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舞《胭脂扣》的创作思维研究与情感“悲”调解读
1
作者 林瑶 田光琪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6期134-136,共3页
当代舞作为舞蹈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代优秀舞者的传承与创新。如今,当代舞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风格,深受舞蹈爱好者和观众的喜爱。本文将从《胭脂扣》这一部当代经典舞蹈作品入手,深入探究这部舞蹈作品的创... 当代舞作为舞蹈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代优秀舞者的传承与创新。如今,当代舞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风格,深受舞蹈爱好者和观众的喜爱。本文将从《胭脂扣》这一部当代经典舞蹈作品入手,深入探究这部舞蹈作品的创作思路,同时从情绪舞蹈的角度来对其中的情感“悲”调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扣》 当代舞 创作思维 情感“悲”
下载PDF
浅析古人秋天之“悲”与“喜”的内在逻辑
2
作者 赵书晗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7期71-74,共4页
谈及秋天,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古文古诗中感伤悲秋的凄楚情调。然而,秋天本应是秋忙收获的喜悦之季,何故秋天反而成了“悲”的代名词?何故从古至今“喜”秋者甚少,而“悲”秋者却大有人在,甚至“悲秋”成为人们在秋季的一种主流情绪?... 谈及秋天,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古文古诗中感伤悲秋的凄楚情调。然而,秋天本应是秋忙收获的喜悦之季,何故秋天反而成了“悲”的代名词?何故从古至今“喜”秋者甚少,而“悲”秋者却大有人在,甚至“悲秋”成为人们在秋季的一种主流情绪?人的情绪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要试图解决这些问题,需立足“天人合一”的观念,从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秋季的古诗词、农谚中找寻相关线索,探究喜秋与悲秋之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 “喜”秋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体验认知视角下莎剧“悲”情感意象研究——以《哈姆雷特》和《李尔王》为例
3
作者 谢世坚 潘琳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7-55,共9页
莎剧中“悲”情感意象基于身体体验构成意象图式,经隐喻投射形成“悲”概念隐喻,体现出人物情感和状态的变化。本文探究莎剧“悲”情感隐喻的内在机制,考察莎剧“悲”概念的认知思维方式,深入解读“悲”。研究发现,“悲”情感隐喻与人... 莎剧中“悲”情感意象基于身体体验构成意象图式,经隐喻投射形成“悲”概念隐喻,体现出人物情感和状态的变化。本文探究莎剧“悲”情感隐喻的内在机制,考察莎剧“悲”概念的认知思维方式,深入解读“悲”。研究发现,“悲”情感隐喻与人体的感知体验密切相关,其概念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悲”情感意象具有丰富的隐喻内涵,主要传达人物的悲伤、哀伤与悲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剧 “悲” 情感意象 情感表达
下载PDF
一生“悲”境,一文“悲”情——从《项脊轩志》看散文情感的领悟
4
作者 李新明 《课外语文(下)》 2017年第3期185-185,共1页
散文阅读要探求语言,由语言入手去分析其情感。但语言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个蕴含情思的人、事、物境。了解作者是读懂作品的关键。归有光一生“悲”境,正蕴造了他的“悲”情一文——《项脊轩志》。
关键词 “悲” 蕴造 “悲”
下载PDF
英汉语“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瑶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8-119,128,共3页
隐喻,作为构建和表达新概念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叙述的过程中起中心作用。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于空间方位和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人类的基本情感"悲"、... 隐喻,作为构建和表达新概念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叙述的过程中起中心作用。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于空间方位和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人类的基本情感"悲"、"喜"的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隐喻 认知对比 “悲” “喜”
下载PDF
阿炳二胡艺术的“悲”之美
6
作者 赵元春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阿炳留存至今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美色彩。本文站在中国特有的美学视角下,通过对阿炳二胡作品中“点线”“虚实”“转折”这三种“悲”的具体表现形态的分析,以及对阿炳音乐艺术之形神和境... 阿炳留存至今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美色彩。本文站在中国特有的美学视角下,通过对阿炳二胡作品中“点线”“虚实”“转折”这三种“悲”的具体表现形态的分析,以及对阿炳音乐艺术之形神和境界的求索,探寻对其进行识美、演美、弘美的最佳方式,为传统作品的适应性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炳二胡曲 “悲”之美 二度创作 形神 境界
下载PDF
日本“悲”文化在暗黑舞踏中的形态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馨桐 《北方音乐》 2019年第23期227-228,共2页
