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简论白居易“悲美”音乐美学思想
- 1
-
-
作者
陈益润
周玄辉
-
机构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南昌工学院
-
出处
《艺术评鉴》
2017年第23期63-64,75,共3页
-
文摘
白居易因越职言事遭贬江州的政治挫折,在贬所江州又遇失去女儿的生活打击,继而迁转荒凉孤寂的忠州,使其音乐审美取向从"崇雅斥郑"转向"悲愤压抑"。"悲愤压抑"的生活激发出其音乐审美活动中的悲情取向,美学特征表现为"悲美"。
-
关键词
白居易
“悲美”
音乐美学
-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
-
题名阿炳二胡艺术的“悲”之美
- 2
-
-
作者
赵元春
-
机构
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
中央音乐学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
文摘
阿炳留存至今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美色彩。本文站在中国特有的美学视角下,通过对阿炳二胡作品中“点线”“虚实”“转折”这三种“悲”的具体表现形态的分析,以及对阿炳音乐艺术之形神和境界的求索,探寻对其进行识美、演美、弘美的最佳方式,为传统作品的适应性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
关键词
阿炳二胡曲
“悲”之美
二度创作
形神
境界
-
分类号
J632.21
[艺术—音乐]
-
-
题名花落人亡两不知——浅论黛玉悲剧命运的艺术魅力
- 3
-
-
作者
凌惠静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S1期183-184,201,共3页
-
文摘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典型的悲剧人物,她的“悲”不仅体现在她在爱情上的不幸,她的整个人生也是不幸的。纵观黛玉的一生,她追求自由、正义、理想,却得到了“泪尽而亡”的结果,也就是说“零”的收获,构成了黛玉悲剧的一生!“悲”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黛玉的悲剧命运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正是这“有价值的”,“美”的生命的毁灭,引起了万千读者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
关键词
《红楼梦》
悲剧
艺术美
“悲”与“美”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谈汉代音乐的“悲音”之美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王晨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
出处
《艺术教育》
2009年第1期87-87,共1页
-
文摘
汉代人在音乐实践、音乐欣赏中表现出的“以悲为美,以悲为乐”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能感人的音乐,不外悲、喜两类,在中国汉代,不仅音乐可以表现欢乐之情,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悲伤之乐,形成了以悲为美的音乐观。
-
关键词
汉代
音乐
“悲音”之美
中国
-
分类号
J60-05
[艺术—音乐]
-
-
题名温暖的哀愁——论迟子建与川端康成小说创作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杨迎平
-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
-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5-39,95,共5页
-
文摘
迟子建与川端康成的作品都充满着哀愁,他们都是用一种温暖的表现方法,并且以"悲"为"美",甚至认为死亡是一种美的呈现。哀愁的表达方式与独特的审美观,使他们在写作中融入宗教情怀,宗教情怀又使他们的生死观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
关键词
迟子建
川端康成
“悲”与“美”
死亡
宗教情怀
-
Keywords
Chi Zijian,Chuanduan Kangcheng,Sorrow and Beauty,comparison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