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情可“怨”的三种情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晓平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3,共1页
从组织的层面,我们还应该就“何以生怨”的问题作点深究,为什么我们的组织当中会有那么多的怨官呢?尤其是如果“怨官”
关键词 “怨” 情状 干部队伍 组织
下载PDF
对《诗品》“雅”与“怨”美学特征的再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曹颂今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73-74,共2页
“雅”与“怨”是《诗品》中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了钟嵘诗学理论的两极。对这两个美学概念的认识,是了解这部著作理论体系的最直接的方式。试图从作者、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五言诗的发展情形来说明:雅与怨的标准的提出和完... “雅”与“怨”是《诗品》中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了钟嵘诗学理论的两极。对这两个美学概念的认识,是了解这部著作理论体系的最直接的方式。试图从作者、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五言诗的发展情形来说明:雅与怨的标准的提出和完善,是诗的形式走向雅化的关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雅” “怨” 诗学理论 钟嵘 艺术美学 五言诗
下载PDF
先秦儒家“怨”论发微
3
作者 袁劲 《武陵学刊》 2019年第6期1-12,共12页
自孔子而及孟荀,先秦儒家论"怨"思想并非"君子不怨"的单一命题所能概括,而是展现出学派思想的复杂性与赓续性。《论语》论"怨"本就自成体系且着眼"无怨"与"可以怨"两端,孟荀又申说... 自孔子而及孟荀,先秦儒家论"怨"思想并非"君子不怨"的单一命题所能概括,而是展现出学派思想的复杂性与赓续性。《论语》论"怨"本就自成体系且着眼"无怨"与"可以怨"两端,孟荀又申说夫子之义,或增补,或修订,遂使孔门论"怨"的理论基石愈发巩固。沿着《论语》奠定的"个人-家-国-天下"框架,孟荀还从人己两端、"无怨"与"报怨"双向、"修身-乐群-知命"三层进阶出发,深化了"不怨天,不尤人"的思想。至于孟子揭示的"大舜之怨"并非"小弁之怨"、荀子提出的"除怨"策略,更是将"单数"的《论语》文本演绎成意蕴丰富且充满活力的"复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 先秦儒家 伦理 《论语》 礼乐文化
下载PDF
论《墨子》中的“怨”
4
作者 邓刚 王昌健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1-7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墨子》的研讨与分析,揭示出《墨子》中关于“怨”的多重理解,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与化解办法。《墨子》一书中提及“怨”共18处。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怨”之所起的原因。根据《墨子》书中关于“怨”的不同用法,可以将“... 本文通过对《墨子》的研讨与分析,揭示出《墨子》中关于“怨”的多重理解,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与化解办法。《墨子》一书中提及“怨”共18处。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怨”之所起的原因。根据《墨子》书中关于“怨”的不同用法,可以将“怨”分为“自怨”“私怨”“民怨”三种,皆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墨子》一书中,关于“怨”之分析以及化解之方法,与墨家学派的整个思想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怨” 尚同 兼爱
下载PDF
近十年《诗品》诗“怨”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翟晓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6-29,共4页
近十年来,对《诗品》诗"怨"理论的研究,主要是纵向的古代文学或文论史的"悲怨"流脉研究;横向的单一的从某个角度对《诗品》诗"怨"理论的研究。而从多个角度,对《诗品》诗"怨"理论进行纵横结合... 近十年来,对《诗品》诗"怨"理论的研究,主要是纵向的古代文学或文论史的"悲怨"流脉研究;横向的单一的从某个角度对《诗品》诗"怨"理论的研究。而从多个角度,对《诗品》诗"怨"理论进行纵横结合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讨价值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怨” 综述
下载PDF
“怨女”之“怨”为何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钱梅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4期33-33,共1页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有“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一句。对于“怨女”之“怨”的意思很多选本上并未注释,但实际上对其理解却存在争议。章太炎先生认为是“蕴积、蓄积”之义,郭在贻先生认为“怨与旷形成对文,旷有幽独义,则怨字...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有“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一句。对于“怨女”之“怨”的意思很多选本上并未注释,但实际上对其理解却存在争议。章太炎先生认为是“蕴积、蓄积”之义,郭在贻先生认为“怨与旷形成对文,旷有幽独义,则怨字也应该是幽独义”。那么,哪种解释更为妥帖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 章太炎 对文
下载PDF
心底无“怨”天地宽
7
作者 李兆中 《党政干部论坛》 2006年第4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怨” 天地 实际生活 不公平
