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诗品》“悲凉”诗学观研究
- 1
-
-
作者
田雨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9期4-6,38,共4页
-
基金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生存视域下的‘悲凉’之美——钟嵘《诗品》中的‘悲凉’诗学观研究”(项目编号:2022wcyyjs01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悲凉”作为钟嵘《诗品》中的一个诗学观,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文人们在朝不保夕的命运悲剧中,超越了政治功利的维度转向对个体生命价值归属的思考之后,试图用艺术创作来重建自我,追寻自我独立人格的审美观念。“悲凉”在文学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怨”的真情流露,钟嵘以“怨”评诗,既体现了其重抒情的理论主张,也体现了其对魏晋人士那种独立人格的赞美与追求。
-
关键词
《诗品》
“悲凉”
“怨”情
《红楼梦》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故都秋味,何以“悲凉”
- 2
-
-
作者
冯双全
-
机构
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
-
出处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第2期30-32,共3页
-
文摘
郁达夫故都赏秋时所产生的"悲凉"之感,跟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人生遭遇及性格情趣有很大的关系。就时代来说,军阀混战,经济凋敝,郁达夫生不逢时;就个人遭遇来说,郁达夫早年丧父,体弱多病,成年后又常常走投无路,承受着经济的压迫;就个人性情来说,郁达夫为人正直,品性纯洁,见不得世道人心的沦落。这一切,是郁达夫故都赏秋时产生"悲凉"之感的根源所在。
-
关键词
郁达夫
故都的秋味
“悲凉”的根源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故都的秋》中“悲凉”一词的作用
- 3
-
-
作者
孙明木
-
机构
黑龙江省农垦职业学院
-
出处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3年第5期45-45,共1页
-
文摘
日前,笔者有幸听到了两位教师讲授同一篇课文,即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两位教师的课应该说均是经过认真准备的,板书规范,课讲得也不错,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组织教学规范.一位以"对比法"为切入点,来讲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另一位以课文对北国的秋、南国的秋的描述手法为切入点,来讲解文章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是描绘、赞美故都的自然秋色,抒发了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一丝忧郁之情.两节课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完成了教学任务.
-
关键词
《故都的秋》
“悲凉”
人文教育
探究意识
职业教育
语文
-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个性独特的心灵投影——《故都的秋》的思想情感内蕴
- 4
-
-
作者
曹津源
-
机构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
-
出处
《学语文》
2003年第6期14-14,共1页
-
-
关键词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思想情感
故都情结
平民意识
“悲凉”心境
人文素养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