本文通过对“悲”文化的详细解读,探究该文化对暗黑舞踏中艺术形态的影响,力图解释其舞蹈形态与“悲”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悲”文化 暗黑舞踏 舞蹈形态
下载PDF
古代音乐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 被引量:1
8
作者 曹世瑞 《华夏文化》 2004年第4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 “悲” 审美取向
下载PDF
可怜白发生——浅析辛弃疾的爱国“悲”
9
作者 黎小祺 《国学(汉斯)》 2022年第3期132-136,共5页
辛弃疾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年少时便拉起义军对抗金朝,南归后也一直怀有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但他对朝廷的忠诚以及爱国的热忱,在重文而轻武的南宋一直没有得到回应,由此给他的爱国热情笼罩了一层“悲”的色彩。辛弃疾... 辛弃疾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年少时便拉起义军对抗金朝,南归后也一直怀有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但他对朝廷的忠诚以及爱国的热忱,在重文而轻武的南宋一直没有得到回应,由此给他的爱国热情笼罩了一层“悲”的色彩。辛弃疾的爱国“悲”主要体现在:宦海沉浮、知音难觅之悲;退居闲散、壮志难酬之悲;“廉颇老矣”、英雄迟暮之悲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仕途 理想 爱国“悲”
下载PDF
浅谈卓人月《新西厢序》中的“悲”
10
作者 王亚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4期9-13,25,共6页
卓人月《新西厢序》是一篇罕见的关于悲剧认识的序言,其在深刻探讨了人生"悲"的基础上,首次将悲剧认识建立在对"大团圆"结局的批评之上。该序文自被发现就引起广泛关注,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卓人月对中国古典戏曲&qu... 卓人月《新西厢序》是一篇罕见的关于悲剧认识的序言,其在深刻探讨了人生"悲"的基础上,首次将悲剧认识建立在对"大团圆"结局的批评之上。该序文自被发现就引起广泛关注,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卓人月对中国古典戏曲"悲"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卓人月所处的特殊时代以及与该序文不可分离的戏曲创作,忽视了中国戏曲特有的美学特征。实际上,卓人月《新西厢序》的"悲"是中国戏曲"情"的延伸,但又超越"情"的表达,有着更丰富的人生认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人月 《新西厢序》 “悲”
下载PDF
故乡“悲”情——鲁迅小说《故乡》的情感线索
11
作者 余德兴 《语文知识》 2003年第10期33-34,共2页
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败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以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这篇小说的感情基调是“悲”。
关键词 《故乡》 情感线索 鲁迅 小说 “悲” 初中 语文 阅读 教学
下载PDF
大悲无泪——浅谈《项脊轩志》“悲”的艺术
12
作者 逄锦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8年第3期46-46,共1页
《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全文以“悲”为感情基调,重点叙写了对三代女性的追思。对三代女性的追思都充满悲情,却各有特点,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剪材艺术和抒情手段。
关键词 《项脊轩志》 “悲” 感情 艺术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七情之“悲”的翻译——以李照国、文树德、吴连胜三种译本为例
13
作者 周雨昂 徐永红 《海外英语》 2019年第3期176-177,共2页
典籍的翻译是跨文化的实践活动,要注重文本的语言转换,也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整体的思考。该文以李照国、文树德、吴连胜所翻译的三个《黄帝内经》英译版本为例,抽取其中对有关"悲"字语句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文化转向&... 典籍的翻译是跨文化的实践活动,要注重文本的语言转换,也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整体的思考。该文以李照国、文树德、吴连胜所翻译的三个《黄帝内经》英译版本为例,抽取其中对有关"悲"字语句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文化转向"翻译视角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期对完善中医典籍翻译能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典籍翻译 文化转向 “悲”
下载PDF
“美”的转向与超越:庄子“悲态”美学思想阐微
14
作者 王康宁 薛振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对“悲态”书写的淋漓尽致以及对待“悲态”的积极态度,共同促成庄子“悲态”美学的厚意深旨。理想人生的实现既以对“悲态”的消解为必然途径,也以对“悲态”的沉淀与升华作为根本凭藉。正视“悲态”并在其中找寻与安置自我,进而消减... 对“悲态”书写的淋漓尽致以及对待“悲态”的积极态度,共同促成庄子“悲态”美学的厚意深旨。理想人生的实现既以对“悲态”的消解为必然途径,也以对“悲态”的沉淀与升华作为根本凭藉。正视“悲态”并在其中找寻与安置自我,进而消减因自然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环境逼仄以及精神世界不断塌陷与沦丧的苦恶之果,是现代人实现个体和社会价值亟待面对与回应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悲态” 美学
下载PDF
浅谈杜十娘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季丹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2-33,共2页