下载PDF
论钟嵘《诗品》之“怨”及其文化内涵
8
作者 杨批额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3-14,共2页
钟嵘在《诗品》中进行列品分第时多次使用“怨”字,可见钟嵘对诗“怨”的重视。诗人“怨”既有对结果期待甚高导致的不满愤怒,也有默认自己对糟糕现实的无可奈何,还有害怕自己期待的最终结果达不到所预想情况的恐惧。而这些诗“怨”背... 钟嵘在《诗品》中进行列品分第时多次使用“怨”字,可见钟嵘对诗“怨”的重视。诗人“怨”既有对结果期待甚高导致的不满愤怒,也有默认自己对糟糕现实的无可奈何,还有害怕自己期待的最终结果达不到所预想情况的恐惧。而这些诗“怨”背后与中国的忠孝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品》 “怨”
下载PDF
倾听“怨”声 领悟其道——关于努力消融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对话
9
作者 本刊记者 《群众》 2011年第2期54-55,共2页
解决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矛盾问题,是争取民心、民意,巩固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当下,对这一社会矛盾的客观性,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对矛盾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有足够的估计;对化解这一矛盾,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同时政策措施... 解决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矛盾问题,是争取民心、民意,巩固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当下,对这一社会矛盾的客观性,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对矛盾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有足够的估计;对化解这一矛盾,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同时政策措施要有足够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怨” 对话 领悟 矛盾问题 弱势群体 执政基础 客观性
下载PDF
戒“怨”谈
10
作者 全新明 《农村工作通讯》 2011年第11期25-25,共1页
人民网曾做过一个关于领导干部"怨气"的社会调查,受调查者有1.5万人,在对"当前干部心态"总体评价的项目上,有36.2%的人,选择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占多数"。
关键词 “怨” 社会调查 领导干部 干部心态 干部队伍 人民网 调查者
下载PDF
滴水之“怨”温情调解
11
作者 吴慧琳 《江淮法治》 2014年第6期22-22,共1页
1月12日下午,气温骤降,天空下起了雨,我叫上几名干警匆匆赶往我县庙首镇.路上,一名干警十分不解,为什么非要在雨天下乡.我没有吱声,心里却在思量,方某家的房子现在状况如何呢?
关键词 “怨” 调解 温情 干警
下载PDF
“憾”“恨”“怨”“悔”词义兴替的历时浅探
12
作者 郭外芳 《湘南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6-80,共5页
分析了"憾""恨""怨""悔"在不同时期词义的历时演变,对其出现的语言环境进行具体考察和分析,发现这四个词在不同时期都有"怨恨"义,并且不同的词在同一义项中其情感色彩强弱、语义指... 分析了"憾""恨""怨""悔"在不同时期词义的历时演变,对其出现的语言环境进行具体考察和分析,发现这四个词在不同时期都有"怨恨"义,并且不同的词在同一义项中其情感色彩强弱、语义指向、语法搭配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从先秦到元明清直至现代汉语时期,"憾""恨""怨""悔"的基本义在历时演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各个词的基本义逐渐单一化和明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历时演变
下载PDF
“孝”之“怨”与性善论的基础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冰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51,共6页
“孝”的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个人修身成德的基础,故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是行“仁”的根本。君子修身、成就圣贤,必从“孝悌”始;只有立足于“孝悌”,方可“... “孝”的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个人修身成德的基础,故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是行“仁”的根本。君子修身、成就圣贤,必从“孝悌”始;只有立足于“孝悌”,方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方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人生的终极价值。但儒家所谓“孝”并非仅仅是说要符合道德规范的外在要求,而是强调发乎内心对父母的真实感情的“不容已”,是人性善的表现,所以重在内在感情的真实自然,而非刻意的外在强制,否则反失孝亲真义,实为“不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 性善论 “怨” 儒家思想 “仁” 终极价值 道德规范 孝悌
原文传递
孔子诗学观中“兴、观、群、怨”的内涵及价值
14
作者 安奇贤 《甘肃高师学报》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兴、观、群、怨"是孔子重要的诗学观,它们的内在含义和社会价值很值得探究。"兴"要求人开拓思维,放宽眼界,从又通又全的角度来理解眼前的事和景;"观"要求见微知著,关注社会现实人生;"群"要求... "兴、观、群、怨"是孔子重要的诗学观,它们的内在含义和社会价值很值得探究。"兴"要求人开拓思维,放宽眼界,从又通又全的角度来理解眼前的事和景;"观"要求见微知著,关注社会现实人生;"群"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能与群体沟通思想,和睦相处;"怨"要求有效释放内心的不平之气,追求自觉向上的人生。总之,这四者关系紧密,在个人文化品位的提升、社会群体关系的协调、整个人类人性的完满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兴” “观” “群” “怨” 社会价值
