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4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对“怎样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方法论的开创性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苏伟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3,共7页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思想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提出了一系列"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毛泽东将其与非常特殊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思想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提出了一系列"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毛泽东将其与非常特殊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个相当系统的"怎样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理论,并对"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问题作了开创性的探讨,为我们党继续深入地解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认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怎样认识中国社会主义”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的认识机制
2
作者 陈兰芝 仇永民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14,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在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这个认识过程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缘何生发——以何深化的认识进路。其中,从合规律性与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在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这个认识过程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缘何生发——以何深化的认识进路。其中,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历时性与拓展性、整体性与阶段性维度来认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从内涵功能上、实践运动里、坚持发展中来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厘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缘何生发;从历史发展和人民选择视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缘起的认识,从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公平正义、依法治国、共享理念、共同富裕等视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新时代、主要矛盾、强国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等视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认识,这三个方面注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何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认识机制
下载PDF
从总结经验到把握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成果
3
作者 侯衍社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9,I0002,共10页
高度重视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党能够超前预测形势、掌握历史主动、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成就的重要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成功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新时代取... 高度重视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党能够超前预测形势、掌握历史主动、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成就的重要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成功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成功秘诀,集中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系统反映了我们党在把握历史主动方面的理论新成果。运用好“五大规律性认识”创新成果,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规律、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具体规律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由之路 规律性认识 三大规律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4
作者 张清雅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及“十三个方面成就”就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及“十三个方面成就”就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从理论认识和实践要求的角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十九大 理论创新成果 探索和创新 认识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六中全会
下载PDF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佘双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7,共4页
本文通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并不高,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却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高于其... 本文通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并不高,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却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高于其他理论和社会思潮,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总体上认识清晰正确,但有少数学生存在着模糊认识,大学生对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公平正义表现出更高度关注,而对党的领导的重要必的认为吸待于进一步提升。应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力度,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与对社会思潮的批判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要更好地彰显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的内在价值,科学说明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认识和评价
下载PDF
论邓小平对“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的贡献与习近平的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苏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5,共4页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邓小平继承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法论原则:要从"老祖宗"与"新情况&qu...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邓小平继承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法论原则:要从"老祖宗"与"新情况"的新结合中去认识,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去认识,要从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化"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性方面去认识,要以"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检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要以"于人民有利"的价值观体现"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方法论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习近平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 方法论
下载PDF
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高度 被引量:11
7
作者 邸乘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50-156,166,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较长的篇幅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新表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较长的篇幅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新表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内在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认识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胜云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1期91-99,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阐述了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阐述了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体论,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基础、主体立场和社会关系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包括物质生产基础论、以人民为中心论与社会关系本质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论,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发展路径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包括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论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是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方法、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基本理论,包括哲学方法论、思想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本体论 认识 方法论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的认识逻辑 被引量:4
9
作者 曾祥云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4,共10页
近100年来,我党带领中国人民不仅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正朝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挺进。从认识论看,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创建,内含了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理想客体、构建中国革命实践观念、将中国革... 近100年来,我党带领中国人民不仅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正朝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挺进。从认识论看,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创建,内含了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理想客体、构建中国革命实践观念、将中国革命实践观念行为化等重要认识环节,并由此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性抽象转化为理性具体、再走向感性实践活动的认识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从主体到客体、从精神到物质、从观念到实在的能动的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中国 理想客体 实践观念 马克思主义认识
下载PDF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佘双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2,共4页
本文通过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认识和评价的实证调查,得出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施的重要性有高度认识,也有一定的兴趣和效果,对社会实践和自主开展的研修活动有效... 本文通过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认识和评价的实证调查,得出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施的重要性有高度认识,也有一定的兴趣和效果,对社会实践和自主开展的研修活动有效性评价最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校其他课程评价较低;大学生更愿意采取自学、直接研读原著的方式进行理论教育活动,而最不愿意通过参加培训班的方式进行理论教育活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新方法高度评价,对宣传普及方法创新充满期待。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认知;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作用;创新普及方式,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认识和评价
下载PDF
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的历史回顾与阶段总结 被引量:4
11
作者 连恩德 《经济师》 2008年第10期28-30,共3页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而要弄清楚这一重要的基本问题,就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经济规律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解读——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祥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其形成方式看,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反映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统一体;从其构成要素看,它是对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其形成方式看,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反映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统一体;从其构成要素看,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合规律性的继承与合目的性的发展;而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看,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和创造性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表现形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境界、新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认识 具体化 “结合”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历程——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而作 被引量:2
13
作者 翟昌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中国共产党在 80年的历程中 ,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既获得过正确的认知 ,也产生过偏误的理解。本文分四个阶段对这一认识历程进行了剖析 ,从中引出以下历史启示 :必须正确处理拒绝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同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 ... 中国共产党在 80年的历程中 ,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既获得过正确的认知 ,也产生过偏误的理解。本文分四个阶段对这一认识历程进行了剖析 ,从中引出以下历史启示 :必须正确处理拒绝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同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 ;必须正确认识经典社会主义同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 ;必须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认识历程 历史启示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历程——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内涵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茂旭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5-40,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提出,既是对此前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总结,又是新的探索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的内涵,是对中国共产党从"以苏为鉴"背景下的商品生产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提出,既是对此前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总结,又是新的探索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的内涵,是对中国共产党从"以苏为鉴"背景下的商品生产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后到完善宏观调控与民生转向这一认识全过程的总结,包括基础、主体、工具及目标等四个基本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认识历程 制度内涵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严书翰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35-3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是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今天需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上认识这个理论体系主题。它是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率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是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今天需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上认识这个理论体系主题。它是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世纪性课题演化而来的,也是整个20世纪不断提出又不断予以回答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用成功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这世纪性课题。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我们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拓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理论体系主题 认识
下载PDF
从“四个划清”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偲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24,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具体的理论名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属性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四个划清"从指导思想、经济制度、政治民主、思想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具体的理论名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属性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四个划清"从指导思想、经济制度、政治民主、思想文化等四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划清” 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届四中全会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过程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启智 曹大宇 向丽 《鄂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9-13,共5页
本文回顾了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过程这一问题上构成中国共产党思想来源的马恩设想 ,以及列宁和斯大林在实践中的思想总结 ;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认识的曲折过程 ,以及在 2 0世纪最后十年根据实践所作出的... 本文回顾了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过程这一问题上构成中国共产党思想来源的马恩设想 ,以及列宁和斯大林在实践中的思想总结 ;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认识的曲折过程 ,以及在 2 0世纪最后十年根据实践所作出的理论创新 ;文章最后 ,根据我党在该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引出了几点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 中国共产党 思想认识 思想来源 演变过程 理论创新 理论联系实际
下载PDF
公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体性认识——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彬伟 《党政研究》 2014年第6期80-84,共5页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谬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实公有制的本体性认识,要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谬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实公有制的本体性认识,要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把握,从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定位,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公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体性认识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端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5期33-41,共9页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再到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化。这一接续探索的认识过程,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统一,体现了基本价值理念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以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普遍到特殊、从共性到个性,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本质 认识
下载PDF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禄春 代江波 《学习月刊》 2019年第12期4-7,共4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完整地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系统的深刻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优越性,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完整地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系统的深刻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优越性,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深刻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显著优势 治国理政 党的历史 四中全会 成功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