杜十娘是我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悲剧形象之一。虽是风尘女子,但她的勇敢刚烈、执着善良、恩怨分明却令很多读者为之震撼。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描写,可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本... 杜十娘是我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悲剧形象之一。虽是风尘女子,但她的勇敢刚烈、执着善良、恩怨分明却令很多读者为之震撼。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描写,可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本文将分别从其身世经历、性格、爱情及理想几方面对其悲剧性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的种子 憧憬的幸福 无底深渊 解脱
下载PDF
“悲情”——肖邦音乐作品的形而上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晓囡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0,共10页
该文将"悲情"作为肖邦作品的"形而上质",以《悲情肖邦》中涉猎的作品为例,分析"悲情"如何从声音构成-秩序组合-作品之外等属性中层层递进地显现。
关键词 肖邦 “悲情” 形而上质
下载PDF
以戏谑赏“悲”情——唐代《踏摇娘》故事演变律令背景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世琴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3期65-71,共7页
《踏摇娘》取材于社会生活,至唐代基本定型,成为广受欢迎的歌舞演绎形式。细检唐代《踏摇娘》重要载记文本,则称'踏谣'或'踏摇'均不同程度地强调了'悲'情基调。同时,在具体接受与欣赏过程中又以戏谑为主。在唐... 《踏摇娘》取材于社会生活,至唐代基本定型,成为广受欢迎的歌舞演绎形式。细检唐代《踏摇娘》重要载记文本,则称'踏谣'或'踏摇'均不同程度地强调了'悲'情基调。同时,在具体接受与欣赏过程中又以戏谑为主。在唐代的律令背景下,《踏摇娘》中的夫殴妻并不违法,妻不能以此为理由离婚,邻里也不具备从律法角度介入的条件,从而具备了消解故事原有'悲'情的前提。与此同时,因夫妻殴斗情节与时不谐,更进一步促进了故事情节的改变,从而生成以戏谑欣赏《踏摇娘》歌舞表演的接受形式。《踏摇娘》以戏谑欣赏'悲'情的演变,体现出取材于现实的艺术形式因现实背景的变化而调适、渐进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踏摇娘》 “悲” 戏谑 律令
原文传递
花落人亡两不知——浅论黛玉悲剧命运的艺术魅力
18
作者 凌惠静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S1期183-184,201,共3页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典型的悲剧人物,她的“悲”不仅体现在她在爱情上的不幸,她的整个人生也是不幸的。纵观黛玉的一生,她追求自由、正义、理想,却得到了“泪尽而亡”的结果,也就是说“零”的收获,构成了黛玉悲剧的一生!“悲”与“美...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典型的悲剧人物,她的“悲”不仅体现在她在爱情上的不幸,她的整个人生也是不幸的。纵观黛玉的一生,她追求自由、正义、理想,却得到了“泪尽而亡”的结果,也就是说“零”的收获,构成了黛玉悲剧的一生!“悲”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黛玉的悲剧命运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正是这“有价值的”,“美”的生命的毁灭,引起了万千读者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艺术美 “悲”与“美”
下载PDF
浅谈意大利艺术歌曲中“悲”歌演唱情绪的准确掌控——以古典艺术歌曲《尼娜》为例
19
作者 张丽英 《艺术教育》 2017年第1期242-243,共2页
17至18世纪的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对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很多杰出的艺术作品通过数百年的传承成为了声乐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分析以《尼娜》为代表的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和演唱方法,探讨... 17至18世纪的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对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很多杰出的艺术作品通过数百年的传承成为了声乐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分析以《尼娜》为代表的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和演唱方法,探讨了在演唱带有悲伤情绪的艺术歌曲时如何注重发声技巧和控制自身情绪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娜》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 “悲” 演唱技巧
原文传递
刍议陆游诗歌的"悲"与"愤"
20
作者 周新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2年第6期37-38,共2页
爱国诗人陆游生平作诗万首,题材极为广阔。本文通过分析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发现不管是书写抗金大业之诗,还是赋闲之际的人生慨叹之作,也不管是对后来者的深情寄托之词,抑或是描写个人爱情遭遇之作,大都激昂慷慨,义愤... 爱国诗人陆游生平作诗万首,题材极为广阔。本文通过分析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发现不管是书写抗金大业之诗,还是赋闲之际的人生慨叹之作,也不管是对后来者的深情寄托之词,抑或是描写个人爱情遭遇之作,大都激昂慷慨,义愤强烈。其“悲”“愤”思想是渗透了始终的,我们借此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把握诗人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不同题材 抗金爱国 爱情遭遇“悲”“愤”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