下载PDF
诗可以“怨”,亦可以“群”——谈纪录片《我的诗篇》及其现象
15
作者 罗雅琳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8年第4期70-79,共10页
一、谁动了我的名字?纪录片《我的诗篇》(2015)开始后不久,电影中出现了一段旁白:沿线站着/吉克阿优/陈年喜/邬霞/老井/许立志/郭金牛/池沫树/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整装待发/静候军令/只一响铃功夫/悉数回到秦朝在这段旁白之前,电... 一、谁动了我的名字?纪录片《我的诗篇》(2015)开始后不久,电影中出现了一段旁白:沿线站着/吉克阿优/陈年喜/邬霞/老井/许立志/郭金牛/池沫树/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整装待发/静候军令/只一响铃功夫/悉数回到秦朝在这段旁白之前,电影字幕提示我们,这是许立志的诗作《流水线上的兵马俑》。纪录片《我的诗篇》以"打工诗歌"为主题,以多位"打工诗人"为采访对象,在全国两百多座城市举行了一千场"众筹"放映之后,才终于进入院线公映。从纪录片的拍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诗篇 “怨” “群” 电影字幕 打工诗歌 采访对象 打工者
原文传递
干部有情可“怨”的三种情状
16
作者 许晓平 《党建文汇(上半月)》 2010年第3期41-41,共1页
从组织的层面,我们还应该就“何以生怨”的问题作点深究,为什么我们的组织当中会有那么多的“怨”官呢?尤其是如果“怨官”在干部队伍中已达到相当比例的时候,更要进行这种追问。
关键词 干部队伍 “怨” 情状 组织
原文传递
“怨妇”载道 怒气冲天——评议中国古典舞创作的“怨”态现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伟 《艺术评论》 2006年第5期25-27,共3页
“怨妇”——近年来舞蹈界颇为流行的一个名词,起初显见于古典文学之中,特别是小说里常有精到描述,代表人物有林黛玉、虞姬、窦娥,王昭君等不计其数,当然诗词歌赋中也包含大量的“怨妇”情结或情态。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庭院深深... “怨妇”——近年来舞蹈界颇为流行的一个名词,起初显见于古典文学之中,特别是小说里常有精到描述,代表人物有林黛玉、虞姬、窦娥,王昭君等不计其数,当然诗词歌赋中也包含大量的“怨妇”情结或情态。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庭院深深》的“怨舞”之作先声问世,一举夺魁全国舞蹈比赛的创作表演两项金奖之后,“怨风”跟长,“怨气”冲天,“怨声”不断,一发不可收拾,随即掀起了一股“闺中多怨女”、“深宫出怨妇”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创作 “怨” 载道 《庭院深深》 舞蹈比赛 古典文学 代表人物 90年代 林黛玉
原文传递
“怨不得XP”格式的构式化研究——兼论与语法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美君 阳利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37-241,共5页
"怨不得XP"格式从带有否定的"埋怨"义到"领悟"义的演变过程是格式构式化程度增高的过程。构式"形—义"关系透明的程度是考察构式构式化程度的重要参数。在构式化过程中"不"的否定义... "怨不得XP"格式从带有否定的"埋怨"义到"领悟"义的演变过程是格式构式化程度增高的过程。构式"形—义"关系透明的程度是考察构式构式化程度的重要参数。在构式化过程中"不"的否定义逐渐消失,"怨"的负面义减弱。格式语法化过程也是其构式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不得XP” 构式化 语法化
下载PDF
约翰·但恩“怨情诗”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陈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3期115-117,共3页
将约翰·但恩的"怨情诗"分为怨女和怨神两部分,认为两者互相联系、互为隐喻。但恩在诗歌中对女性忠贞的谴责,实为对自身转教的责备;对灵肉统一之爱的追求,实为对上帝救赎的渴望。但恩的爱情诗和宗教诗,蕴含着重构和谐男... 将约翰·但恩的"怨情诗"分为怨女和怨神两部分,认为两者互相联系、互为隐喻。但恩在诗歌中对女性忠贞的谴责,实为对自身转教的责备;对灵肉统一之爱的追求,实为对上帝救赎的渴望。但恩的爱情诗和宗教诗,蕴含着重构和谐男女两性关系和人神关系的主动诉求,体现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与生态和谐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但恩 “怨情诗” 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和谐
下载PDF
《论语》中的“愠”,是“怨”还是“怒”?
20
作者 殷守艳 《文史知识》 2018年第9期110-115,共6页
一关于"愠"的两种不同解释 《论语·学而》载:"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愠"字的解释,自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汉代郑玄注云:"愠,怨也。"三国魏何晏集解:"愠,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宋代朱熹集注:"愠... 一关于"愠"的两种不同解释 《论语·学而》载:"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愠"字的解释,自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汉代郑玄注云:"愠,怨也。"三国魏何晏集解:"愠,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宋代朱熹集注:"愠,含怒意。"此后的各种注释差不多都是就这两种说法加以简单取舍,而对其意义差别及其训诂理据则多未予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怨” 君子 郑玄 朱熹 取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