基础,以心性即所谓“净明”为其教... 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是宋元间在南昌西山兴起的一个重要道派,系由灵宝派分衍而成。该派以净明忠孝为宗旨,其教义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道教特点。既有以孝悌之实践及内丹修炼为施行道法基础,以心性即所谓“净明”为其教义主体又有显明的融合儒道的教义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明道 教义思想 道教文化 修炼境界理论 “忠孝”思想
下载PDF
《琵琶记》主旨“隐喻说”探微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勇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95,共9页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琵琶记》的主旨是剧本"副末开场"中所言之"关风化",核心为宣扬"忠孝"思想,但这一认识无法合理解释该剧情节编排中存在的诸多纰漏。考察剧作者高明的生平,结合元代赘婚制度和文化...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琵琶记》的主旨是剧本"副末开场"中所言之"关风化",核心为宣扬"忠孝"思想,但这一认识无法合理解释该剧情节编排中存在的诸多纰漏。考察剧作者高明的生平,结合元代赘婚制度和文化习俗绎读剧本,可以发现,这是一部隐喻作者辞仕思想的作品。《琵琶记》借晚年"失节"的蔡伯喈这一历史人物,虚构蔡氏入赘相府的"失身"情节,表现入仕即"失吾故"的深刻寓意。通过"入赘"这一"主脑"来剖析《琵琶记》的主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隐喻 “忠孝”思想 情节编排 文化习俗 历史人物 剧作者 蔡伯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